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
都昌县隶属江西省九江市,位于江西省北部,濒临鄱阳湖,居南昌、九江 、景德镇“金三角”中心地带,南联五水,北通长江,杭瑞高速和九景衢铁路、都九高速交汇境内。全县面积2669.5平方千米,辖24个乡镇,259个行政村。2020年末,都昌县常住人口为57.76万人。
都昌于汉高祖六年(前201年)设县,是江西18个文明古县之一,孕育了东晋大司马陶侃、宋代抗金名将刘琦、南宋爱国丞相江万里等历史名人。境内有多宝沙山、老爷庙水域、朱袍山、马鞍岛等旅游资源。
2019年,都昌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15.79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16.70亿元。2020年,都昌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57941万元。[1]
目录
历史沿革
夏、商、周为古扬州域,春秋战国为楚、吴地,属番邑。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番县,隶九江郡。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番县隶九江国九江郡。四年(前203年),隶淮南国。六年(前201年),析番县地立枭阳县,治所四望山(即今周溪乡泗山境),隶淮南国豫章郡。文帝前元六年(前174年),隶淮南郡。十二年(前168年),复隶淮南国。武帝元朔六年(前123年),隶九江郡。平帝元始元年(1年),隶扬州刺史部豫章郡。兴平二年(195年),孙权分豫章置庐陵郡,建安十五年(210年),又分豫章置鄱阳郡,枭阳县隶鄱阳郡。
晋武帝大康十年(289年),隶扬州鄱阳郡。惠帝元康元年(291年),割荆、扬二州地置江洲,枭阳县隶江州鄱阳郡。永安元年(304年),改隶江州浔阳郡。
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因彭蠡湖盆地发生多次沉降运动,湖水南侵,枭阳县地大部分沦入湖中,枭阳县撤销,境域入彭泽县,隶江州。齐永明元年(483年),复隶江州浔阳郡。梁天监元年(502年),隶江州太原郡。陈永定元年(557年),改隶江州豫章郡。天嘉元年(560年),复隶江州浔阳郡。
隋开皇三年(583年),陈置郡县废,彭泽县易名龙城县,隶江州。十八年(598年),龙城复名彭泽。大业三年(607年),州废,隶九江郡。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安抚使李大亮谓土地之饶,井户之阜,水陆之阻碍,遂割鄱阳湖雁子桥之南境置都昌县。因地有都村,南接南昌,西望建昌,故名。设临时治所于王市(今北炎乡洞门口),隶江南道都督府浩州。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隶江南西道江州。代宗大历元年(766年),隶江南道饶州。大历年间(766---779年),治所徒迁彭蠡湖东,即今治地。
五代南唐,隶建康军饶州。
宋开宝八年(975年),隶江东路建康军饶州。太平兴国七年(982年),隶江东路饶州。天禧四年(1020年),隶江南东路南康军。建炎四年(1130年),隶江南路南康军。绍兴元年(1131年),隶江南西路南康军。
元至元元年(1264年),隶扬州行省江西元帅府南康军。十四年(1277年),隶江淮行省江西道南康路。二十三年(1288年),隶江西行省南康路。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隶江西行省西宁路。二十二年(1362年),隶江西行省南康府。
明洪武九年(1376年),革行省置江西承宣布政使司,领十三府分五道,隶九江道南康府。清顺治二年(1645年),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改称江西省,隶江西省九江道南康府。康熙九年(1670年),隶饶九南道南康府。雍正九年(1731年),隶广饶九南兵备道南康府。
民国初年,废府制。民国3年(1914年),隶江西省浔阳道。民国15年,废道,隶省直辖。民国21年,省下设13个行政区,隶第三行政区。民国24年,全省为8个行政区,隶第五行政区。此后,民国28年全省改11行政区,民国31年又改划9行政区,都昌均仍隶第五行政区。
