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酌酒與裴迪 王維

酌酒與裴迪
圖片來自搜狐網

酌酒與裴迪是一首拗體七律。此詩用憤慨之語對友人進行勸解,似道盡世間不平之意,表現了詩人慾用世而未能的憤激之情,亦顯亦隱、半儒半釋的人生經歷與處世態度,給他造成巨大的心理矛盾,猶如碧潭止水,宜清心靜觀;但仰望高谷急湍,依舊凜然飛動,怵目驚心。全詩風格清健,托比深婉,前後既錯綜成文,又一氣貫注,構思布局縝密精妙

目錄

原文

王維〔唐代〕

酌酒與君君自寬,人情翻覆似波瀾。

白首相知猶按劍,朱門先達笑彈冠。

草色全經細雨濕,花枝欲動春風寒。

世事浮云何足問,不如高臥且加餐。

譯文

給你斟酒願你喝完能自我寬慰,人心反覆無常,如同起伏不定的波濤。

朋友即便相攜到白首還要按劍提防,要是你盼望先富貴的人來提拔你、幫助你,只不過惹他一番恥笑罷了。

草色青青,已經全被細雨打濕,花枝欲展卻遇春風正寒。

世事如浮雲過眼不值一提,不如高臥山林,親近大自然,享受美食,保重身體。

賞析

  此詩是王維晚年詩作中十分值得玩味的一篇。詩用憤慨之語對友人進行勸解,似道盡世間不平之意,表現了王維欲用世而未能的憤激之情。全詩風格清健,托比深婉,前後既錯綜成文,又一氣貫注,構思布局縝密精妙。

  第一句「酌酒與君君自寬」,「君」字重複強調,這是障眼法;骨子裡其實是胸中鬱積憤懣,需與摯友一起借酒澆化。所謂「寬」者,寬人也即寬己,正是因為無法排遣。故次句「人情翻覆似波瀾」,一曰翻覆,二曰波瀾,足見心中憤激之情。

  三四句緊承「人情翻覆」,照應止水波瀾的外部刺激,強調矛盾兩端,鋪敘反目成仇,人心無常。白首相知尚且如此,其他的人就不用說了。相知成仇,先達不用,說盡了世態炎涼,當是實有所指。前四句關鍵在「笑」字。彈冠」本為援手薦引乃同契之義,此處則反用其意,一旦「先達」即笑侮後來彈冠(出仕)者,輕薄排擠,乃至下井落石,此為淋漓之戟罵。金聖歎以為「自是千古至今絕妙地獄變相」,誠為得言。

  從內容上說,五六兩句是即景即情,從戶內至室外,為酌酒時舉目所見,由世態炎涼,人情翻覆展示天地無私,萬物親仁,豁然呈現一新境界。被王國維先生譽為「攝春草之魂」的「細雨濕流光」,詩人用以描寫映窗草色;禪宗關於「心動」「物動」的著名偈語,詩人藉以描繪照眼花枝,即使單純作「景語」看,也屬上乘。而其蘊涵則在「全經」,「欲動」,由彰顯至深密,從象外到象內,大千世界,無所不容;僅觀人間之蠅營狗苟,於義憤之外,恍然頓悟。從章法上說,律詩中間兩聯要求虛實相生,三四句實寫,五六句則應當化實為虛,措辭表意不可復犯,方能體現「神韻」「氣象」之妙。從道家思想上說,佛家主「虛靜」,尚「自然」,和光同塵;深一層探求,五六句似還參合「有無」「生滅」「變常」之理;即處「靜觀」「達觀」態度,與三四句世俗的「勢利」「涼薄」恰成對照。

  末兩句「世事浮雲」與「高臥加餐」由禪意而來。「何足問」有不屑一顧的鄙薄之意,所指實有其人其事,承三四句,「高臥」承五六句,超凡脫俗。前後既錯綜成文,又一氣貫注,構思布局縝密精妙。

  亦顯亦隱、半儒半釋的人生經歷與處世態度,給王維造成巨大的心理矛盾,猶如碧潭止水,宜清心靜觀;但仰望高谷急湍,依舊凜然飛動,怵目驚心。王維全部詩作均可作如是觀,通過《酌酒與裴迪》一詩即可透視此種矛盾心態。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王維隱居輞川時期,具體時間不詳,大約與《輞川集》寫於同時。王維一生沉浮宦海,安史之亂後,「在輞口,其水舟於舍下,別置竹洲花塢,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此詩為王維勸慰裴迪而作。

簡析

  《酌酒與裴迪》是一首拗體七律。此詩用憤慨之語對友人進行勸解,似道盡世間不平之意,表現了詩人慾用世而未能的憤激之情,亦顯亦隱、半儒半釋的人生經歷與處世態度,給他造成巨大的心理矛盾,猶如碧潭止水,宜清心靜觀;但仰望高谷急湍,依舊凜然飛動,怵目驚心。全詩風格清健,托比深婉,前後既錯綜成文,又一氣貫注,構思布局縝密精妙。

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jié),號摩詰居士。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天寶年間,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