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水鎮
鄰水縣隸屬於四川省廣安市。鄰水古稱鄰州,南朝梁大同三年(537),析宕渠縣始置鄰水縣。
鄰水縣地處川東門戶,是四川距重慶主城區最近的縣,處於長江經濟帶上游重要節點、川渝合作最前沿。全縣幅員面積1919平方公里。地形地貌獨特。境內華鎣山、銅鑼山、明月山由西向東平行展布,大洪河、御臨河蜿蜒其間,形成「三山兩槽」的獨特地貌。境內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其主要特點是:「冬暖春早,夏長秋短」、「冬春雪少寒潮頻,初夏悶熱多梅雨,盛夏伏旱有洪澇,秋季涼濕多綿雨」。
自然資源富集。已探明可開採的礦產資源有煤、石灰石等28種,是全國百強產煤大縣和川東氣田主採區、國家天然林保護和退耕還林(草)工程建設區,是全國商品糧供應基地、全國生豬調出大縣,享有「中國臍橙之鄉」美譽。2018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9.6億元、增長8.1%,連續三年被省委、省政府評為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1]
目錄
歷史沿革
南朝梁大同三年(537),析宕渠縣始置鄰水縣,屬鄰州鄰山郡,縣治在鄰州城(今興仁鎮)。
西魏恭帝三年(556),屬渠州鄰山郡。
隋開皇元年(581),駐地由原鄰州城移至岳池溪。三年(583),鄰山郡入渠州。大業三年(607),改渠州為宕渠郡,鄰水縣屬之。
唐武德元年(618),廢宕渠郡復置渠州,改鄰水縣為潾水縣,屬渠州。是年,又分潾水、墊江縣地置潾山、鹽泉二縣,設置潾州。二年(619),鄰水縣駐地由岳池溪移至崑樓鎮。天寶元年(742),改渠州為潾山郡,仍轄潾水縣。乾元元年(758),更潾山郡為渠州,仍轄潾水縣。寶曆元年(825),潾水縣併入潾山縣,大中元年(847),復置潾水縣。公元907年王建在成都稱帝,復置鄰州,仍轄潾水縣。公元934年,改鄰州為渠州,仍轄潾水縣。
北宋乾德二年(964),宋太祖征服四川,改潾水縣為鄰水縣,屬渠州。
元至元二十年(1283),鄰水縣因編戶不足而併入大竹縣,改名鄰水鎮。
明成化元年(1465),復置鄰水縣,屬順慶府(今南充)廣安州所轄,二年(1466),在今鼎屏鎮建縣治。
公元1644年,張獻忠在成都稱帝,定國號為大西。
1646年,清滅大西政權。順治十七年(1660)鄰水縣屬川北道順慶府。
民國元年(1912),廢川北道,鄰水縣屬順慶府。民國2年(1913),恢復川北道,鄰水縣屬川北道順慶府。民國3年(1914),鄰水縣屬嘉陵道(今閬中)。1935年,川政統一,鄰水縣屬四川省第十行政督察區(今大竹)。
1949年12月,成立鄰水縣人民政府,屬川東行政公署大竹專區。1953年3月,大竹專區撤銷,鄰水縣改屬達縣專區(1968年改稱地區)。1993年7月,鄰水縣屬廣安地區。1998年,廣安撤地設市,鄰水縣屬廣安市。
行政區劃
全縣轄21個鎮,24個鄉;484個行政村,38個居委會;4438個村民小組,155個居民小組。
轄21鎮(鼎屏、九龍、豐禾、柑子、城北、城南、合流、壇同、高灘、幺灘、袁市、石永、興仁、王家、八耳、觀音橋、牟家、龍安、三古、石滓、兩河),24個鄉(太和、新鎮、冷家、長安、關河、龍橋、黎家、椿木、梁板、風埡、西天、同石、復盛、子中、護鄰、涼山、長灘、甘壩、四海、九峰]]、古路、荊坪、柳塘、華鎣)。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鄰水縣介於東經106°41′—107°18′,北緯30°01′—30°33′之間,緊靠重慶市,東鄰重慶市長壽縣,南連重慶渝北區,西靠廣安市,北接達州市。鄰水縣域東西寬59公里,南北長57.5公里。幅員面積1919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在四川衛星照片影像圖上,鄰水縣嶺谷相間的輪廓清晰可見。即平行展布的三個背斜為山嶺,其間的兩個向斜為谷地,構成「三山兩槽」的平行嶺谷地貌。山頂因長期剝蝕,出露石灰岩、泥灰岩,發育成岩溶槽谷(俗稱「內槽」)。槽谷兩側為突起的單斜山脊,走向與背斜構造成一致。向斜谷地發育成丘陵,在橫剖面上,向斜兩翼的單斜丘陵分布於單斜山下,呈迭瓦狀向單斜山升高。縱谷、橫谷分割單斜丘陵,丘間坳谷、淺凹地發育,丘頂呈鏈珠狀沿岩層走向分布、多呈剝蝕狀。向斜軸部的石永、荊坪以及王家騎龍寨、文家山一帶,岩層形狀平緩,經流水切割為台狀五陵。而大部分地段,丘頂被剝蝕成錐狀丘陵。