民国38年5月12日,都昌县解放,隶江西省鄱阳专区。7月,改隶九江专区。1950年隶中南行政区江西省九江专区。1970年,专区改称地区,仍隶九江地区。1983年,地市合并,隶九江市。
行政区划
1987年3月30日,设置新妙乡(赣府厅字158号批复)。
1992年5月6日,撤销周溪乡、三汊港乡、中港乡,设立周溪镇、三汊港镇、中馆镇(赣民字74号批复)。
1993年1月3日,撤销徐埠乡、南峰乡、土塘乡、张岭乡,设立徐埠镇、南峰镇、土塘镇、蔡岭镇(赣民字3号批复)。
1995年3月10日,撤销大港乡、左里乡、万户乡、大沙乡,设立大港镇、左里镇、万户镇、大沙镇(赣民字35号批复)。
1999年12月6日,撤销新妙乡,将大桥行政村的新力村划归左里镇,紫腾行政村的新洲、新光村划归苏山乡,石树、大桥(不含新力)、高垅、重兴、紫腾(不含新洲、新光)行政村划归汪墩乡(赣民字261号批复)。
2002年1月11日,撤销北炎乡,划归蔡岭镇;撤销盐田乡,划归大港镇;撤销七角乡,划归汪墩乡;撤销杭桥乡、化民乡,划归土塘镇(赣民字10号批复)。
都昌县,现下辖12个镇、12个乡:
镇:都昌镇、周溪镇、三汊港镇、中馆镇、大沙镇、万户镇、南峰镇、土塘镇、大港镇、蔡岭镇、徐埠镇、左里镇。
乡:和合乡、阳峰乡、西源乡、芗溪乡、狮山乡、鸣山乡、春桥乡、苏山乡、多宝乡、汪墩乡、北山乡、大树乡。[2]
地理环境
位置
都昌县位于江西省北部,东经116°2′24″至116°36′;北纬28°50′至29°38′,北依武山,南濒鄱阳湖;东界黄金山、银宝湖、上岸东洲,与鄱阳县接壤;南界下岸洲、下山、南岸洲、蚕豆洲,与余干、南昌、新建3县(区)交界;西界松门山、西长河,与永修、庐山市 二县(市)隔水相邻;北界屏峰河、芦塘涧,武山鹅公凸,卸衣岭、双尖山,与湖口、彭泽两县毗连。全境东西宽52.7公里,南北长80公里。面积2669.53平方公里,约占全省的1.6%。
地貌
都昌地貌丘陵和滨湖平原为主,且水域宽阔,局部有低山分布。地势北高南低,并以大港到汪教褶隆起带为轴心,向西北和南东两个方向倾斜。境内最高点为北东部的三尖源,海拔647.3米,滨湖区海拔最低处仅10米。自东北向西南呈低山、高丘、低丘、平原、湖区的变势。
气候
都昌地处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且受鄱阳湖大水体影响,其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热量丰富、结冰期短、无霜期长,春秋季短、夏冬季长。据气象记录,春季始日平均出现在3月24日(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为春季的开始),持续约65天。夏季始日平均出现在5月28日(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2℃的初日为夏季的始日),持续约119天。秋季始日平均出现在9月24日(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2℃的终日后一天为秋季的始日),持续约59天。冬季始日平均出现在11月22日(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终日后一日为冬季的始日),持续约122天。冬春之交常遭寒潮侵袭,天气冷暖多变、阴晴不定;春夏之交受冷暖气团交替控制,梅雨连绵,冬日阴霾;夏秋之交副高压居久不退,天气晴热,干旱少雨;秋冬之时,北方冷空气强烈南侵,气温骤降、霜冻地寒。
气温:年际平均气温为17.1℃,变化幅度在16℃—17℃之间。气温日较差为7.1℃。1月最冷,平均气温4.4℃,7月最热,平均气温29.3℃。累年各月平均值顺序为:4.4℃、6.0℃、10.7℃、16.5℃、21.5℃、25.4℃、29.3℃、29.1℃、24.6℃、18.9℃、12.6℃、6.8℃。
积温:年平均≥℃的活动积温为5800—6500℃。
地温:年平均地表温度19.5℃。4、无霜期、无霜冻期:累年平均无霜期261天,无霜期最长300天,最短227天。全年平均无霜冻期271天,最长可达300天,最短239天。
日照:累年平均日照时数2076.3小时,日照率47%。
降水:1952—1958年累年降水量1728.28毫米,1959—1989年累年平均降水量1391.5毫米。
蒸发量及干燥度:累年平均蒸发量为1572.5毫米。累年平均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相对湿度78%,干燥度1.27。
