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新书
个人经历
解放前,郑新书家境贫寒,以打长工、做短工、当佃农维持生计。青年时代的他正处在满清末年,目睹了帝 国主义在中国横行霸道,军阀混战,弱肉强食的黑暗社会,使他萌生了学武的信念。他从小酷爱武术,12岁就跟本村的姚虎三、郑银廷学习拳脚、武打。当他把他们的武术学完时还不满足,背着大人跑到离家十多里的还城、张砦(zhai)槌(chui)场(业余武术馆)学习武术。只要一听说哪里有武术名师,哪里有一套好武术套路,就是饿着肚子也要登程拜访,虚心求教,不学到手不罢休。他的执着、刻苦感动了很多名师。他二十多岁时已闻名乡闾(lv).但他仍不满足,又带着干粮去山东,下河南寻师访友以提高自己的武术素质。经过十几年的刻苦磨练他已精通武术兵器六十四枪、罗三枪、小花枪、大花枪、白手夺枪、三节棍、四节镗等三十三种;已熟练掌握西凉掌的套路大雁击手、二十拳、大小鞭良、天躺地躺等二十二种。这些套路对打不是花架子,是国家武术界多年流传下来的精华,有很多精妙之处。武界人士常说:学会大雁击手可以天下走。这时郑新书已成了孟居一方有名的武术名家。
武术宗师
郑新书老先生的武功内容丰富、技术精湛且武德高尚。他从不以武欺人,就是别人欺她也是一笑了之。他总是谆谆教导徒弟,不准以强欺弱,不准若是生非。我们练武一为强国,二为强身,要学习义和拳以武报效国家的精神。他的徒弟可谓桃李满天下,可无一人凭武功伤及他人,可为国出力者大有人在;应征入伍保卫首长者有之;留在部队转干者有之;外出打工在单位当保卫者有之;给企业家大老板当保镖者有之;自己办武术馆授徒者有之、、、、、、总之他的徒弟在各个不同的岗位上没有辜负他老人的教导,贡献者自己的特有才华。
老人虽已去世几十年,可孟居的武术馆没有衰退,武功没有丢弃且更加丰富更加精湛。现由他的徒弟、子孙主办着武术馆,继承了老人遗愿,立志把武术馆办的更好,武功更精,套路更全,为振兴中华、齐奔小康培养出更多有用人才,以慰老人在天之灵,以报社会的支持、今人的厚望。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