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小明星

中文名: 邓曼薇

别 名: 邓小莲

出生地: 广东三水

出生日期: 1911年

逝世日期: 1942年

职 业: 粤曲艺人

邓曼薇(1911年-1942年) ,亦名邓小莲。粤曲艺人。女。艺名小明星。广东三水云东海伏户墩头村人。自幼丧父,家境贫困。幼年学艺卖唱,11岁即以“童星”享名,被誉为“小明星”。

目录

人物生平

初习大喉,早年曾得音乐家梁以忠、蔡保罗、献盛三和盲艺人盲德的指导。其后结识撰曲家王心帆,为她撰曲多首,王所撰的粤曲曲词秀丽,小明星唱来也恻婉动人,其独特的“星腔”深受歌迷爱戴。小明星主要的特点是咬字清晰、运腔洒脱、跌宕有度、韵味浓郁,闻才有沁人腑肺之感。30年代前后与徐柳仙、张惠芳、张月儿合称“粤曲平喉四大名家”。艺术上勇于创新,形成感情细腻、低回宛转的声腔。独创的“星腔”流派流传至今,仍是粤曲观众最喜爱的一个平喉流派。抗战时期曾在澳门演唱,并居留多年。擅演《秋坟》、《夜半歌声》、《弄花影》等伤情剧目。

小明星在艺术上勤学苦练,一腔一调都精雕细刻,且勇于创新。她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一种感情细腻,低回婉转,缠绵悱恻,沁人肺腑的声腔,在行腔运气,吐字转板,声韵格调方面自成一家,世称"星腔"。是至今享有极高声誉的粤曲平喉声腔流派。小明星在其卖唱生涯中,不少逆境给她在健康和经济上以相当严重的打击。体质很弱,日夜辛劳,终于染上肺病。于1943年农历七月十三晚,在广州浆栏路"添男"茶楼歌坛登台,一曲《秋坟》唱至"只有夜来风雨送梨花"一句时,吐血昏迷台上,翌日与世长辞,年方三十。死后靠生前好友捐赠始得殡葬。

小明星为人称道之处还在于她的爱国热忱。那时广州、香港均已落入日军之手,她不怕受迫害,联同众艺人,传唱宣扬抗日的歌曲。此等情操令人折服。小明星的星腔现已传至四代(李少芳、黄少梅、梁玉嵘)。

那是六十一年前一个时近初秋的夜晚,爱群大厦左近的先施公司,天台音乐茶座人头攒动。这是小明星从香港回广州后的第二场演出,她甫一出现,全场就掌声雷动。小明星拖着孱弱的病体登台,看到有这么多新老歌迷拥戴,她的心中充满感激。但她绝没有想到,她曼妙的歌声,不久后将在这个时空点上戛然而止。小明星应观众的热烈要求接二连三地演唱,欲罢不能,当她续唱拿手名曲《秋坟》时已觉体力难支,唱到“愁人怕见,月冷冰霜,景凄凉……叹今日,红粉成灰,还说什么碧玉年华?鸳魄未归芳草死。”时已脸色大变,紧接着唱“只有夜来风雨……”一韵未完即猝然吐血倒地。翌日,芳魂飘逝,一代名伶就这样湮灭于荒烟蔓草中。

在旧时,伶人的性命轻于草芥,被后世记住的往往也只是几段风流韵事,用作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小明星短短的一生,给后世留下的却是传承者和爱好者都甚众的一份珍贵艺坛遗产——星腔,这种平喉声腔流派,如今已成为粤曲中的挑梁支柱。它感情细腻、低回婉转、缠绵悱恻、沁人肺腑的声腔,在行腔运气、吐字转板、声韵格调方面自成一家,受到当时和后世歌迷的一致追捧。就是她辞世后几十年,仍像接力棒那样,传人不断,代代有人,长盛不衰;没有时限,没有界限,粤桂琼、穗港澳,乃至东南亚、南北美,可谓星韵袅袅,星名昭卓。据小明星自己说,她创立星腔的灵感竟然来自一首英文歌《BROKEN VIOLIN》,她无意中听到这首歌,音韵十分悠扬,就想如果将它运用到粤曲中,必然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于是她努力去实践,一腔一调精雕细琢,终于创出使她名垂后世的星腔。

其实小明星因家贫没有机会读书,但是她对艺术有着非常执著的追求,抓住一切机会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她曾向撰曲家王心帆学习唐宋诗词、古典文学,向音乐家梁以忠学习音律曲式,甚至连西洋唱片也不放过。据说有一次她为了借鉴一个西洋唱片的低音旋律,在深夜散场后回家边放洗澡水边听,疲倦得在浴缸边睡着,被缸里溢出的水冲醒,她干脆连衣服也不穿就到厅里继续听曲,直到天亮才找到那个低音旋律。俗话说勤能补拙,只上过几天私塾的小明星竟赢得了“女文豪”、“大文豪”的美誉。

