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春嶺鄉
逢春嶺鄉 |
中文名 :逢春嶺鄉 所屬地區: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 |
逢春嶺鄉,隸屬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地處元陽縣東部,東與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阿得博鄉接界,南與大坪鄉毗鄰,西與小新街鄉接壤,北與箇舊市蔓耗鎮隔紅河相望,距元陽縣城37.7千米, 區域總面積178.83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逢春嶺鄉戶籍人口為37394人。 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屬臨安府納更山土巡檢轄地;1988年1月,由逢春嶺區改為逢春嶺鄉。 截至2020年6月,逢春嶺鄉轄13個行政村, 鄉人民政府駐逢春嶺。 截至2019年末,逢春嶺鄉有工業企業1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0個。 [1]
目錄
位置境域
逢春嶺鄉地處元陽縣東部,介於東經103°05′至103°12′,北緯22°57′至23°05′之間;東與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阿得博鄉接界,南與大坪鄉毗鄰,西與小新街鄉接壤,北與箇舊市蔓耗鎮隔紅河相望,距元陽縣城37.7千米, 區域總面積178.8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逢春嶺鄉地處雲貴高原南部,哀牢山南部,紅河南岸,逢春嶺河及其兩條支流把逢春嶺鄉地形分割為東西兩山和中間一面山;地勢南高北低,形如楓葉狀;主要山脈有凹腰山、馬鞍山、老金山等;境內最高點位於胡家寨,海拔1850米;最低點位於芒板,海拔144米。
氣候
逢春嶺鄉屬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春季溫暖乾旱,夏季高溫多雨,秋季溫和涼爽,冬季寒冷乾燥;多年平均氣溫17.7℃;1月平均氣溫9.℃,極端最低氣溫0.8℃(2008年2月14日);7月平均氣溫22.4℃,極端最高氣溫32.8℃(2009年7月1日);平均氣溫年較差1.8℃。年平均降水量1562.3毫米,最大雨量1804.2毫米(2010年),最少雨量1435.1毫米(2011年)。
水文
逢春嶺鄉境內河道屬紅河水系;主要河流有壩思河,發源於大坪鄉黃泥坡和小新街鄉董家坪,全長25千米,年均流量約2.5立方米/秒,由南向北流入紅河。
土壤
逢春嶺鄉土壤以紅壤、赤紅壤、燥紅土為主。
自然災害
逢春嶺鄉主要自然災害有滑坡、泥石流、乾旱、冰雹、洪澇、低溫、降雪、雷電等;滑坡主要發生在4—5月,嚴重的一次滑坡災害發生在1989年5月30日,卡沙迷上寨和壩思村發生山體滑坡,造成民房倒塌3戶,受傷5人、死亡4人。
自然資源
逢春嶺鄉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水晶石、石膏;石膏主要分布在紅河岸邊稿吾卡蠻課村民小組,地質儲量約300萬噸,可采儲量200萬噸。2011年,逢春嶺鄉有耕地3.22萬畝;可利用草地面積5.32萬畝,林地11.4萬畝。
人口
2007年,逢春嶺鄉共有7108戶,總人口31998人,其中,農業人口31429人,哈尼族占38%,漢族占37%;世居哈尼、漢、彝、苗、壯、傣6種民族。 截至2011年末,逢春嶺鄉總人口有3678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42人,城鎮化率1.5%;總人口中,男性19787人,占53.79%;女性17002人,占46.21%;14歲以下8971人,占24.38%;15—64歲25203人,占68.51%;65歲以上2615人,占7.11總人口中,以哈尼族為主,達14958人,占40.66%;漢族14865人,占40.41%;另有彝、壯、苗、傣等少數民族6966人,占18.93%;超過千人的少數民族有哈尼、彝2個民族,其中哈尼族11958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68.2%;彝族5069人,占23.1%。2011年,逢春嶺鄉人口出生率14.77‰,人口死亡率6.23‰,人口自然增長率8.5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10人。 截至2017年末,逢春嶺鄉常住人口為32237人。 截至2018年末,逢春嶺鄉戶籍人口為37580人。 截至2019年末,逢春嶺鄉戶籍人口為3739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