灾害性天气:主要灾害性天气和自然灾害有春寒、小满寒、风雹、梅雨、伏秋旱、烂秋、寒露风;水灾、旱灾、风雹灾、病虫灾。其它如低温冰冻雪灾、瘟疫、地震等灾害,一般出现频率低,成灾面积小,损失较轻。[3]
自然资源
土壤资源
都昌县共有土壤面积1909181.4亩。可分为7个土类,13个亚类,47个土属,119个土种。红壤。面积981862.57亩,其中自然土壤面积为770549.75亩,耕作土壤为211312.82亩,(含宅基地、田塍、道路等);黄棕壤。面积共87220.84亩,一般土层深厚,质地粘重,呈中性和微酸性反应,抗旱力较强。紫色土。面积共15531.43亩,其中自然土壤6014.93亩,耕作土壤9526.5亩。该土类除紫砂岩酸性紫色土,土层浅、养分缺乏外,适宜旱作或营林。④棕色石灰土。面积仅280亩,成土母质为碳酸盐类风化物。土层较厚,质地较粘,矿物养分丰富,适宜林木生长。⑤草甸木。面积28177.08亩,成土母质为河湖沉积物。腐植积聚较多,草本植物生长繁茂,是都昌重要的有肥料湖草的来源地。⑥风沙土面积45800.09亩,风沙土松而不粘,水分存贮难,有机质、氮磷缺乏,植物难以生长。⑦水稻土。总面积750309.6亩,都昌各乡均有分布,该土90%以上的养 分丰富,土层深厚,水耕熟化程度高,排灌条件好,是县内主要高产土壤。
植物资源
都昌县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常见的主要有:
木本类
马尾松、苦槠、杉、樟、黄檀、枫香、柳杉、柏、桧、小叶栎、檫木、胡枝子、刺槐、紫穗槐、池杉、乌桕、柳、苦楝、梧桐、泡桐、油桐、油菜、棕榈、木莲、留春树、乌饭树、重阳木、欧美杨、合欢、君迁子、羊踯躅、迎春、桂花、柘、柿、山楂、映山红、桔、橙、柚、枳壳、桑、桃、李、梨、枣、珍珠栗、枇杷、梅、樱桃、蔓荆子、木芙蓉、月季、紫薇、蜡梅、化香、蔷薇、栀子、紫荆、山茶、海棠、牡丹、毛竹、水竹、苦竹、实竹、小山竹、雷竹等。此外,还有银杏、雪松、罗汉松、水杉、糙叶树、棕枣、黄花石榴等珍稀树种。
草木类
芦苇、芦竹、棕叶芦、石菖蒲、青蒿、荷、菱、艾、虾须草、眼子菜、稗草、席草、莎草、蜀葵、丝茅、白茅、马唐、网草、鹅冠草、雀麦草、马鞭草、含羞草、羊茅、葫芦藓、辣蓼、紫云草、相思子、射干、牵牛、野菊、凤仙、石竹、薄荷、鲤肠、茵陈、天南星、兰花、剪春罗、狗尾草、刺苋、马齿苋、龙胆草、何首乌、白头翁、贝母、半夏、凤眼蓝、绊根草、麦冬、七叶一支花、绶草、破铜钱草、酸模、金钱草、刺芒野古草、回头青、茅芥菜、牡荆、黄背草、野古草、野鸡冠、车前草、鱼腥草、夏枯草等。
藤木类
猕猴桃、山葡萄、夜来香、爬山虎、凌霄、鸡血藤、葛鱼藤、千金藤、威灵仙、薜荔、清风藤、络石等。
动物资源
都昌县野生动物品种繁多,主要有:
兽类
狼、獐、麂、兔、黄鼬、山獾、水獭、灵猫、刺猬、豹猫、野猪、豪猪、金钱豹、豺狗、里子猫、田鼠、蝙蝠等。
鸟类
麻雀、八哥、乌鸦、喜鹊、玄鹊、啄木鸟、野鸭、布谷鸟、老鹰、燕子、猫头鹰、斑鸠、鸬鹚、池鹭、白鹭、鹧鸪、竹鸡、白鹇、野鸡、杜鹃、莺、银鸥等,冬季,鄱阳湖有天鹅、白鹤、黑鹳、白琵鹭、丹顶鹤、苍鹭等越冬鸟类。
爬行、两栖类
盲蛇、赤连蛇、水蛇、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蝮蛇、五步蛇、水蛭、石龙子、蚯蚓、壁虎、甲鱼、乌鱼、青蛙、山鸡、石鸡、蟾蜍、蜈蚣、穿山甲等。
鱼类
鲤、青、草、鲢、鳙、鳊、鳜、鲶、鲥、鳗鲡、凤尾、银鱼等12目25科118个品种。此外,鄱阳湖还有河豚、中华豚、白鳍豚等珍贵水生动物。
虾、贝、螺类
青虾、长臂虾、沼虾、米虾、三角帆蚌、褶纹冠蚌、楔型丽蚌、田螺、港螺等近70种。
矿藏资源
都昌地下矿藏较为丰富,主要有以下品种:
钨,现已探明D级钨储量为49784吨,远景储量1.6万吨。②钼,现已探明储量为15910吨。③钒,C级矿石总储量达5225.55万吨。④钛(金红石),远景储量达5万吨。⑤金,主要为砂金分布于鸣山等地。⑥石煤,属低发热量可燃有机岩,储量达5亿吨,现已探明储量5000万吨。⑦高岭土,俗称瓷土,总储量约800万吨。其中阳峰乡的储量达720万吨,为优质高档瓷土。⑧矽砂,多宝乡沿湖一带储量约300亿吨。此外,都昌镇的松古山和苏山的马鞍村储量分别为60亿吨和40亿吨。⑨花岗石,有芝麻白和黑色两种。芝麻白花岗石储量有10亿立方米、黑色花岗石分布较广。
都昌县年均水资源总是10.24亿立方米。年人均水量1889立方米,年亩平均水量1725立方米。年均降水量略少于蒸发量。
土地资源
