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通城縣,別稱雋邑,隸屬湖北省咸寧市,漢為下雋縣地,位於湖北省東南部,湘、鄂、贛三省交界處,是咸寧岳陽九江金三角中心交匯點,武漢城市圈重要組成部分。縣境介於東徑113°36′~114°4′,北緯29°2′~29°24′之間,總面積1140.7平方千米。

通城縣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光照適中,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四季分明,雨熱同期。截至2018年末,通城縣常住人口41.66萬人。截至2019年,通城縣轄9個鎮、2個鄉;另轄5個鄉級單位。縣政府駐雋水鎮。

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分崇陽縣南上雋、樂化、天寶8鄉置通城縣。1958年11月,通城、崇陽合縣。1961年12月,恢復通城縣,仍屬孝感專員公署。1998年咸寧撤地設市,屬咸寧市。

通城縣名源於「水道通,地勢順,直注武昌城」之意。境內有杭瑞高速、武深高速、106國道、岳九鐵路交叉過境;景點有「華中第一瀑」——白水岩瀑布,「江南藥庫」之稱的藥姑山,「道教第二十五洞天」的黃龍山,道家黃袍山等。

2018年,通城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36.5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8.6%。其中第一產業實現24.35億元,增長1.1%;第二產業實現56.39億元,增長9.5%;第三產業實現55.76億元,增長11.6%。2020年4月,通城縣脫貧摘帽,退出貧困縣。

目錄

歷史沿革

通城周為楚地,秦屬南郡。

漢高祖六年(前201年)分南郡置下雋縣。武帝時屬長沙國。建武十三年(37年)改長沙國為長沙郡,下雋縣隸長沙郡。

三國時屬昊,為周瑜封邑。

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年),改隸巴陵郡。

南齊東昏侯永元元年(499年),改下雋縣為上雋縣,設錫山市(今通城縣城)。

1949年通城解放後,屬湖北省大冶專員公署。

1952年秋後,屬孝感專員公署。

1958年11月,通城、崇陽合縣。

1960年1月,屬武漢市。

1961年12月,恢復通城縣,仍屬孝感專員公署。

1965年8月,屬咸寧專員公署,後改咸寧地區。

1998年咸寧撤地設市,屬咸寧市。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通城縣轄9個鎮、2個鄉:雋水鎮、麥市鎮、塘湖鎮、關刀鎮、沙堆鎮、五里鎮、石南鎮、北港鎮、馬港鎮、四莊鄉、大坪鄉;另轄5個鄉級單位:鹿角山林場、錫山森林公園管理處、黃龍林場、黃袍林場、藥姑林場。

縣政府駐雋水鎮。

地理環境

通城縣位於湖北省東南部,湘、鄂、贛三省交界處,介於東徑113°36′~114°4′,北緯29°2′~29°24′之間。縣境東南與江西省修水縣交界,南與湖南省平江縣接壤,西和西北與湖南省岳陽縣臨湘市毗鄰,北和東北與本省崇陽縣相鄰。縣城(雋水鎮)往東南29.5千米至南樓嶺,與修水縣交界;往南20.4千米至界上,與平江縣交界;往西21.2千米到大界,與臨湘縣交界;往西南25千米至雁門界牌坳,與岳陽縣交界;往北6千米至鐵柱港,與崇陽縣交界。東、西最長約45千米,南北最寬約40.5千米,總面積1140.7平方千米。縣城距省會武漢市200千米,距咸寧市溫泉111千米。

通城縣為丘陵起伏的盆地,東、西、南三面環山,北面平坦開闊。高度由南向北遞減,最高點是與江西省修水縣、湖南省平江縣交界處的黃龍山主峰只角樓,海拔1528.3米;最低點是四莊鄉小井偏北邊境,海拔78米。

通城縣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光照適中,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四季分明,雨熱同期,但由於季風和地貌的影響,時空分布不均,春季低溫陰雨,夏季洪澇乾旱等災害性天氣常出現。