華鎣山、銅鑼峽、明月峽三個背斜均高於向斜平均高1000米,主峰高登山海拔1704米,是四川盆地底部最高峰,與山麓干壩子的高差為1400米。銅鑼峽、明月峽兩個背斜與向谷地的高差都在500米以上。
發源於三條山脈的溪河,向源頭侵蝕切削,形成若干U形河谷,與峭壁頂端高差多在50—100米以上,構成山內外的天然通道。
三個背斜軸部,均由碳酸鹽構成,岩溶地貌較發育,次一級殘丘、窪地、落水洞、溶洞、石芽、沖溝廣為分布。九峰、甘壩、華鎣鄉境內,溶洞曲折幽深。高登山、茨竹院子石林千姿百態,蔚為壯觀。華鎣山周家堂、上壩子以及銅鑼山貴人槽、昌家槽等地,有平坦的溶蝕窪地,為山區的稻穀集中產地。
海拔500米以上為山地,面積123萬餘畝,占全縣總面積42.59%;海拔500米以下為深丘、淺丘或台地;面積129萬餘畝,占全縣總面積的44.73%;溪河沿岸有面積大小不等的水平階梯分布,平壩面積36萬餘畝,占總面積的12.68%。
氣候環境
境內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其主要特點是:「冬暖春早,夏長秋短」、「冬春雪少寒潮頻,初夏悶熱多梅雨,盛夏伏旱有洪澇,秋季涼濕多綿雨」。秦巴山地的屏障作用,減輕了冷空氣的強度,縣內三條山脈平行展布,進一步減弱了寒冷的程度。盆地高空為溫暖的西風南支急流所控制,加強了冬暖的特性。加之境內地形複雜,緯度較低,冬夜不長,雲雨豐富,風力微弱,輻射冷卻大為減弱,增溫、保溫的地形效應十分明顯,冬季較相同緯度的長江中下游暖和。多年平均氣溫16.9℃,1月平均氣溫6.1℃,極端最低氣溫3.8℃。夏季受東南季風和西藏副熱帶大陸高壓合併控制,閉塞的地形不利透風,日間增溫迅速:夜間雲層較厚,熱量難以逸散,水汽吸收的地面長波返回地面,夜間氣溫降低較慢,以致出現連晴高溫天氣。7月平均氣溫27.3℃,極端高溫可達40.5℃。如太平洋高壓弱移時間提早,則雨季提前:如高壓勢特別強,則出現乾旱。入春後南方溫暖氣流北上,升溫較快,穩定上升至10℃的平均初日為3月15日,比上海提前20天。北方寒流南下時,大約7天左右有一次降雨降溫過程。秋季,因地形阻滯,冷暖空氣消長不下,日照少,雨天多,平均氣溫略高於春季。多年日平均氣溫在5℃以上的持續期348天,在0℃以上的持續365天,霜日100天。年平均降水量1206.8毫米,全年各季降水量分配不均,常年夏季平均降水量528.8毫米,冬季平均降水量66.5毫米,春季降水量302.5毫米,秋季降水量309.1毫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全縣土地類型多、耕地比重較小、利用不夠充分、潛力較大。土壤類型有黃壤土類、紫色土類、沖積土類、水稻土類。黃壤土類分布於海拔500米以上的低山區,風化度較深,膠體品質差,重壤至粘土,施磷效果好,宜種度廣、占耕地面積的8.52%;紫色土分布於丘陵、平壩或山地,富含鉀、磷、鎂、錳元素,母質風化淺,肥力高,占耕地面積的39.9%;沖積土分布於溪河沿岸階地上,土質肥沃,耕作方便,占耕地面積的0.5%:水稻土經長期水耕而成,占耕地面積的51.08%。
水資源
地表徑流總量9.011億立方米,地下水總量5.7848億立方米,工程蓄水0.72億立方米,全縣水資源總量16.560813億立方米。總體說來,水資源貧乏,而且資源的分布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大洪湖沿岸水資源較豐富,而石灰岩山地因降水滲漏而成為貧水區。