都昌土地面积2669.5平方公里(4004295亩),耕地面积624465亩,其中水田365625亩,旱地258840亩,都昌人均占有耕地0.9亩。另拥有可开发耕种荒地面积36000余亩。
林业资源
都昌丘陵山地林木蓊郁,林地面积大,森林覆盖率高。现有林业用地61876公顷,森林蓄积量1323152立方米,覆盖率27.9%.其中,有森林面积46177公顷,灌木林地9087公顷,疏林地881公顷,苗圃地33公顷,无立木材地1299公顷,荒地4399公顷。
水产资源
都昌水域总面积208.55万亩,拥有鄱阳湖水面182.87万亩,内湖可养水面18.4万亩,其中:湖泊9.8万亩,水库1.5万亩,池塘5.45万亩,精养鱼池1.65亩。规模较大的水产养殖基地有:集中连片的2799项目区矶山湖水产场、周溪水产场、三汊港水产场、西源水产场、杭桥水产场、狮山水产场;万亩以上养殖湖泊有新妙湖(4.5万亩),千亩以上养殖湖泊15个。
经济概况
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95亿元、五年翻一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亿元、是2010年的3倍。完成财政总收入14.85亿元、是2010年的3.19倍,年均净增2.04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1.68亿元、是2010年的3.49倍,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83.3 %;其中国税收入达到4.08亿元、是2010年的2.77倍。乡镇完成财政收入8.38亿元、五年翻三番,乡乡过2500万元、22个乡镇过3000万元,北山、三汊港、周溪突破4000万元,蔡岭突破6000万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2亿元、五年翻一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00元、五年净增269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87元、五年净增8740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和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68.56亿元、56.42亿元。三次产业比由2010年的29.5:41.8:28.7调整为20.1:48.3:31.6。
第一产业
2014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5亿元,增长6.8%,完成农业增加值17.4亿元,增长4.5%。粮食总产409977吨,增长1.2%,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丰”,再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5988公顷,总产量30004吨。棉花播种面积6741公顷,总产8255吨,增长3%。生猪出栏24.08万头,家禽出笼119.68万羽。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37万亩。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增粮工程等项目新建高标准农田4.9万亩。发放农机购置补贴1900多万元,成功争取全省粮食全程社会化服务项目。改扩建乡镇农技综合站5个。大宗农产品稳产增产,徐埠山峰粳稻示范片单季亩产910公斤、创全省最高记录。现代农业百里示范长廊建设初显成效,高标准打造了鄱湖三宝、晨晖农庄、瑞森苗木、茂根果业等农业示范园,新增周溪蔬菜、徐埠瓜篓、汪墩和万户油茶、苏山和大港白茶等千亩以上农产品基地7个。依法流转土地26.2万亩,发放“财政惠农信贷通”贷款3600多万元,扶持发展种养大户639户、家庭农场383家,新增省市级龙头企业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9家,三尖源珍品、兴达农机获评国家级示范社。土塘栀子山庄获评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新增无公害农产品5个,申报绿色食品2个、省级著名商标2个。建成新农村点206个,开展农村清洁工程试点1258个。成功争取全省美丽乡村试点县。徐埠全盛山庄、大沙一品农庄获评全市最美乡村旅游点。三农综合考评连续两年位居全市第二,迈出了建设现代农业强县的坚实步伐。
