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通慧禪寺

中文名稱;通慧禪寺

占地面積;200畝

始建;唐初

別名;十方禪林

通慧禪寺千年古剎、禪宗宗脈---江西樟樹市藥王山:通慧禪寺始建於唐初,距今已近1500年歷史,是佛教禪宗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建於唐初,歷史上被稱為"十方禪林",是樟樹市最早的寺院,寺內因繪有"萬佛像"而得名"萬佛殿"。通慧禪寺內現有文天祥題"功德堂"和乾隆所書"大雄寶殿"匾額,鼎盛時常住和尚上百人,在歷朝歷代佛教界都有着較大的影響。該寺自建成以來,先後於清乾隆二十年、同治五年進行過兩次大的整修。這次通慧禪寺異地重建總投資1.5億元,分三期竣工,占地面積約200畝。[1]

目錄

寺廟信息

建成後萬佛殿將成為全國唯一的一所唐式藥師道場,是一座具有佛教文化與園林相結合的寺院,將成為充分展示佛教文化和中藥文化的盛地。對弘揚宗教和醫藥文化,建設和諧社會,發展江西省樟樹市旅遊業起到重要作用。該寺全部建成後,將成為海內外藥界人士瞻仰中藥文化的盛地。

詳:江西在清代就形成了"景德鎮樟樹吳城河口"四大著名古鎮,其中景德鎮以其"瓷文化"名揚天下,而樟樹則以"藥文化"揚名於世,享有"藥不過樟樹不靈,藥不到樟樹不齊"的美譽。樟樹位於贛江中部,水陸交通十分發達,溯贛水南上,過贛南走梅關接北江閩粵桂;順贛江北下,匯鄱湖入長江直指中原吳越,受地理環境的影響,樟樹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有"四會要衝,八省通衢"之稱。早在唐代,樟樹就以其處於廣東官道及贛江航道的樞紐位置,使得商賈雲集,貿易通達繁榮,成為工商雄鎮。

古鎮樟樹在五千年前就有人類居住,繁衍生息,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其中宗教文化為其中的一支, 早在東漢建安七年著名道家葛玄就在樟樹市閣皂山悟道修真, 採藥煉丹, 懸壺濟世, 成為"太極仙翁",閣皂山由此成為江南道教名山。

樟樹最早的寺院是通慧禪寺,現坐落於江西省樟樹市店下鎮藥王山,古有"十方禪林"之稱。寺前一望平川,環境清幽與道教福地閣皂山相望,寺周山巒起伏,青竹繁茂,夾道蒼松,清泉流淌,如詩如畫,隱隱看似臥佛之形,渾然天成。可謂僧宅福地,佛家祗園。

通慧禪寺始創於唐初年間(公元626-631),因"唐高祖沙汰寺僧,僧徒放還桑梓"而離京,當時高僧道宣律師經鍾陵絕江至江西四大古鎮之一的樟樹,見此地民風純樸,因緣殊勝,宣師心喜,遂開田建寺名曰:"通慧禪寺"。會昌年間(公元841-843)觀察使李元爽,傾幕希運禪法,遂迎師至通慧禪寺,時常請益。希運禪師住世時,黃櫱門風,盛極江南,常以棒、喝之法啟悟弟子。後來這一方法被門人臨濟義玄繼承下來,發揚光大,創"臨濟宗"

歷史信息

通慧禪寺經歷唐、五代、宋、元、明、清等七個朝代,可謂歷史悠長,其間高僧輩出,宣祖之後,有黃櫱希運禪師、黃梅歸雲禪師;慧僧了明禪師;宋有了常禪師、元有法淨禪師;明有諶然、道如禪師、無相大智禪師;清有法通禪師;民國有了空、圓光禪師;新中國成立時海蓮禪師"重開祖庭,提倡宗風"。

斗轉星移,時光流逝,通慧禪寺幾經蒼桑。

2004年,臨濟宗第48代法脈傳人:上照下塵法師來到樟樹市,觀此感嘆,並發宏願將通慧禪寺建成藥師道場。釋照塵法師,系安徽籍人,在深圳弘法寺受具足戒,畢業於閩南佛學院,併到香港廣東、東南亞各地參學深造,2003年至2004年任浙江杭州市餘杭區慧日寺當家。他重修通慧禪寺的宏願在當地各級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心下,在社會賢達的幫助下,在大德護法居士們的鼎力護持下,促成盛舉,現已成為占地約200畝初具規模的藥師道場。2007年5月26日,通慧禪寺舉行藥師佛開光盛典;2008年10月13日, 通慧禪寺藥師萬佛殿奠基典禮;2010年3月21日,藥師萬佛殿上樑祈福法會,地方政府領導、諸山長老、社會賢達和善男信女數千人到會,共祝盛事。如今的通慧禪寺,成為世界第一座以藥師萬佛殿為主殿的藥師道場,再現其繚繞千年不斷的香火,續佛慧命,展現在世人面前的又是一番景象:香煙繚繞,晨鐘暮鼓,言傳王岳,聲遍神州,成為第一大藥師道。

相關視頻

2018年通慧寺升國旗儀式

參考資料

  1. 通慧禪林主持 , 豆丁網 2017-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