生物資源
江河、塘庫有鯉科、鮑科、鲶科、合鰓科等魚類20餘種,盛產鰱魚、草魚、鯉魚。主要野生動物有47科,約150種,有豹、大靈貓、水獺、雕號鳥、雀鷹、蒼鷹、雉雞等珍貴動物;主要野生植物有78科,約500餘種,有馬尾松、銀杏、三尖杉、紅豆杉、潤楠等珍貴植物,有玉蘭、海桐、石榴等觀賞植物,有牛藤、荊芥、血藤、防風、接骨木、一枝箭、桅子等藥用植物。
礦藏資源
境內地質構造複雜。礦藏資源較為豐富,已探明或已發現的礦藏有27種。有鋼鐵基本金屬礦的菱鐵礦、銳鈦礦;稀有金屬礦鋰、鈹;分散元互不礦鎵、鍺;冶金輔助原料礦耐火粘土、硅石、石灰岩、白雲岩;化工原料礦磷、硫鐵礦、滷水;建築材料礦輝綠岩、玄武岩、高嶺土、石膏、石英;燃料礦煤、天然氣、油頁岩。二疊紀龍潭煤系和三迭紀須家河煤系原煤蘊藏量3.44億噸。龍潭煤系煤層達2.5米,是華鎣山煤田的重要產區。菱鐵礦地質儲量3343.5萬噸。礦石品位35—42.5%;鋁土礦含二氧化鋁38—44%,地質儲量1190萬噸;石膏地質儲量2877.5萬噸,硫鐵礦廣泛分布於華鎣山,蘊藏量豐富。天然氣儲存於三個背斜、兩個向斜中,是川東氣田的重要採區。
旅遊資源
鄰水縣歷史悠久,山水相間,旅遊資源較為豐富。自然景觀方面,有以寶鼎為主體的華鎣山佛教聖地,有集峰叢、森林、積雪、雲海為一體的華鎣山石林,有碧波萬頃、島嶼縈迴的「千島洪湖」,有巨壁摩天、曲折幽深的御臨河小三峽,有高山夾岸霧氣縈縈的小南海溫泉,有中國八大礦泉水之一華鎣山礦泉,有氣勢磅礴白練飛漱的望月瀑布群,有蒼翠欲滴空氣清新的「川東竹海」,有避暑勝地羅家洞森林公園,有「生物活化石」倒須溝桫欏林,有撲朔迷離景物薈萃的九峰溶洞群;有溝壑縱橫,峽高谷深的龍鬚溝風景區,有以明清古民居建築為特色的湯巴丘民俗自然風景區。人文景觀方面,有書岩石刻、靈寶山石刻、黃陵石刻、無糧寺摩崖造像、千佛崖摩崖造像、塘灣山崖墓、石廟寨崖墓、銀鼎山八角樓等等。[3]
區域人口
2014年末,全縣總人口103.84萬人,其中:男性54.65萬人,占總人口的52.6%;女性49.19萬人,占總人口的47.4%。
截至2019年10月,公安戶籍總人口1009994人。其中,按性別分,男533306人,占總人口的52.8%,女476688人,占總人口的47.2%。全縣常住人口71.4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5.83萬人,城鎮化率36.15%。
區域經濟
綜合概述
2018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9.6億元、增長8.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5%,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6.6億元、增長0.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8.9億元、增長12.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7億元、增長11.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83元、增長8.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50元、增長9.7%。
第一產業