不论在旧时还是今日,一位年轻女艺人的相貌对她的成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恐怕并不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小明星流传下来的照片只有两三张,并无惊艳之色,依我看只有用“文弱清净”几个字形容。坊间也有传闻,说小明星因为相貌平平而缺少浮滑少年的捧场追逐,屡屡遭到把头(相当于今天穴头)的排挤。不过,小明星凭着自己的天才歌喉和后天研磨,成为粤港澳三地文人雅士追捧的红伶,足以让人们忽略她是否有着倾城容颜。她的恩师、和她互相爱慕却失之交臂的著名撰曲人王心帆曾声情并茂地写过一篇《小明星邓蔓薇传略》,中间有这样的词句,足以让我们宛如目睹她的芳容:“……高浩心情若雪中月下之梅花,爱淡妆,喜长眉,不论晨妆、午妆、晚妆,必盈盈含笑,对镜拈眉笔细画双娥,与新月远山斗其妍淡也。薇明眸纤手,旷世无俦,婷婷袅袅,身长腰细,弱不胜衣,当其歌时,柔嘶细唾,仿佛捧心西子,人又喻其为病态美人……”

对于艺人来说,真不知是该用“戏如人生”还是“人生如戏”来形容,戏与人生之间好像总有那么一种冥冥中的关合,放不下戏里的角色,更逃不脱戏外的命运。由于小明星的声线低回缠绵,所以她唱的曲子几乎都是伤情离恨之作,词曲极其哀婉凄凉,小明星又每每加以真情演绎,所以往往陷在词曲的哀伤意境里拔不出来,一晚唱下来,自然心志凄惶。而她自己的人生际遇竟和那些伤离的哀歌如此之像,倾心爱恋多位青年才俊,总逃不脱劳燕分飞的结局。小明星戏里戏外的泪流到了一处,心痛到了一处,最后郁结伤肺,未唱完 《秋坟》便在秋天筑起了新坟,真真的令人扼腕痛惜。后世也有人感叹小明星错在对爱情太过用心与执著,本来可以嫁给权贵之家做妾,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而小明星偏偏痴心爱恋能文会曲、与其相知相惜的穷书生,终致贫病孤寂而亡。然而,这才是小明星,那个心比天高、命如纸薄的小明星,也许没有她的悲惨身世、凄凉心路,也就没有了那些如泣如诉、余韵难绝的粤曲。世上多了一位幸福的小女子,也就少了一位名垂后世的名伶,少了一派优秀珍贵的唱腔,到底哪样更值得?如能选择,作为女人,每一个都会选择前者。所以,我们惟有用崇敬的心情,再好好研读一遍小明星的过往,再好好听一遍流传不衰的星腔,一个弱质女子用一生的血泪交换的东西,尤其值得我们善待。

人物轶事

王心帆与小明星

王心帆,原籍广西,1896年生于广州,1992年8月卒于香港玛丽医院,享年97岁。王先生喜诗词,爱曲艺,1926年,王先生初遇小明星,开始为她撰曲,曲目不下三十余首,而以《故国梦重归》、《悼鹃红》、《前情如梦》(此曲乃小明星自杀获救后,王小帆痛心不已,专撰此曲劝慰)最为喜爱。也曾义助吴一啸撰曲,并为已死的小明星作传,连载于报。

王心帆的第一首曲是写给小明星的,同时他也是第一位撰曲给歌伶的撰曲家。在此之前,没有文人撰曲给歌伶唱的。自王心帆撰曲给小明星之后,才引文人雅士作曲给歌伶唱。自小明星走红之后,很多大家闺秀,名门淑女也登台唱曲,一洗歌坛以妓女担纲的陋习。

1990年,王先生九十六岁,与学生欧伟嫦首次筹划《省港粤曲艺同歌小明星》的纪念演出,其时,王先生已封笔四十八年,毅然重振笔威,再谱《薇花落后犹香》,1992年,再次筹办《省港粤曲艺同歌小明星》,以四场的悼星演出,创香港有史以来的粤曲晚会爆满纪录,使星韵心曲再掀热潮。王先生情重专一,初恋情人是青梅竹马的学生,后因志向不同,舍他而去,后暗恋小明星,自知穷书生不敢高攀,唯作红颜知己精神伴侣。小明星死后十多年经朋友介绍,认识刘芳女士,可惜患腹膜炎病逝。自此先生再未谈婚论娶。

故人昨夜梦中来

小明星的故乡在三水,听说那里还保留有她的故居,于是我们决定顶着艳阳奔赴三水,去寻访那个61年前寂寞飘逝的芳魂。

三水区文化局的黄敏和傅冰小姐非常热心,帮我们约来了小明星第三代传人李月友女士带路,李女士一听说我们要去寻访小明星的故居就连连摇头,说她还是在两年前陪香港旅游团的人去过,那是一条坎坷泥泞的土路,而且也不记得确切的位置了。后来幸得三水西南镇文化站的同志帮忙,我们才驱车进了伏户。一路上,李女士不停感叹,过去寸步难行的泥泞路如今已变成了平坦的水泥大马路,人造的绿化带和乡间野生的树木相映成趣,新建的二层小洋楼遮住了老旧的土坯房,好一幅现代新农村的景象。

