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千圖網 的圖片

通遠天主堂屬於三原教區,位於高陵縣通遠鎮正街中段,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康熙五十年(1711年),後成為陝西天主教教務中心,坐北向南,中為天主教,兩側為修女聖堂、修生堂。天主堂為中西合璧式二層建築,占地面積1166平方米,主體為哥特式尖頂,堂內彩繪聖母、耶酥及天使像。1925年年附設保祿小學及玫瑰女小,1935年改為光華小學。現狀完好。存傳教士墓碑12通及石獅、聖水壇等遺物。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目錄

教堂簡介

通遠天主教堂現存主教堂始建於1844年,竣工於1848年。1957年又進行修建,至今保存完好,且一直具有實際意義上的使用功能。教堂占地面積約650平方米,可容納2000人。堂內兩側各設有一個耳房,並帶有走廊。尤為引人注意的是兩側牆面上鑲嵌的歷任主教墓碑。通遠天主堂歷任主教死後都埋在教堂內,不起封土,地面保持平整,只是將墓碑嵌於牆上。墓碑通常使用中西兩種文字,記述主教生平。到目前為止,堂內長眠主教、副主教計9位。其中包括天主教陝西教區郭德禮副主教、何阿多利各理熙主教、林雅瑪篤奇愛主教、西安教區戴夏德主教、主教方啟升、雅爾風徐方尚任主教、高愛斐削高一志主教等。每年11月2日,都會舉行瞻禮活動,紀念逝去的歷任主教副主教。

基督教建築

初期基督教建築反映了當時一些奴隸和貧民,早期基督教雕塑,主要表現在紀念死者、寄託對來世希望的石棺雕刻上[1]

基督教於1~2世紀開始流傳。羅馬帝國於313年頒布《米蘭敕令》取得合法地位後,教堂建築逐漸發展起來,羅馬一地就有30餘座。5 至 10 世紀西歐的基督教建築,主要的類型是教堂。早期基督教徒利用羅馬建築作為禮拜儀式之用,沒有固定的教堂型制,其中大部分是將羅馬的巴西利卡改為教堂。教堂平面有圓形和多邊形的。

教會規定:聖壇必須在東端,大門朝西。聖壇為半圓形穹頂所覆蓋,聖壇前設祭壇,祭壇前又增建一橫翼,比較短;與巴西利卡一起形成長十字形平面,稱為拉丁十字,象徵基督受難。一般在巴西利卡前還有一個三面有圍廊的前庭,中央設洗禮池。獨立的鐘樓位於教堂一側,形成完整的群體。這種巴西利卡式教堂[2]是西歐中世紀天主教堂的原型,典型實例是羅馬聖彼得教堂。

參考文獻

  1. 早期基督教美術,豆丁網,2012-08-06
  2. 教堂建築風格簡簡史,搜狐,2019-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