2018年,圍繞農民增收,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改革。狠抓「四主六特」發展,高標準建成糧油高產示範基地30萬畝、萬畝臍橙產業基地12個,建成萬畝現代林業產業基地3個。加快農業標準化和信息化,新培育省級示範性農業經營主體3個,國家級示範性合作社4個,省級家庭農場1個。深入推進產村融合,建成新村綜合體1個,新改擴建農民新村302個,建成幸福美麗新村90個。依託新村和重點產業,注重農旅結合,繆氏莊園、臨水緣等集產業發展和休閒旅遊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示範基地相繼建成。大力發展「品牌興農」,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探索多種經營管理模式和利益聯結機制,培育產業化龍頭企業16戶、家庭農場25家,「鄰水臍橙」成功創建全國馳名商標,成功創建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第二產業
以汽摩配為主的裝備製造業成為首個百億級產業,以利爵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從無到有,以捷米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製造加速崛起,裝備製造業產值占比達55.1%,工業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全力打造城南機電園和高灘川渝合作示範園工業經濟發展「雙引擎」,強力推進「2.5產業園」和鄰水總部經濟港等配套設施建設。園區拓展面積達47.7平方公里,入駐企業203戶,建成投產140餘戶,經開區列入全省25個500億園區重點培育計劃,獲批全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汽車(摩托車)產品出口基地、知識產權試點園區、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引導企業與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啟動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園區和知名品牌示範區創建。園區80%的企業成立了技術研發中心,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3戶,建成省級技術中心3個,市級技術中心13個,獲得國家專利授權700餘項。
第三產業
注重商業發展與城市發展的互動作用,全縣已形成宏帆、龍騰新世紀等中心商圈2個,時尚女人街、仿古商業街等特色街區8條。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康養服務業等新興產業,成功爭取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項目,縣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啟動運營,建成150個電商服務點。全縣服務業累計培育限額以上商貿流通企業109家,規上服務企業30家,從業人員達26萬人,占全縣就業總人數的39.2%。加快打造精品景區,搶抓華鎣山大旅遊區建設機遇,天意谷景區創5A、繆氏莊園創4A配套建設加快推進,五華山旅遊區附屬項目建設不斷完善,旅遊收入年增長30%以上。
社會事業
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全面或超額完成各項省市縣民生工程,新農合參合率連續八年位居全市第一,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改革穩步推進,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控制在4%以內。高考上線率連續22年保持全市第一,教育「雙創」通過國家驗收。縣人民醫院創建國家「三級乙等」綜合醫院、縣中醫醫院啟動創建國家「三級乙等」中醫醫院順利啟動,國家衛生縣城正式命名。紮實開展百日安全攻堅和隱患整治,依法規範信訪秩序,始終保持對違法犯罪活動的高壓態勢,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縣境內有大洪河(又名東河)、御臨河(又名西河)兩條幹流。古時,這兩條河名大鄰水、小鄰水。《元和郡縣誌》:「鄰山,在鄰山縣西四十里,此山重迭,鄰次相比」「鄰水,在鄰水縣,其源出自縣東鄰山」。《蜀水經》:「鄰水有二源,俱出大竹縣西鄰山……大鄰水為東溪,小鄰水為西溪。謂之鄰者,重山鄰比而相次也」。鄰水縣因此而得名。