林业生产增长持续。是年末人工造林面积1600公顷,其中用材林730公顷,经济林784公顷,防护林86公顷。按结构类型分,纯林1381公顷,混交林219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2913公顷。森林绿化率和覆盖率分别为32.56%和30.88%。主要林产品产量中,商品林采伐13460立方米,大径竹70000根,油茶籽1105吨。
水产养殖连年产成。2014年全县水产品总量完成81280吨,比上年增长3.4%,其中养殖产量62680吨,增长4.3%;捕捞产量18600吨,增长0.5%。特种水产品产量达到30270吨。全年淡水养殖面积192728亩,水产品加工总量完成14240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机动渔船3730艘,功率71428千瓦。
第二产业
2014年,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户、完成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02.65亿元、增长19.0%,实现了工业经济总量“两年翻一番”,服装鞋帽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率先突破百亿大关;完成工业增加值45.07亿元、增长12.4%,实现利税16.5亿元、增长29%;工业占GDP比重首次突破50%、达到50.5%,比上年提高7.3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投资53.1亿元、增长32.1%,工业用电量2.02亿度、增长16.5%。引进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71个、其中亿元项目31个,嘉博生物、锦汇服饰、隆元汽配、中青光伏等一批亿元项目顺利落户、全面开工;特别是投资1亿元的伟梦管业收购奥普新电子科技、5条生产线仅4个月建成投产;投资2亿元的创研饰品8个月建成投产、12座电熔炉总装机容量2650千伏安;投资6亿元的广船电梯,改写了园区没有国有上市公司投资的历史。园区完成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61.8亿元、增长37.5%。全县园区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64户、新增19户,其中过5亿元企业达到11户、新增7户,纳税过百万元企业18户、新增5户。全年引进内资33.2亿元,增长24.5%;实际利用外资8030万美元,增长14%;外贸出口23933万美元、增长23.1%。[2]
固定资产
2014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8亿元,同比增长21.1%。其中工业固投累计完成53.1亿元,增幅为32.1%,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71.9%;房地产累计完成6.7亿元。亿元以上项目累计完成54.6亿元,占全部累计完成投资比重为74%,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增速为22.1%。从投资规模看:一批关系到全县发展的重大项目陆续动工,为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4年施工项目个数66个,计划投资额累计为118亿元。其中,当年新开工项目48个,计划投资额为89.3亿元。在66个在建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44个,完成投资54.6亿元,占全县完成投资总额的74%;计划总投资在亿元以下的项目22个,完成投资19.2亿元,占全县完成投资总额的26%。从投资结构看:全县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项目完成投资53.1元,同比增长32.1%,占全县投资总额的比重为71.9%;基础设施及其他民生工程项目完成投资20.7亿元,同比增长21.4%,占全县投资总额的比重为28.1%。从重大项目作用看:全县亿元以上项目44个,比上年同期增加7个,计划总投资10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3℅。亿元项目完成投资总额54.6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占全县完成投资总量的74℅。
