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追昔抚今鉴往知来(李洪训)

追昔抚今鉴往知来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追昔抚今鉴往知来》中国当代作家李洪训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追昔抚今鉴往知来

又将到“七七七”了,总觉得有什么东西哽咽在喉,憋闷得喘不过气来,大有非一吐为快不可。

七七事变,也称“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人民众志成城,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战的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使中华民族走向复兴历史转折点。

这不由得使我回忆起家乡西峡对日寇的最后一战,至今仍历历在目。

去年我在多次走访返乡台胞老兵李丰春、李均玉和曾经任河南三青团书记后随蒋去台湾的张克义先生(张是在国民党中常委的位置上退下来的)的基础上,并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写了中短小说《日落西山》,发在网络平台上。当然写这一历史事件包括同题目的人很多,他们重在历史,我重在细节,写后觉得解气。

这里重点说说马鞍桥阻击战和追击战。

1945.3.27日——8.18日,日军多次发动进攻,我方军民英勇抗击,进行大小战斗三十四次,著名的有西峡口白刃战、大块地保卫战、豆腐店、大横岭、马头寨、重阳店、马鞍桥等战役。

敌方的主力是110师团步兵139联队和关东第三师团主力一部,步骑兵二万余人,战车十余辆。我方国民党第一战区第三十一集团军王仲廉部及地方部队。

1945.3.29日,西峡沦陷。敌人越边老鹳河,一路向西,我守军顽强抵抗,每一次战役都打得相当惨烈,双方伤亡很大,尸横遍野。

在此情况下,担任正面防御的第三十一集团军主动后撤,诱敌深入。利用西峡囗至重阳店之间三十多公里,公路两侧的高山密林,实施后撤包围“袋形布阵”战术御敌,口袋底设在马鞍桥。

马鞍桥是一段长三百米,宽三十米的狭隘弯曲谷底。由七十八军新编四十三师一二七、一二八团,担任公路南北两侧阻击防御。并调来了军部战车、穿甲力强的防御枪中队,在马鞍桥西蜂洞的关隘构筑射击工事。

4月4日,日军由重阳店沿公路向马鞍桥进攻,双方展开激战,双方伤亡都很大。深夜敌人对马鞍桥进行大举进攻,营长贺一风组织了一次次反击,整整激战了一夜,全营只剩下不到四十人,连伙夫也上战场了。

4月5日拂晓,敌人又进行了反扑,守卫马鞍桥的新编四十三师在援军的配合下,从西、北、南三个方向全面反攻,敌多辆坦克被击毁,复集中部兵重点进攻马鞍桥南侧芦山寨,我军民英勇反击,固守阵地。

日军丢下遍地死尸,仓皇东逃。马鞍桥成为日冠侵犯中国的最西点,从此日军再也没有向前迈出一步。马鞍桥以我方的胜利而彪炳史册。

接着我军集中兵力一一零师、二十三师、暂五十五师,从公路两面全线侧击,新四十三师正面追击东逃日军。

在二十华里之间,炮火连天,打得敌人狼狈逃窜,日军伤亡达八成。

5日下午,日军全线溃退,至丁河店。

二十三师派一个团,加上炮营一连和一个战车排,组成追击队。这只由战车开道,大炮殿后的追击部队,杀声震天,这还是自抗战以来的第一次。

敌人是不甘心失败的,仍负隅顽抗。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但西峡口战役仍在进行。我追击部队打得酣畅淋漓,不解恨决不善罢甘休。这场追击战又持续了三天,直到8月18日才结束。

8月19日,残余日军在西峡口缴械投降。抗日战争,以西峡对日军的最后一战,才宣告彻底结束。

追昔抚今,鉴往知来。现在昔日的侵略者,不对过去罪行加以反思,吸取历史教训,又想拉帮结派,搞阵营对抗,并在我国周边惹事生非,妄图打压日益强大的中国,阻挠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不得人心。我们要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反对霸权,共谋发展,敢于对侵略者说“不”,更加珍惜和平,捍卫和平,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1]

作者简介

李洪训,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人,中学高级教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