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緒環
邱緒環,女,高級工程師。湖北黃岡人。1919年出生於北京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194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物理系。曾任重慶交通大學、中央大學助教,資源委員會無線電廠副工程師[1]。建國後,歷任電子工業部天津無線電廠工程師,華北無線電聯合廠總設計師,電子工業部電高電聲研究所副所長、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2] 。曾主持設計7610型短波收信機、701型步談機等。
邱緒環 | |
---|---|
電子工業部電高電聲研究所副所長 | |
出生 |
1919年 北京 |
逝世 | 2005年3月15日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高級工程師 |
目錄
人物簡介
邱緒環,高級工程師。湖北黃岡人,女,1919年出生於北京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194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物理系,獲理學士學位。隨即在重慶大學和中央大學任助教二年,1943年進入資源委員會重慶無線電廠,負責15瓦收發報話機接收部分的設計,圓滿完成了任務。1949年1月天津解放後,邱緒環作為天津無線電廠(國營712廠)的副工程師,參加了工廠管委會,並被選為天津市人民代表。 邱緒環曾任重慶交通大學、中央大學助教,資源委員會無線電廠副工程師。建國後,歷任電子工業部天津無線電廠工程師,華北無線電聯合廠總設計師,電子工業部電高電聲研究所副所長、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曾主持設計7610型短波收信機、701型步談機等。
舊中國時期
邱緒環,女,原籍湖北省黃岡縣,1919年出生於北京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1931年就讀於天津南開女子中學。"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淪陷,日本在天津駐軍經常挑釁,槍聲時起,學校停課,父親又失業,不得已全家回到武昌外祖父母家寄居。1937年以優秀成績畢業於武昌第二女子中學並考入國立武漢大學物理系。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隨學校內遷四川樂山,1941年畢業,獲理學士學位。
邱緒環的學生時代,是舊中國處于山河破碎、國難當頭之際;同時,社會上封建勢力濃重,家庭經濟困難,女子上學要經艱苦的奮鬥。她在求學時代,受到新文化影響,大量閱讀了魯迅等著作及進步書刊,並接觸及參加了學生抗日救亡活動,有了初步思想覺悟。隨武漢大學流亡四川時,靠"貸金"維生,備受國破家亡之苦,曾參加學生進步組織"抗戰'問題研究會"活動。當時日本飛機轟炸末設防的樂山縣,把大渡河眠江三角地帶夷為焦土,許多市民和同學喪生。現實環境進一步喚醒了她的反帝反封建意識。她矢志要自強自立,做一個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認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自己要盡綿薄之力,挽救危亡的民族;同時,也要以實際行動,衝破舊觀念的束縛,提高婦女的社會地位。
1941年大學畢業後,為了進一步學習和照顧弟妹求學,她在重慶交通大學和中央大學任助教兩年。當時,日本侵略軍對重慶濫施轟炸,前線國民黨軍節節敗退,而國共合作抗日統一戰線的局勢危機四伏。邱緒環深感"沒有國家民族的前途,逞論個人的前途和事業?",不能在安靜的校園裡等待勝利,而應當從事抗戰的實際工作。1943年她決定離開大學學習環境,進入資源委員會重慶無線電廠,參加通信電子產品的設計生產。隨後在羅沛霖工程師的指導下,分工負責15瓦收發報話機接收部分的設計,完成樣機並投入生產使用。工廠的生產鍛煉,使她充實了實際工作能力,也對抗戰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貢獻。1948年隨工廠遷天津,在天津無線電廠從事短波收信機設計,並被任命為副工程師。
新中國時期
1949年1月,天津解放,她繼續在天津無線電廠(即國營712廠)工作。軍管時期她代表職工參加工廠管理委員會,1950年當選為天津市人民代表。她曾擔任整機設計室主任、設計科劇科長,主持軍用收信機、步談機及15瓦報話機等設計工作,具體參加接收機設計。解放後,黨和國家對知識分子十分重視和信任,女科技人員不受歧視,有了真正平等參加工作的機會。新社會使邱緒環深受教育,她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全身心地投入產品試製生產工作,努力完成抗美援朝軍品任務。
1955年,民主德國援建的718聯合廠(電子元器件及材料)將投入試生產。邱緒環被調往該廠任總設計師,在總工程師領導下,配合德方專家完成試車任務並進行產品的國產化工作。國產化工作包括圖紙資料、產品規範統一以及原材料逐步以國產材料代用等方面。她當時雖不熟悉元器件材料的設計及生產工藝,但從整機設計者來考慮,基礎電子元器件及材料的統一規格,對今後國產化元器件的批量生產以及整機配套十分重要。她決定服從工作需要,埋頭苦幹。努力學習國外設計及工藝,組織全設計科技術人員參加分廠試生產,在全廠技術人員的共同努力下,較好地完成了任務。