人口民族
2014年末,都昌县总户数267346户,总人口810480人。总人口中,按性别分,男性426734人,女性383746人;按户口性质分,农业人口683419人,非农业人口127061人;按人口年龄分,18岁以下的211449人,18-35岁的226858人,35-60岁的270745人,60岁以上的101428人。出生人口18250人,死亡人口1636人。人口出生率为13.89‰,人口死亡率为3.46‰,人口自然增长率10.43‰。
民生工程
2011年,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县财政安排民生工程配套资金4900万元,较上年净增1300万元,8大类、89项民生工程指标全面达标。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46万人,新增城镇就业5422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达100%。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38万人。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1388人。提高了农村离任“两老”干部生活补助标准。城乡困难群众免费体检、特殊大病免费治疗等医疗救助扎实开展,全年救助4.66万人次、救助金额1995万元。城市和农村低保月人均标准分别提高到300元、130元。90岁以上长寿老人生活补贴全面落实。139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全面启动,完成扶贫移民搬迁1206人。解决了3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开工建设廉租住房600套、公租房1000套,改造棚户区5.44万平方米。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157户、因灾倒房重建36户。
历史文化
名优特产
鄱阳湖银鱼
都昌产银鱼历史悠久,明朝时列为地方贡品,曾荣获首届农业博览会金奖。鄱湖银鱼透明,头平偏,口大,牙锐,背鳍和脂鳍各1个,晒干后似雪白银条,故名“银鱼”。
黑蚬
鄱阳湖特产,淡水蚌类,体积小、介壳园形或心脏形,表面有轮状纹。肉鲜美,营养价值高,属低脂肪、高蛋白食品,产品远销上海、浙江、北京、广东、福建等省,还出口日本及东南亚。
藜蒿
鄱阳湖宝库中的天然产物,茎绿圆润,根白味脆,蛋白质含量48%,富含维生素C、E。无脂肪,并具有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的特殊功效,是人们食谱上的绿色美味佳肴,余味犹长,都昌从天然采摘转为人工种植,年产量达1000吨。
紫皮蒜
都昌紫皮蒜是在都昌县阳储山脉独特的小气候条件下和土壤上形成的地方品种,具有“种皮紫红、肉质洁白、香味久长、辛味浓郁、闻味强劲”等特性,率香味远超过其它品种,具有更强的抑菌、杀菌功效。列为全国七大名蒜之首。
黑芝麻
都昌黑芝麻为地方品种,种皮乌黑,种粒小,种子含油率51—54%,蛋白质含量30%,富含维生素E和不饱和脂肪酸。营养保健作用极高,具有止咳化痰、防癌的功效,广泛用作食品加工辅料,酪制后,存香悠久,产品出口日本等国,都昌年产量4000—5000吨。
大白桃
都昌大白桃属特早熟品系,5月下旬至6月初成熟,是南方柑桔脱市,北方梨、苹果未登场的理想补季果品。果实外观美,近球形,表皮乳白色,顶端有红晕,果形大,单果重152克以上,最大可达400克,品质优,肉质脆嫩,有芳香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77%。
蔓荆子
