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子文宰昭武4-5首
送王子文宰昭武4-5首 |
![]() |
送王子文宰昭武4-5首是南宋後期理學家、大臣真德秀的作品之一。
真德秀(1178年10月27日-1235年5月20日),本姓慎,因避孝宗諱改姓真。始字實夫,後更字景元,又更為希元,號西山。福建路建寧府浦城縣(今福建省浦城縣仙陽鎮)人 。南宋後期理學家、大臣,學者稱其為「西山先生」。有《真文忠公集》都傳世。[1]
目錄
信息
正文
其四
堂堂先太史,一節貫初終。 況有壽母賢,切切唯教忠。 承家諒匪易,負任丘山崇。 可不日汲汲,仰希前哲蹤。 敬義兩夾持,師友交磨礲。 餘事作詩人,毋顓鎪句工。
其五
平時州縣間,上下意苦異。 善書肘或掣,有志奚由遂。 子今得所從,展布有餘地。 兩賢更勠,萬物應吐氣。 相期召杜功,奕奕照采世。 不須峴首碑,自有樵川志。[2]
簡介
慶元五年(1199年),真德秀進士及第,開禧元年(1205年)中博學宏詞科。理宗時擢禮部侍郎、直學士院。史彌遠憚之,被劾落職。起知泉州、福州。端平元年(1234年),入朝為戶部尚書,改翰林學士、知制誥。次年拜參知政事。真德秀立朝有直聲,於時政多所建言,奏疏不下數十萬字。學宗朱熹。修《大學衍義》,稱可作《大學章句》之佐。慶元黨禁後,程朱理學得以復盛,他與力為多[3]。
真德秀為繼朱熹之後的理學正宗傳人,與魏了翁齊名,在確立理學正統地位的過程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創「西山真氏學派」,著作有《真文忠公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