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的彩布
三毛的作品
語言特徵:機智、詼諧、樸素的散文話語。自然、清新、樸素 ,具有天然去雕飾之美。不但生動而且富有個性。
在內容上,她的創作題材廣泛多樣、結構自由靈活、抒寫真實感受之外,它還是一種生命紀實。三毛的散文有一種探索的意味在裡面,探索生命以內的東西 。
三毛的作品很特別的一個特點就是它是遊記而非遊記體,是敘事而非小說體,是抒情而非詩歌體,是隨感而非日記體,這就是後來傳說的 三毛體了。
結構特徵也很特別的,是遊記而非遊記體,是敘事而非小說體,是抒情而非詩歌體,是隨感而非日記體。[1]
目錄
原文
這條印度繡花的彩布,原是我一個德國鄰居的。那位太太說,是印度店裡看到好看,才買了下來。可是回到了家裡,東擺擺,西放放,怎麼都不合適。
說時,這條彩布被她丟在洗衣籃子裡面,很委屈的團着。
我將它拉出來,順手摺成一個三角形,往肩上一披,笑問她:「如何?」
她還沒有回答呢,我又把這塊布一抖,在腰上一圍,叫着:「變成裙子啦!」
那個金髮的太太笑着說:「沒有辦法,你是東方的,這種東西和色彩,只能跟着黑髮的人走,在我家裡它就是不稱。」我對她說:「這不是拿來做衣服的,不信你試試看,掛在牆上、披在椅背上、斜放在桌子上,都是好看的。」「那也是該在你家。」她說。
於是我拿走了這塊彩布,回到家中。順手一丟,它就是活過來了。圖案上的四隻鳥雀好似在我的家裡唱起歌來。我跑回去對那位德國太太說:「你講得真不錯,它在我家很貼切,那就讓給我了吧。」
我們當場交易金錢,於是又多了一樣並不是偶然得來的彩布。
這塊彩布非常有生命力,但凡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只要它一出現,氣氛就不同了。
而今,這塊彩布正搭在我現住小樓的一個單人沙發上。
如果說,今生最愛的東西有那些,我想,大概是書籍和彩布了。
這樣的彩布,大大小小,包括掛氈,一共快有二十條呢。[2]
三毛的生平
三毛,1943-1991,原名陳平,祖籍浙江舟山,出生於四川重慶,後旅居台灣。著有散文、小說集《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駱駝》、《雨季不再來》、《溫柔的夜》、《夢裡花落知多少》、《背影》、《我的寶貝》等十餘種。三毛散文取材廣泛,不少散文充滿異國情調,文筆樸素浪漫而又獨具神韻,表達了作者熱愛人類、熱愛生命和大自然的情懷。
三毛生性浪漫,三歲時讀張樂平《三毛流浪記》,印象極深,後遂以「三毛」為筆名。為了追尋心中的那棵「橄欖樹」,她踏遍萬水千山。然而,無論是異國都市的生活情調,還是天涯海角的奇風異俗,都不能消解她深埋於心中的中國情結。儘管她嫁給了一個深眼高鼻的洋人,但她仍是一個完整的東方女性。
三毛從來不刻意追求某一種技巧和風格,一切都顯得平實與自然。然而在她信筆揮灑之中,卻又蘊涵無限,這也許是一種更高的技巧和風格吧。 有讀者認為「流浪」才是她的真正的名字,無論是她遺留下來的眾多作品、她的遊歷和她心靈情感的轉折,都是充滿一點點浪跡天涯的意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