都昌县境内西北溪湖沙山产蔓荆子,为散风热,清头目之良药,质优名冠全国,以致中医处方常以“都荆子”作蔓荆子别称。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曾游历多宝西山,在《本草纲目》中说蔓荆子为上品,味苦,微寒,无毒,主治筋骨寒热,温痹拘挛,明目坚齿,利九窍去百虫,久服轻身耐老。多宝和江西中医学院合作开发“都荆牌”保健药枕,通过省级鉴定。都昌蔓荆子种植面积近3万亩。
菊三七
系多年蓿蔸菊科药用植物,茎叶天青地红,变化无穷,秋开金色小花。早在《本草纲目》《中药大辞典》等多部医药典籍中有详实记载,具有止血镇痛、活血散瘀、解毒消肿等多种药用功效,对骨质增生、关节炎、脊间盘突出等现代医学上疑难杂症有独特功效,为首批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的101种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具有法定依据中药材之一,是中国医药宝库中的一棵奇葩。都昌大面积种植菊三七,并利用菊三七开发了系列产品,如菊三七特效药物牙膏、菊三七药膏。[4]
美食特产
“庐山牌”火腿
选择都昌地方传统猪种“六白猪”的优质瘦肉猪后腿加工而成,产品因而形如竹叶、皮薄骨细、腿心丰满、精多肥少、皮色黄亮、肉色火红、芳香浓烈、风味独特、鲜嫩可口、食而不腻、营养丰富、增进食欲,具有色、香、味、形“四绝”的特点,主要销往香港、美国、日本与国内市场,年产量5万只。
鄱阳湖盐水豚
以鄱阳湖豚为主原料,采用德宇集团先进工艺、科学加工、产品原汁原味,高蛋白、低脂肪,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能滋五阴、清热补虚、活血行气、养胃生津,尤宜产妇滋补、病人康复,健脾安胃。
都昌粉丝
以当地鲜红薯加工成的原汁淀粉为原料,采用高新科技及现代工艺设备精制而成,具有烹调便捷、久煮不糊、柔软润滑,美味可口之特点,且有健脾胃、补肺肾、润肌肤、通便秘、减肥胖、抗衰老等多种保健功能,是无任何化学和有害毒体污染的绿色食品。
都昌米饺
米饺:俗称包心粑。又称饺头粑。是江西九江都昌县的特产。作为地道的都昌人应该对它不会陌生。每个节日都昌县人都会去做饺头粑,吃法各异。
都昌豆参
都昌加工豆参有几百年历史,是地方传统特产。富含人体所 必需的13种氨基酸,被评为2000年中国九江首届农副产品精品奖。
都昌酥糖
都昌酥糖作为都昌特产之一,酥糖做法讲究,先以大米放在水中浸泡,要掌握浸泡的时间,不宜过长,然后再将大米捞出,放于大锅中翻炒,直至泛黄,出锅放凉,再将芝麻放在锅中翻炒,闻到香味即可出锅。将炒熟的芝麻、熟大米和白糖按个人口味混合,拿到专门的地方(碾大米的地方)碾碎,制作酥糖的粉就做好了。[5]
风景名胜
魔鬼三角区 老爷庙
老爷庙位于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多宝乡龙头山首,与庐山市隔河相望。旧称为定江王庙,建庙久远。该庙基以花岗石条堆砌7米高,右侧有阶梯曲折而上,庙群总面积为600多平方米,分主庙、龙王殿、同仁堂、大小客厅、厨房6部分,附属建筑分布主庙两侧。主庙面积为300多平方米,高9米,面宽14.2米,进深26.8米,系穿斗与架梁式混合结构,共52个立柱。庙内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部为正殿,中部为游楼,下部为万年台.庙内门窗梁坊雕刻花纹并涂以丹漆。1983年县政府又进行了修缮。为省级保护文物,这便是被称为“魔鬼三角区”的老爷庙水域。
南山风景区
南山寺位于都昌县城南山山顶部西南侧。北距城区1公里,坐东向西,面积170平方米,系穿斗式结构。寺内分3大间,中部为正殿,两侧为僧人用房,寺后东北有山岩。寺前为100平方米场地,该寺始建于唐,初名“清隐寺”,宋扩修后更名“清隐禅院”,几经兴废,1987年县政府重新进行修缮。宋代著名文人黄庭坚曾撰写《清隐禅院记》(本文石刻藏南山碑廊内)。民国15年春,在这里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都昌县第一个党小组。该寺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枭阳城址
枭阳城址位于周溪泗山大屋场村以南60米湖洲上。城址西北有王家山、鹞嘴山、狮子山、座山、石虎头作天然屏障;南有城头山,山下有横港河;城北面临鄱阳湖。地势开阔平坦,面积约1平方公里。因地理变迁地势下沉,涨水季节淹没在湖中。城址文化层堆积有的达1至2米,地表暴露有大量绳纹板瓦筒瓦,并发现有万岁瓦当、长乐未央瓦当、陶网坠和陶片等。城址南端城头山上有残存人工修筑的土城垣。城内东侧有手工业作坊遗址。城址以北山边高地有汉墓群,墓室内用对角纹、网线纹砖砌成,并发现“永元七年三月十四日”的记年砖。墓内出土文物有五铢钱、四乳蟠螭铜镜、铜剑、铜簇、铁簇等。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尖源森林公园
