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那是根须附土,扎根生长的姿态(杨秀廷)

那是根须附土,扎根生长的姿态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那是根须附土,扎根生长的姿态》中国当代作家杨秀廷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那是根须附土,扎根生长的姿态

天气明显降温,窗外的荷塘里,早上听不到那群鸭子欢畅的叫声。小雨飘来,龙溪河畔的鹅卵石步道,被一枝枝神笔点亮,润润的,像这个季节的风一般柔,与龙溪河的水一般清。

“文博第”一楼因回潮和漏雨形成的积水,开始被分割,沿着石板或地砖的边缘缝隙收缩,若彩线收珠,终于看到了一小团一小团没有水覆盖的地面。这一个星期,“文博第”里的空气都是湿漉漉的,床头的电灯开关上凝着水珠,洗一件衬衣晾在连接二楼平台的楼梯旁,四天都未干透。黔东南的林区,春夏交替之间室内回潮是自然现象,昨天在走访时听说一家客栈在改造中挖地三尺,用地膜打底铺上防水材料,以此来阻隔地下“冒水”,但是这几天不仅回潮依旧,而且还蒸发得更慢。我今天路过那家客栈,进去看,果然如此。

昨天的走访,让我再一次体会了隆里人的见多识广与能说会道,其中一位老人很热情,给我讲了隆里族群的好些掌故,直至天色向晚,他才约我下次继续“款门子”。今天我去隆里移民社区,走访从其他乡镇搬迁来的移民户,这些人家入驻隆里才3年多,我不知道,这个新族群的人们,会讲怎样的隆里新故事。

40岁的吴华明,从锦屏县新化乡映寨村迁入,一家4口住在100平方米的楼房,他说搬进新房,心里跟新房子一样亮敞。他有修理电器的技术,目前社区免费提供一间门面给他经营。这几天,修理的活不多,他就在乡卫生院门口的工地上务工,他高兴地说:“只要勤快,在这里容易找吃。”相比一些举家外出务工的搬迁户来说,来自钟灵乡阳艾村小寨自然寨的龙开松一家算是实实在在地在这里扎下了根。夫妻两养殖小龙虾,产品都是开自家的面包车送到锦屏县城和黎平县城农贸市场销售,一家6口人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吴华明和龙开松这样的移民户,基本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的目标,那是根须附土,扎根生长的姿态。

从移民社区回古城的路上,我淋了一场雨,到江家大巷路口一户人家门前躲雨时,才发现雨水浸湿了外衣衣袖和里面的衬衣。

再到龙标书院“花脸龙脸谱画传习所”,做传承人陶柄均的访谈。他画的脸,写意为主,兼具工笔,个性鲜明,地方气息浓郁。说到自己曾以传承人的身份,多次到北京上海、广州、长沙、深圳、贵阳等地展示花脸龙脸谱,还有他整理的太极脸谱系列和赵匡胤12兄弟脸谱等,他谈笑风生,油然露出自豪的神情。虽然每个月只有2000多的工资,但他很看重这个岗位,每到节假日就在忙中快乐着。他是锦屏县城关二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脸龙传承基地”的授课老师,曾有3个月每个星期五自己开车去锦屏县城上课。他说:“主要是自己喜欢,有人愿意学花脸龙脸谱画,我就特别高兴。”我说我从工作信息上得知,昨天上午有县领导陪同客商来隆里考察,你还给客人画花脸。他说:“我昨天因为痛风在乡卫生院打针,接到电话我就赶了过来。工作上的任务,我要完成。”讲到这里,他脸上是一副认真的神情。

那言谈举止中,流露的,分明是一个乡土文化守护者爱与依恋的情怀。 [1]

作者简介

杨秀廷,贵州省锦屏县委政研室原主任,贵州省作协会员,202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第二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学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