民俗文化
手掌木偶是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薅秧舞是巴人創造的一種獨特舞蹈。鄰水臍橙榮獲中國馳名商標,多次獲國家金獎,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御臨龍鬚茶、龍鬚麵是馳名省內外的特產。
鄰水特產
鄰水臍橙:鄰水臍橙是鄰水的特色優勢農產品之一,現種植面積達26.9萬畝,產量11.05萬噸,產值4.5億元;已建成了10000畝臍橙標準化示範園區5個,5000畝標準化示範園區12個;現有臍橙產業省級龍頭企業1家、市級龍頭號企業3家,果業專業合作社78個,已形成了集生產、科研、示範、開發、休閒、旅遊於一體的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臍橙產業。臍橙品質優良、無籽多汁、色澤鮮艷,是世界各國競相栽培的柑桔良種。
御臨榨菜:據傳明建文皇帝途經鄰水縣幺灘,夜宿於老嫗家,吃到一種清香可口的鹹菜,大加讚賞。四鄰婦女聞之,盡皆仿製。於是,民間製品得以流行,故稱御臨榨菜。其獨特的醃製工藝相傳至今,極負盛名,遠銷重慶、甘肅、江蘇、廣東等省市。
龍鬚麵:龍鬚麵是鄰水縣頗具代表性的小吃之一。在鄰水,早上吃碗麵已是大多數人的習慣。細細的麵條、香噴噴的調料、綠綠的菜葉,再加點香醋,在美味之中開始一天的生活,確實是非常愜意的事情。成都人吃麵,做起來複雜,看起來花俏,吃起來有味;重慶人吃麵,愛麻辣,麻得人嘴皮打架,胃口大開。鄰水龍鬚麵則綜合了成渝小面的優點,而後自成一派,獨具特色。好吃而不膩口,香辣而不燥辣,凡是吃過鄰水龍鬚麵的人都難忘那清香撲鼻、唇舌留香的感覺,吃完後都忍不住讚嘆道:好吃,再來一碗!龍鬚麵有名,關鍵是味美。這美味來之不易,它是主人江勇在傳承父輩五十年工藝的基礎上,不斷反覆探索、試驗,將二十多種佐料調配勾兌,精心研製出來的;龍鬚麵臊子種類多,有牛肉、肥腸、鴨菌、雜醬、豌豆、蹄花、肉絲等十幾種,供客人選擇的空間大,這正如鄰水人豪放、爽快、寬容的性格。只要吃過鄰水龍鬚麵的人,似乎都會着迷,一旦再去鄰水,定會要再品嘗一碗龍鬚麵,才感覺不枉此行。
龍鬚茶:龍鬚茶因形似「龍鬚」而得名。制體時採用絲線綑紮成一束束的茶條,故又名「束茶」。龍鬚茶內在品質特色介於烘青綠茶與烏龍茶之間,沖泡後,湯水清澈明淨,呈橙黃色,帶烏龍茶香型,優異者亦帶花香,滋味醇厚,極耐沖泡。龍鬚茶歷史悠久。據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崇安縣令陸廷燦在《續茶經》中載述:「武夷茶在山上者為岩茶,水邊者為洲茶,……洲茶名色有蓮子心、白毫、紫毫、龍鬚、鳳尾……等類。」可見,龍鬚茶迄今已有近300年歷史。龍鬚茶的品質特點是,外形壯直,形似「龍鬚」,色呈墨綠,烏龍茶香型,伴有花香,滋味醇厚,湯色橙黃,清澈明亮,經泡耐飲。龍鬚茶以優異的內質、美觀別致的外形、別具一格的風味馳名中外。歷史上主銷美國以及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是當地僑胞饋贈海外親友的禮品。
風景名勝
天意谷景區
天意谷景區,位於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甘壩鄉、華鎣山主峰高登山南麓,原名華鎣山大峽谷,風景區總面積約20平方公里、景區海拔在400—1100米。
天意谷相對高度700米、冬暖夏涼、四季如春。天意谷風景區與華鎣山景區緊鄰相依。兩景區僅18公里,小車可通行。從鄰水縣城至景區20公里,所有大型車輛暢通無阻。從重慶到景區可以在壇同下高速,下高速後到一號橋左轉,下高速至景區18公里。
