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縣
通山縣,位於湖北省東南部,隸屬咸寧市,為武漢城市圈重要組成部分。縣境南鄰江西省武寧、修水縣毗鄰,東接陽新縣,北連咸寧市,西部與崇陽縣接壤。
通山縣轄8個鎮、4個鄉、1個管委會。 2016年通山縣常住人口總數為5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8.62萬人,城鎮人口13萬人。
全縣最大橫距71千米,最大縱距60千米,總面積2680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面積26.6萬畝,森林面積110萬畝。縣人民政府駐地通羊鎮洋都大道100號。
2016年11月,通山縣被國家旅遊局評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2019年3月,被確定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19年4月29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決定通山縣退出貧困縣。
2019年通山縣常住人口總數為41.8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3.62萬人。
目錄
歷史
古籍載,通山地域在戰國時為楚地。
秦屬南郡。
漢屬江夏郡下雉縣。
三國屬吳之武昌郡陽新縣。
隋改陽新縣為永興。
唐屬鄂州永興縣。 民國期間,通山縣始終屬湖北省轄。元年(1912)屬第一區,3年(1914)屬江漢道,16年(1927)直屬湖北省轄。1930年建蘇埃政府時,屬湘鄂贛省鄂東南蘇區轄。21年(1932),國民縣府屬第二行政督察區,25年(1936)改屬第一行政督察區。
解放後,1949年5月屬大冶專署。1952年6月屬孝感專區。1958年11月與崇陽、通城合併為崇陽縣,1959年3月恢復通山縣。1959年11月屬武漢市,1962年5月復屬孝感專區。1965年6月屬咸寧地區。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通山縣常住總人口361079人,其中:通羊鎮124141人,南林橋鎮25289人,黃沙鋪鎮28058人,廈鋪鎮13131人,九宮山鎮28284人,闖王鎮14904人,洪港鎮25191人,大畈鎮23770人,大路鄉26116人,楊芳林鄉12727人,燕廈鄉23629人,慈口鄉13487人,九宮山風景區2300人,通山縣開發區52人。
地理
通山縣位於湖北省東南部,地處東經114°14′—114°58′,北緯29°51′。以治所通羊鎮為中心,西北距咸寧市所在溫泉37公里,北距武漢市124公里,東北向徑直32公里至石欄橋界的新縣,東南向徑直41公里至太平山主峰界江西省武寧縣,南向徑直28.5公里至老崖尖界武寧縣,南偏西向徑直35公里至老虎頭主峰界江西省修水縣,西向徑直21公里至冷鋪崇陽縣。
通山縣地貌為低山丘陵區。境南幕阜山脈綿亘約150公里,為鄂贛界山,平均海拔800米,千米以上山峰10餘座,最高點是太陽山主峰老鴉尖,海拔1656.7米。
通山縣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具有溫暖濕潤,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的特點。按地形和氣溫變化的特點,全縣大致分為:中部丘陵平販溫暖濕潤區、南北低山丘陵溫和陰濕區,南部中低山溫涼多雨多霧區。
資源
通山縣有大理石、石英石、石灰石、玄武石建築業資源,有以風電、水電、核電、蓄能電為主的能源業資源,有以九宮山、富水河、隱水洞、太陽溪、古民居為主的旅遊業資源,有以商品羊、「兩魚一蝦」為重點的畜牧、水產業資源,有以低碳硅鐵、活性石灰為主的冶金業資源。
通山縣已發現的礦產資源有12類48種。已探明的有煤、銻、大理石、花崗石、石英石、白雲石、石灰石、玄武岩等。
煤儲量1308.1萬噸,銻80萬噸,大理石10億立方米,花崗石1.2億立方米,石英石5000萬噸,石灰石6億噸,白雲石7億噸。煤主要產地是橫石、老虎槽、魯家源、泉港等地;銻產地在徐家山、湄港。
石英石、白雲石主要分布在闖王鎮;玄武岩主要分布在通羊、大路兩個鄉鎮。大理石、花崗石、石灰石資源遍布域內多數鄉鎮,已全面開採。
通山縣國土總面積26.8萬公頃。其中,耕地13575.4公頃,占總面積的5.07%;園地3131.89公頃,占總面積的1.17%;林地175066.67公頃,占總面積的65.32%;牧草地1.2公頃;居民點及工礦用地3726.21公頃,占總面積的1.39%;交通用地1021.9公頃,占總面積的0.38%;水域13400公頃,占總面積的5%;未利用土地(含石頭山面積)58076.73公頃,占21.7%。
通山縣境內溪溝縱橫,河網密布。河道總長800餘公里,河網密度每平方公里為300餘米。主要河系5條(燕廈河、橫石河、廈鋪河、通羊河、黃沙河),流域面積2517平方公里。集水注入富水水庫。
景區景點
通山縣境內山清水秀,東有道教名山太平山,南有華中勝景九宮山,西有百洞之山大城山,北有森林公園大幕山,中有「水土樂園」富水湖及「地下長廊」隱水洞。
在旅遊業上,通山縣樹立「游九宮山東,玩富水湖、探隱水洞、漂太陽溪、觀古民居、謁闖王陵」的旅遊整體形象,形成大旅遊的格局。
隱水洞地質公園
湖北通山隱水洞地質公園由武漢江城物業集團投資開發,位於湖北核電之都——通山縣大畈境內,九宮山下,富水湖畔,距通山縣城12公里,距武漢市130公里,交通便利,正在緊張建設的核電專用公路從洞口經過,擬建的大(慶)——廣(州)、杭(州)——瑞(麗)兩條高速公路也在距洞口800米處互通,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屬咸寧市通山縣大力發展旅遊產業「一線」、「兩圈」之一。隱水洞全長5180米,洞內景觀豐富多彩、奇特壯麗,其獨特的岩溶地貌,造型之逼真,體積之巨大,在遊覽洞穴中都是罕見的,是通山縣乃至湖北旅遊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溶洞的遊覽分三部分:上游1/3乘船觀光,中游1/3乘小火車遊覽,下游1/3步行零距離接觸古老而神奇的岩溶地貌,獨特的遊覽方式亞洲第一。[1]
九宮山欽天瑞慶宮
欽天瑞慶宮位於湖北通山縣境九宮山巔,海拔高程達1230m。該觀創建於南宋中期,距今已有了近八百年的歷史。
九宮山這座我國歷史上的道教名山,自南宋張道清真人創建道觀之後,先後受南宋、元、明、清等歷代皇帝降詔加封,先後有「聖旨」17道,珍藏於九宮「綸音閣與藏經閣」,這些珍貴文物後來毀於兵火。據歷代編纂的《九宮山志》中記載,九宮山作為道教聖地,招來香客遊人,原賴「三勝」,一為靈山秀水,次即祖爺真身,三乃御製道派。九宮山宮宇道觀連天接地,氣勢非凡,歷經天災-,曾經幾度興衰,最後宮宇毀盡,僅有石殿留存。1996年,武當三豐派第十四代大弟子蔡亞庭道長入山主持瑞慶宮復建工作。經過多方化緣,歷時十數載,瑞慶宮整體建築於2005年落成 。復建後的瑞慶宮以正門和北門兩條中軸線為核心依山而建,整體建築為仿明清風格,建築面積達4700多平方米。瑞慶宮正門正對着雲中湖,中軸線上主體建築坐北朝南:依次有靈官殿、祖師殿、妙應殿、三清殿和財神殿。如今九宮山道教御製派古道場欽天瑞慶宮得以恢復,意味着屢毀屢建九宮山古道場將重現昔日輝煌。[2]
榮譽稱號
2020年6月,被命名為第二批「湖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區)」。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