自然資源

通城縣土地總面積113121.22公頃。其中:耕地面積29974.47公頃,其中水田面積24267.51公頃、旱地面積54970.60公頃、水澆地面積136.36公頃;園地面積1139.38公頃,其中果園面積822.53公頃、茶園面積263.39公頃、其他園地面積53.46公頃;林地面積63624.34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5794.94公頃、灌木林地面積20.48公頃、其他林地面積5658.92公頃;草地面積1422.39公頃;。

城鎮村及工礦用地面積7496.81公頃,其中建制鎮面積2106.99公頃、村莊面積5153.42公頃、採礦用地面積198.41公頃、風景名勝及特殊用地面積37.99公頃;交通運輸用地面積1672.12公頃,其中公路用地面積794.32公頃、農村道路用地面積877.80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面積5159.44公頃,其中河流水面1359.93公頃、水庫水面1257.33公頃、坑塘水面148.71公頃、內陸灘涂面積186.01公頃、溝渠面積969.83公頃、水工建築面積45.77公頃;其他土地面積2732.27公頃,其中設施農用地86.91公頃、田坎1812.71公頃、沙地50.73公頃、裸地781.92公頃。

通城縣已發現的礦產資源有28種,分布在全縣境內70餘處,是中國中部地區稀有金屬、稀土和非金屬礦產資源的重要產地之一。其中,查明資源儲量的有13種。即:獨居石、鈮(鈹)、鉭、銣銫、釩、鎢、鈾、長石、石英、水晶、雲母、大理石、建築用花崗岩、飾面用花崗岩、板岩、螢石、高嶺土、水泥用粘土、礦泉水、石煤、地熱、水泥用灰岩、制灰用灰岩、建築用灰岩、磚瓦用粘土、長石、建築用河砂、飲醫兩用礦泉水等。全縣擁有礦區54個,其中大型礦區4個(河砂、鈹鉭鈮、花崗岩、獨居石),中型礦3個(建築用灰岩、水泥用灰岩、釩礦)。

通城縣木本植物共有24科283種,其中以松、杉、楠竹、茶、油茶為主要樹種。草本植物中,可供藥用的就有70種。水生植物資源有藕、芡實、荸薺、菖蒲、水生蓮、蒿草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2種:銀杏、紅豆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8種:花櫚木、刺楸、楨楠、樟樹、鵝掌楸、厚朴、粗榧、紫荊木;省級保護植物有:金錢松、凹葉厚朴、檫木、青錢柳、楊梅、青檀、厚邊木犀、山拐棗、南紫薇。

風景名勝

紅色景點:羅榮桓元帥紀念館、湘鄂贛黃袍山革命烈士陵園、英雄母親。

黃菊媽陵園、湘鄂贛黨校舊址、通崇修縣政府舊址、紅軍洞、八百壯士墓群等。

中共通城縣蘇維埃舊址

中共通城縣蘇維埃舊址位於咸寧市通城縣塘湖鎮荻田村,建於清代,為黃氏宗祠。1927年,羅榮桓領導通城、崇陽農民暴-動後,通城縣塘湖鎮黃袍山成了革命根據地。自1929年建立第一個黨小組起,繼發武裝暴-動、建立武裝隊伍,並在塘湖鎮黃氏宗祠內成立縣蘇維埃政府。舊址占地面積500平方米,磚木結構,坐北朝南,面闊14米,進深20米,一進二重,單檐硬山灰瓦頂。設有戲台。該舊址為研究通城縣清代宗族祠堂的建築形制、風格以及通城縣革命史。[1]

黃龍山風景區

黃龍山風景區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黃龍山地跨湘、鄂、贛三省。以三國吳黃龍元年「黃龍現於武昌」而得名。又號稱天岳,超然五嶽之上。黃龍山既是佛教黃龍宗的發源地,又是道教的第二十五洞天。且素以鬼斧神工的奇峰異石,縹渺迷濛的奇雲幻海,絢麗多姿的奇花異草,噴珠濺玉的流泉飛瀑而被儒、釋、道名人所詠頌。主景點有黃龍-、犀牛望月、神龜馱經、石龜問松、玉女拋梭、金鯉朝天、劉盤幕、試劍石、鳴水潭、鳳凰池、姑嫂潭、桃花洞等.[2]

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