1959年,邱緒環受命籌建電視電聲研究所(現稱電子部第三研究所,簡稱三所),先任研究室主任,1961年起任研究所副總工程師,1979年任副所長兼總工程師。迄至l 985年她退居二線以前的25年時間裡,三所的科研安排和工藝技術方面的基本建設,差不多都是在她的謀劃和主持下開展的。在建所的一段較長時間裡,由於種種原因,如基建計劃多變,建所方向幾經曲折,支持民品研製的經費異常不足,"文革"期間甚至排斥對民品的科研等,使得三所的基建與科研工作的步履十分艱難。儘管如此,勤於任事的邱緒環,憑藉她對跟蹤國際先進技術的執着追求,堅持研究開發與工業生產密切結合的一貫主張,調動並依靠所內廣大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主持開發填補國內空白的電視電聲類新技術,新領域以及為全國電視電聲行業提供導向性服務這兩大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這些工作對於中國電視電聲科學研究與生產個的新技術開發與應用,專業技術隊伍的培養與成長,起了先導和推動的作用。
邱緒環198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5年退居二線後任三所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1987年底退休後接受反聘,擔任三所及電子工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並擔任有線電視、數字電視及數字視聽設備等的調研及規劃諮詢工作,繼續為本行業的技術發展辛勤勞動。1992年,國務院授予她政府特殊津帖證書。1993年,中國電子學會廣播電視分會授予她1993廣播電視科技大獎。
巨大成果
邱緒環在科研任務安排中密切關注國際先進技術,70年代起堅持電視電 聲產品的數字化方向,以及開發高保真及抗噪聲電聲器件、有線電視等新技術產品,填補國內空白。在她的主持和參加下,首創為中國開發數字式音頻視頻設備、抗噪聲通話器件、圖形製圖文電視接收、衛星數字伴音接收及有線電視系統等。例如,l 978年完成PCM錄音機電路研究,1980年完成l兆赫電視電話數字終端,1981年與上海電訊器材廠和海軍司令部防救部共同完成SH-1型數字式氦氧潛水電話,1984年完成衛星數字伴音系統的研製並使之成功地接收到日本BS-2衛星信號以及l 985年做成數字時基校正器(U-matic錄像機用)等。l 959年與797廠合作研製成功高保真電容傳聲器,用於國慶十周年演出。中國第一套有線電視系統,系1974年與武漢天線廠合作自行設計,安裝在北京飯店。抗噪聲通話方面,60年代至80年代陸續為半導體電台設計投產了一階抗噪聲送話器、骨導式送話器及高空飛機頭盔配套用的小型電磁式抗噪聲送話器等。
這些成果都是在中國改革開放以前,為解決國內急需而自行開發的,體現了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精神,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水平,填補了國內空白,為新興技術的進一步應用研究,打下了基礎。
個人榮譽
解放以來,邱緒環在712廠組織設計用以支持抗美援朝的軍用通信機設計、和在718廠完成試生產任務中,起了重要作用。1959年起主持三所技術工作中,為電視電聲工業產品的發展作了奠基性工作。在她的技術領導下,三所取得了多項處於全國領先的科研成果,多次獲得全國科學大會、國家級及電子工業部科技成果獎[3],培養了一批專業技術隊伍。
三所科研試製項目按1979一1986年統計,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國防工辦科學校術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電子工業部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35項,三等獎1項;電子工業部優秀成果獎4項;電子工業部技術標準一等獎l項,二等獎5項;國家標準局技術標準二等獎1項;《電視技術》獲電子工業部優秀期刊一等獎;第二屆全國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
邱緒環著作
《數字技術:數字電視原理與應用》 ,是有關數字電視這個課題詳盡全面的權威著作,詳細介紹了數字電視的基本原理、技術、系統標準的形成和發展,還對數字電視技術在商業應用領域設計的方方面面進行了講述. 《數字技術:數字電視原理與應用》資料大量引自高級電視制式委員會的文件,極有權威性.《數字技術:數字電視原理與應用》適於從事廣播電視系統和非廣播專業成像系統的設計、規範、安裝維護的技術工程人員,也是廣播電視業界政策制定者,管理決策者,產業界的經營管理者的案頭必備之作,還是想了解數字電視的非業界人士的理想讀物。
教授逝世
中國電子學會會士、第二、三、四屆理事會理事、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研究所原副所長兼總工程師邱緒環教授於2005年3月15日22時因心臟病突發,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享年86歲[4]。
人物評價
邱緒環教授是中國知名的電視、電聲專家,中國電視電聲行業科研工作的奠基者之一,組織參與多種音頻、視頻產品的研製和國家標準的制定,為推動我國電視電聲技術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