三尖源森林公园位于都昌县大港镇境内武山山脉,最高峰三尖源海拔647米,有”小庐山“之称。公园内森林郁郁葱葱,置身其中,犹如进入世外桃源。
三尖源森林公园树种达200多种,溪流、密林、竹丛等构成了富有野趣幽深的自然空间,形成了“松涛幽谷”、“丛林原野”的景区特色,呈现了一幅以“自然、野趣、宁静、粗犷”为特色的森林景观。
鹤舍古村
鹤舍村位于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苏山乡。始建于东汉末年,成村于明代初期,发展于清代中叶,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全村为袁姓一支聚族而居,是一个耕读并重,农商并立的历史古村。
鹤舍村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左有小溪绕村而过,小桥流水,涓涓不断;右有公路,交通方便,南来北往,车水马龙。村内巷道纵横交错,村前池水明清如镜,村外群山,环抱连绵。成片的古屋在青山绿水的陪衬下,显得别具风貌。
江万里墓
江万里墓位于土塘镇港东(白石山西麓,原名石沙湾)。墓址座东北向西南,周围成椅背形,直径约8米。墓前有半圆形平坦地坪,视野开阔。墓原用紫砖石砌成,早年被破坏,墓内石廓尚存。该墓为县级保护文物。
马涧桥
马涧桥在鸣山乡马涧村西南200米处,横跨马涧港上,纵贯南北大路,为古时通往饶州要道。系元代县人李善庆所建。该桥为石质单孔拱桥。桥上原建有歇山顶,重檐亭屋。飞檐翘角,画栋雕梁,作寺庙使用,具有古代建筑艺术价值,抗日战争时被日军烧毁,战争胜利后重修成一层梁式结构亭屋,共5间,全长18米,宽5.3米,高4.3米。为县内唯一保存的桥亭合造古代建筑。建国后民政部门多次拨款维修。该桥为县级保护文物。
马鞍岛
马鞍岛与鄱阳湖畔的青山相邻,不过7公里水程,在青山老码头前就可远观马鞍岛。鄱阳湖中的岛屿大多以山为名,马鞍岛又名马鞍山,因形似马鞍而得名,山最高处海拔123米。鄱阳湖有40多座岛屿,大多位于南湖——松门山以南,北湖仅有鞋山岛,马鞍岛等少数岛屿,而马鞍岛是北鄱阳湖最大的岛屿并设有行政村。
马鞍岛位于都昌县苏山乡境内鄱阳湖中,与星子县火焰山,湖口县屏峰,庐山区长岭,青山相邻,面积4.8平方公里,岛上设有行政村—马鞍村委会,有居民1300多人,以打渔和水产养殖为主。[6]
著名人物
江万里(1198——1275),名临,字子远,号古心,今都昌县阳丰乡府前江家人。万里是其出仕后的用名。南宋著名爱国丞相,是南宋末年仕林和文坛领袖,中国十三世纪著名的政治家和教育家。与弟江万载、江万顷被时人和后世雅称为江氏“三古”或江氏“三昆玉”。其一生堪称古今之完人,千古道德风范之楷模。
陈澔(1260——1341年)字可大,号云住,人称经归先生。南康路都昌县(今江西都昌)人,朱熹四传弟子,创办并讲学于经归书院,他编注的《礼记集说》,明代以后成为钦点全国科举考试蓝本。,都昌黄灏、彭蠡、冯椅、曹彦约、江万里、陈澔等对儒文化的卓越贡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客观上存在一个朱熹理学“都昌学派”。
余应桂(1580年—1649年),字孟玉,号二矶,江西都昌人。生于万历十三年(1585年),耕读世家,万历四十一年已未进士,天启六年授福建龙巖县令,崇祯元年授海澄县令,清廉自守,“吏事精敏,下不能欺” 崇祯四年(1631年)授御史,由陕西巡抚李化熙升任,后家居都昌。崇祯十六年(1649年),起兵都昌反清,招致石光龙旧部练为水军,败于落星湖,清兵破都昌,不屈而死。《明史》有传。
陶侃(259—334),字士行,东晋鄱阳郡鄡阳县(今都昌县)左里乡陶家冲人。据《都昌县志》记载:“晋时都昌名鄡阳,公元304年前属鄱阳郡,304年划归浔阳郡,故史籍称陶侃为浔阳人,亦有称为鄱阳人。”
冯椅(生卒年不详),字仪之,一字奇之,号厚斋,南宋学者、教育家。江西省都昌县人。
刘士毅(1886.3-1982) 字任夫。江西省都昌县下排门刘家村人,桂系外省籍的重要将领。曾任南京中央军校筹备主任,国民政府总统府参军长,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