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送仲高兄宮學秩滿赴行在 陸游

送仲高兄宮學秩滿赴行在
圖片來自搜狐網

送仲高兄宮學秩滿赴行在是一首五言律詩。詩的首聯點明兄長即將遠行的事實,並稱讚其才華足以勝任重要的職務,表達了對兄長的敬佩與期望;頷聯則是對兄長的勸慰;頸聯是對人生哲理的深刻闡述;尾聯以深情的筆觸收束全詩。

目錄

原文

陸游〔宋代〕

兄去游東閣,才堪直北扉

莫憂持橐晚,姑記乞身歸。

道義無今古,功名有是非。

臨分出苦語,不敢計從違

鑑賞

  此詩作於升之宮學秩滿之時,在紹興二十一、二年間,時陸游居山陰。

  錢仲聯詳註仲高身世,大略云:仲高,陸游從兄陸升之也。紹興十八年(戊辰)進士,其人阿附秦檜,諂事檜黨兩浙轉運使兼臨安知府曹泳。泳為政凶酷,縉紳畏之如鬼蜮。時升之為右通直郎,與右承務郎李孟堅親善。孟堅之父光私撰國史,語涉朝政,或多訕謗褒貶。孟堅以秘事告之,升之發之以告泳,泳檢舉於朝,光故得罪。後檜死,泳被貶竄新州,升之坐為秦黨亦被黜。「臨分出苦語,不敢計從違」一句,深有規勸之意。

  此詩直白無礙,意思不必過多解釋,仲高時往投丞相秦檜門下,故陸游在此詩中予以規儆。「道義無今古,功名有是非」,道義是不分古今的,但凡稍有智識、操守的人都應遵守,然而功名卻很難說了。當逢有道之世,求取功名而不悖於道義,或說功名與道義體現為一致性時,自當努力追取。這正是儒家傳統的積極用世思想。歷數中國古代士人,但凡事業有成者莫不類此,國旺家興,名垂後世,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統統實現。但這樣的世道,泱泱中華、上下五千載也只是鳳毛麟角,因此多是一種理想狀態。而遭逢亂世,帝王昏聵、奸佞當道,功名與道義則體現為對立的關係,這在漫長的中華歷史中則是一種常態。士人往往有兩類選擇:一是舍道義而就功名。陸仲高年輕時正是走了這樣一條路。紹興二十年(1150),陸仲高任諸王宮大小學教授,之後阿附秦檜,以告發秦檜政敵李光作私史事(仲高為李光侄婿),擢大宗正丞。顯然這樣的一種選擇很為時人所不恥,陸游在此詩中也正是勸他不如請求退職。另一種選擇是堅決維護道義,至少是維護心中的道義原則。

簡析

  《送仲高兄宮學秩滿赴行在》是一首五言律詩。詩的首聯點明兄長即將遠行的事實,並稱讚其才華足以勝任重要的職務,表達了對兄長的敬佩與期望;頷聯則是對兄長的勸慰;頸聯是對人生哲理的深刻闡述;尾聯以深情的筆觸收束全詩。全詩情感真摯、哲理深刻,既表達了對兄長的深情厚誼,也體現出詩人對人生、仕途的深刻思考。

陸游

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薰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陸游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鬱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後世影響深遠。[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