我们的车在一棵根深叶茂的巨大榕树前停下,才发现对面就是邓氏宗祠。据说在伏户有好几个邓氏宗祠,这一个才是小明星这一族的。在这里我们还见到了小明星同族的侄子,已经70岁的邓启明老人,他带着我们沿祠堂边的小路往后走了二三十米,就到了小明星的故居前。院门的大锁已经生锈了,可见很久没人来过。开了门进入院内,才发现祖屋痕迹荡然无存,只剩下一个一百三十平方米见方的空空院落,院墙高耸,齐着墙根的四围,草繁木茂。邓启明老人指给我们看,在院子的一处角落里有一块小小的石碑,上面刻着“小明星故居重建奠基一九九七年十月廿五日”,原来三水区政府曾在1997年想重新翻建小明星故居成为一处人文旅游景观,但终因经费问题一直搁置到如今。邓启明告诉我们,原来这里的屋子也只有一间,是外墙青砖内墙黄泥的那种,在1969年就倒塌了,后来邓家自己重建了一间,又在2年前再度坍塌了。谈起他应该称呼为姑姑的小明星,他说自己并没有见过小明星,因为邓家本来就比较贫困,又生养了太多儿女,排行第8的小明星在8岁时就被带到广州送了人,虽然她后来成了大红大紫的明星,但一直没有回过三水,她的后人也就无缘得见了。

我们重新回到宗祠前面,发现宗祠的门楣上贴着大红的双喜字,两侧还有喜联。村干部告诉我们,这是村里的风俗,若族里有人结婚了,都要在这里大排筵宴。我们走进宗祠深处,果然这里已经没有了供奉祖先的灵位,两厢则摞满了方桌和条椅,后面还有一个很宽大的厨房,十几个落满尘埃的空酒瓶仍堆在灶台下面,恍惚间可以想见此处喜宴喧闹觥筹交错的情景。小明星一生为情痴狂,却终于没有赢得一场为她而举杯的婚宴,面对如今的冷落祠堂、残阳余辉,不能不令人唏嘘感叹。

我们也曾打听小明星在广州的居所,但据说她都是和养母“六婶”一起四处租房居住,因为居无定所,如今已经无迹可考了。倒是小明星的墓地在广州小北的马铺毯岗,占地颇广阔。墓碑高约8尺,碑上有一颗大红星,刻着“南国艺人小明星邓曼薇女士之坟墓”。据说,还时常有广州的歌迷前往拜祭,而每逢7月她的忌辰,香港都有人组团去扫墓,可以想见,一生孤寂的小明星,身后并不寂寞。[1]

永远的怀念

“献给曼薇 心帆之灵

心曲星腔传世颂

春风秋雨故人情”

——梁钜洵(梁钜洵是著名的星腔唱家,现退休在广州,与王心帆,小明星是同辈好友,当年小明星吐血昏倒台上,梁先生是伴奏的扬琴师傅。1990年曾赴港参加第一次的省港澳曲艺同歌小明星演出。)

“纵目曲坛,缅怀先辈,邓曼薇与我同乡,今值其逝世五十年,思绪满怀,调记江南,谨代表我的新声,献给小明星之灵。

三水好,艺苑出明星。七月薇花嗟陨落,秋坟血泪叹凋零,遐迩共关情。”

——三水李门(前广东粤剧协会主席) 1992年夏于广州

“星腔是压不跨的,星腔是不会消失的,直到今天,平吼四大名家中最受欢迎的唱腔,仍然是星腔,星腔定能长盛不衰,这是我的心里话。”

——黄少梅,广州著名星腔唱家,国家一级演员,曾三次赴港参加纪念小明星的演出。

小明星

小明星英年早逝,留下的曲目和唱片不超过100首,其中流行的不过20首左右.但是这些留下的唱片,流行了半个世纪,还有着长盛不衰、继续流行的势头。据—位音像店老板说:小明星的唱片发行量占粤曲的首位,如果把卡带、CD碟也算进去,50多年至少在3000万张以上,足可以与世界级流行歌手媲美。

小明星不爱收徒,正名分的弟子仅有陈锦红一人。但受她直接或间接传授的人却是粤曲界人数最多的,且多数成为名家。如第二代的陈锦红、李少芳、刘凤、辛赐卿、白瑛;第三代的黄少梅、周颂雅、李月友;第四代的粱玉嵘、何萍等。至于星腔爱好者,更是星罗棋布,遍及全球。凡有广府人聚居之地,必有粤剧粤曲,而有粤曲之处,必有星腔。其辐射力之广之远之深,在曲坛首屈—指。

小明星虽是一介女流,爱国之心却是巾帼不让须眉。“—二八抗战后”,小明星愤慨日军侵华劣行,主动请胡文森为她撰写一首唤醒民众的歌曲,纵使不适合自己的声线,也坚决用大喉演唱《人类公敌》、《抗战胜利》等救亡歌曲,唱片一经发行,立即在粤港澳卖到断市。

参考来源

  1. [名伶篇·邓曼薇70年前红歌星的才情性情与深情],广州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