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遂安縣城為原遂安縣縣治所在,因北依五獅山又名獅城,始建於唐武德四年(621年),明正德八年(1513年)修築城牆,城內占地面積約0.432平方公里。1959年因新安江水電站庫區蓄水被淹沒,現址位於今中國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千島湖西南湖區茅頭尖水域、五獅島南,距千島湖鎮約40公里,為著名的水下古城。2011年1月以獅城水下古城一名列入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1]

目錄

歷史

遂安縣又名遂陽縣,位於江西安徽去往浙江的交通要道上,為浙西重鎮。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分歙縣南鄉(武強鄉)安定里置新定縣,屬新都郡。西晉太康元年(280)改縣名遂安,郡名新安,隋開皇九年(589)併入新安縣,仁壽三年(603)復立,屬睦州。北宋宣和三年(1121)屬嚴州,南宋咸淳元年(1265)屬建德府,元屬建德路,明清屬嚴州府。1958年10月併入淳安縣。

明初於城內設里,轄東南、西北二里,清宣統二年(1910)實行城鎮鄉自治制,城內及附城統稱城區。民國二十一年(1932)設建制鎮獅山鎮,1949年後稱獅城鎮。

城市史

縣城最初位於安定里木連村溪北(今淳安縣西南汾口鎮仙居村、童家塢村一帶),唐武德四年(621)徙治五獅山南今址。明正德八年(1513)王浩八兵亂波及遂安,平亂後由時任知縣容九霄主持修築城牆,萬曆二年(1574)知縣吳撝謙主持向北拓建,將西北角及北半段築於五獅山上,地勢高峻,尤為壯觀,清光緒九年(1883)和民國二十四年(1935)均有重修,其中民國時於城垣四周添設八座碉樓。至1956年有城鎮居民1347戶5371人,主要姓氏有王、姚、余、方、胡、汪、黃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為滿足華東電力供應,1957年4月開始動工建設當時華東最大的水力發電站新安江水電站,壩址位於淳安縣和建德縣交界處的銅官峽。1959年9月21日新安江截流,庫區開始蓄水。按照初步設計,水庫正常壩前水位為108米(黃海高程),遂安、淳安兩座縣城與茶園、港口、威坪等27個鄉鎮、1377個村莊處於淹沒區,29萬移民遷至浙皖贛3省50餘縣,其中遂安縣城內大部分居民被安置到北側5公里之外的姜家村,即今日的姜家鎮。

在清庫過程中淳安縣城基本被平毀,遂安縣城則因為水位上升較快,搬遷時間倉促,再加上當時的政治壓力和運輸條件的影響,一些移民除了少量必要的家具和生產資料外幾乎什麼都沒帶走,城內許多文物古蹟來不及搬遷、搶救,也來不及徹底清庫,因此城牆、絕大多數民房和尚存的歷史古蹟被基本保存了下來,且拆除時北少南多,北部保存較好[2]

視頻

遂安縣城 相關視頻

水下直播:千島湖底,淹沒的遂安古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