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達列夫
生平簡介
1924年3月15日生於奧爾斯克市。反法西斯衛國戰爭期間一直在炮兵部隊服役。出生於南烏拉爾的一個職員家庭,1931年隨家遷居莫斯科。反法西斯衛國戰爭期間一直在炮兵部隊服役。曾兩度負傷,經受了血與火的考驗。這在他以後的創作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跡。戰後進高爾基文學院學習,1951年蘇聯作家協會高爾基文學院畢業後,即開始職業作家生涯。以寫戰壕真實出名,1949年首次發表作品《兩個營請求炮火支援》和《最後的炮轟》兩部戰爭題材中篇小說。
藝術作品
《瞬間》、經典句子:幸福——就是對幸福的期待。《岸》、經典句子:一個人只要一開始想到自己是個幸福的人,他馬上會產生害怕失去幸福的想法,這時他已經是不幸的了。《人生舞台》、經典句子:善的王國是有邊界的,惡的表現則是沒有邊界的。
藝術成就
1970年與人合作完成電影史詩《解放》,翌年獲列寧獎金。 70~80 年代,接連發表《岸》、《選擇》、《演戲》 3 部長篇小說,着力表現經歷反法西斯戰爭考驗的一代人在現代條件下的人生探索,其中前兩部獲蘇聯國家獎金。此外,70年代後還陸續發表以《瞬間》為總標題的多篇哲理抒情散文,文筆優美,寓意深刻。80~90年代任蘇聯作家協會理事會書記兼俄羅斯聯邦作家協會理事會副主席。綜觀邦達列夫的創作歷程,可分為以下兩個時期:一是50—60年代,着力於戰爭題材的創作,取得巨大成就,成為「戰壕真實」派和「全景文學」的代表作家;二是70—80年代,側重於對社會生活和人類命運的哲理思考和探索,在題材和手法上都有新的開拓,對以後蘇聯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