根據四川旅遊標準評定委員會2014年第2號公告,華鎣山天意谷景區於2014年8月13日被批准成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五華山景區
五華山旅遊區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位於四川鄰水縣與重慶長壽交界處,緊臨達渝滬蓉高速公路,距離重慶市區110公里,距離鄧小平故里50公里,距離鄰水縣城33公里,相傳這裡曾是太上老君傳經布道的地方,景區面積達15平方公里,生態環境優美,綠水映襯,青山環繞,林木繁茂,終年幽靜清涼,歷來是川渝兩地遊覽和避暑的勝地。
主要景點有:玻璃觀景平台、天門鵲橋、崖壁鞦韆、老君爺石像、麗花長廊、植物創意園、七彩滑道、林下花海、水上樂園、雙鳳橋、仙緣橋、成龍橋等。
黃桷樹公園
鄰水縣黃桷樹公園位於廣安市鄰水縣縣城東北部新區中部,東靠環城路,南通撻子丘,西臨規劃中的36米大道,北向規劃新城區,占地面積約390畝。
本着尊重自然,微調地形,改造地貌的原則,黃桷樹公園本着城市陽台、城市肺葉、亮麗鄰水的三大理念與交通、景觀、便民、音樂、亮化五大系統相結合,建成了滿足市民多方面需求的開放性生態山地公園。該公園將建設成為集休閒、健身、娛樂、開放共享為一體的城市公共空間,以回歸自然、山林野趣為環境基調,以山花、林木、鳥禽為景觀特色,公園綠化面積將達到約147720.85平方米,綠地率約達71.5%,一級車行道寬12米,長約1200米,二級車行道寬8米,長約500米;人行道長約1946米,停車場面積6120平方米;具有鄰水縣地域文化特點,能滿足鄰水縣人民和外來遊客多方面需求的開放性生態山地公園。
銀鼎山公園
銀鼎山公園位於鄰水縣城核心地帶,公園占地約280畝,包括鄰山公園和銀鼎山城市公園兩個部分,保存有明清以來的古炮台、城牆、樓閣、石刻等軍事、文化遺蹟。古鄰州八景中「鼎山遠眺」「玉屏朝暾」就是描述的銀鼎山公園。其中鄰山公園始建於明朝,擴建於清代;城市公園占地170畝,始建於2015年,目前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鄰水城市文化名片、鄰水人精神家園。
明清時期的銀鼎山公園由銀鼎山、玉屏山、紗帽山三座山峰組成。清代乾隆版《鄰水縣誌》記載銀鼎山「其山秀色如銀,其形如鼎」,玉屏山「其形如屏,日出映翠壁,其霞燦爛可觀」,「鼎山遠眺」「玉屏朝暾」是鄰水八景。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奉天(瀋陽)歲貢姚鴻烈出任鄰水知縣,在縣治後山平石上建有草亭,時而率僚屬公餘宴樂其上。按此推算,銀鼎山公園的歷史有320年左右。嘉慶二年(1797年),知縣楊為龍(廣東大埔人)為防禦白蓮教攻打鄰水縣城,在銀鼎山修建哨樓和炮台,達州白蓮教首領王三槐率眾進攻7晝夜,未曾攻破,保障了縣城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嘉慶二十年(1815年),知縣吳秀良(安徽全掓人)將原有草亭改建為八角亭,並增建三面石牆。道光三年(1823年),知縣陳之嶼又將八角亭改建成圓亭,名鼎元閣。光緒五年(1879年),知縣張熙谷重建,並繞亭增建曲室、迴廊,題名曰「城市山林」。
1926年,川軍旅長王元虎駐防鄰水,以銀鼎山為主景,連同玉屏山,擴建鄰山公園,面積45畝,主要景點和建築有警鐘樓、修禊樓、滌煩村、解放亭、紀念碑、止戈樓、凌雲閣等。1982年,鄰山公園建設面積達到108畝,以玉屏山為中心,建設玉屏關、止戈樓等景點。2001年,重建八角樓,成為鄰水文化地標。現存古代石刻「玉屏朝暾」「鴻爪」「鄰崖」等,《鄰水縣誌》收錄有自清代康熙至今300多年間歌詠鄰水銀鼎山、玉屏山的詩詞20餘首。銀鼎山城市公園修建有廣場、草坪、長廊、亭台、游步道等設施,種植有名貴樹木海棠、桂花、銀杏、潤楠和觀賞果樹20多種3萬餘株,成為市民休閒娛樂的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