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夢柯冰川
透明夢柯冰川 又名老虎溝12號冰川(Laohugou Glacier No.12)[1] ,位於甘肅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境內的祁連山西段。透明夢柯來源於蒙古語的音譯,本意為高大寬廣的雪山。 根據中國冰川編目,老虎溝12號冰川長10.1千米,面積21.9平方千米,儲冰量2.63立方千米,是祁連山最大的山谷冰川。該冰川是中國科學院祁連山冰川與生態環境綜合觀測研究站的定位監測對象。
目錄
冰山規模
老虎溝12號冰川屬於大雪山,而大雪山又是祁連山中一個完整小山地。祁連山很長,有2000多公里,大雪山很短,只有88公里,但這裡卻孕育了祁連山區最大的山谷冰川——老虎溝內的12號冰川。 老虎溝地區共有冰川44條,面積共54.3平方公里左右。老虎溝12號冰川在規模上它是中國西北地區可開發的最大的極大陸型山谷冰川。而國內已開發的甘肅嘉峽關附近的七一冰川(面積2.78平方公里)和雲南玉龍雪山白水1號冰川(面積1.52平方公里),面積都只是老虎溝12號冰川的十分之一。如此曠達的雪野,透明潔淨平緩的冰面,也是上述冰川所不及的。
地理位置
老虎溝12號冰川距敦煌約200公里,是亞洲距鐵路線、機場和公路最近的山谷型冰川。從敦煌前往,除了靠近冰川的30多公里為土路以外,大部分道路都鋪設了柏油,可進入條件好,即使大客車也可以很輕鬆地開到冰川末端的登山大本營。 大雪山是祁連山北端最高的山體,由於地處西北氣流直下的要衝,高山降水豐富,因此孕育了多達203條冰川。老虎溝12號冰川所屬的老虎溝地區共有冰川44條,作為祁連山區最大的山谷冰川,老虎溝12號冰川長達10公里,冰川末端海拔約4200米,大部分遊客都能登臨冰川且不會有明顯的高山反應。
科學研究
1958年,中國現代冰川考察隊首次發現該冰川時,稱之為老虎溝20號冰川;到20世紀70年代,該冰川又被重新編號為老虎溝12號冰川。「透明夢柯」是蒙古語的音譯,意為高大、寬廣,這是我國冰川學家王宗太於2001年重返老虎溝時給它取的名字。1958年至1962年,中科院曾在該冰川末端附近設立我國第一個冰川定位觀測站,專門開展關於冰川氣象、冰川運動、冰川物質平衡、冰川水文等方面的監測、研究,後迫於種種原因檢測終止。
1975年至1979年,在該地區開展了「以冰川變化及其對水資源影響」為目標的考察研究;1984年至1985年又以「冰川、氣候及徑流變化」為目標進行短期考察。2005年5月,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相關科研項目的支持下,重新開始了老虎溝12號冰川的物質平衡、雪冰現代過程、冰川運動、氣象等方面的觀測。在2007年12月,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又決定,對老虎溝12號冰川恢復全面系統的冰川定位觀測研究,並新命名為「祁連山冰川與生態環境綜合觀測研究站」。 從中國冰川類型分布圖來看,祁連山西段大雪山地區冰川是一條典型的極大陸性冰川,是理想的冰川與生態環境綜合觀測場地。2007年成立的祁連山冰川與生態環境綜合觀測研究站主要是對大氣、冰川、凍土、植被、水文等的長期綜合定位觀測,使其成為進行多圈層,如大氣、冰川、凍土、植被等耦合研究與環境變化監測、乾旱區內陸河流域水資源綜合利用水資源開發利用的綜合觀測研究站。並重點在冰凍圈現代過程、大氣環境過程、冰-氣界面和地-氣界面過程研究,開展不同海拔高度各類型植被變化與適應及其與環境要素關係研究,應用高分辨率的遙感影像,開展不同自然地帶典型地段近代環境變化的動態監測與比較研究;揭示在自然和人類活動影響下環境變化的特點和規律;通過在典型流域開展凍土、積雪水文過程的觀測,構建包含冰川變化、積雪消融和凍土凍融過程的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探討寒區流域水循環機理;預測未來祁連山區氣候環境變化,評估流域未來冰凍圈變化及對水資源的影響。
旅遊
老虎溝12號冰川最高峰海拔5483米,這裡也是登山愛好者的天堂。20世紀80年代中期,日本一支登山隊首先揭開了該山峰的攀登歷史。 作為中國最美的六大冰川之一,這裡冰面景象豐富,周圍景觀雄渾壯闊,電影《見龍卸甲》曾在這裡拍攝過外景,隨着影響的不斷擴大,探險旅遊也隨之升溫。 每年的9月中旬到10月中旬是攀登的最佳季節,而對於普通遊客來說,7到8月則是最好的旅行季節,此時不但冰面溫度高,而且景觀也富於變化 。
影片
參考文獻
- ↑ 中國最美冰川之老虎溝12號冰川,非常假期,2017-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