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追思歌》外文名:,音樂類型:聖詩讚美詩(新編)。

聖經學者Edmond D Keith說:「基督教[1]有兩本書,即聖經和聖詩,前者是上帝對人的啟示,後者是人對上帝的回應。」。可見聖詩和聖經密不可分,可以說聖經是聖詩的材料來源,脫離聖經的詩歌不能稱為聖詩[2]

目錄

簡介

(來源:《讚美詩新編史話》)

追思歌

經文:「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林前 15:19)。

這首詩的歌詞是溫州周志侃同道為紀念其父母,於 1977年所寫。

周志侃 1931年生於浙江瑞安的農村-仙岩。這是一個山明水秀、景色宜人的地方,被稱為「天下第卅六福地」。可是在當時的社會內,民不聊生,何福之有?周志侃的父親迫於生計,於 l938年揮淚拋妻別子,遠涉重洋,旅法經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通訊斷絕,父親音訊杳無,當時周志侃尚在小學讀書,因經濟困難,只得忍痛輟學,到郵電所里去當練習生。以後他隨姐姐信主,1948年獻身傳道,曾先後就讀於寧波華東聖經學梡,溫州浙東神學院等。1956年,他在遼寧朝陽教會實習傳道時,得到母親被接歸天的消息。回想母親在坎坷歲月中養育之恩,臨終也未得見面,心中無限悲痛。他雖受學校教育不多,但一直努力自學,且喜愛中國文學,便寫了一首追思歌,用《再相會歌》的調填詞,以寄託哀思。後來日久,詞再也記不起來了。

母親離世的噩耗直到次年才傳到海外,他的父親得悉後非常悲痛,毅然束裝歸國,獨對孤燈生活了二十年。這位老先生在最後患病期間,接受了救恩,並在離世前把聖經讀了一遍,至 1976年終其天年。為了表示對離世的父母的思念。周志侃重寫了一首追思的詩,原名《天家永遠相親》,用《更加與主接近》的調來唱。l981年他把這首詩稿寄給《新編》編輯部,作為投稿。

詩的首句引蘇軾中秋詞中的佳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 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作者把它改為「月有圓缺明暗,常顯主恩;人有生離死別,情同古今」。一方面表達基督徒也是人,有生離死別之憂;另一方面,說明基督徒不能陷入古人無限感傷之中。要透過嚴酷的現實,看到將來活潑的盼望與極大的榮耀。作者對此特別解釋道:「到第四節筆鋒一轉:『號聲報主再臨,喜樂滿心 ……歡愉何能言傳,天家相親。』」安慰天下所有為人子者的心。

讚美詩編輯部的史奇珪牧師 (簡歷參閱第9首)很有心為這首有中國語文特點的詩配一曲。在讀到這首詩後不久,有信徒告訴他沐恩堂有一位姓范的老姊妹患病,估計不久於人世,希望牧師去探望。史奇珪一踏進病人的家,陪伴的人就告訴他,范老姊妹一直在叨念:「今天史牧師要來看我。」這位老姊妹見了牧師,精神大爽,她說她就要離世到耶穌那裡去,心中很平安,沒有放不下的事,使史牧師也很感動。從病人家出來,史奇珪騎在自行車上,自然地唱出了周志侃寫的歌詞,回到堂里趕快記下,譜成此曲。

次日,史奇珪再去看望范老姊妹,得知她在牧師走後不久便失去知覺,安然去世。這首讚美詩便與這位老姊妹的歸天連在一起了。史奇珪對此事感到希奇,在寫此曲的琴譜時,低音區的婉蜒進行,隱含着對歸天家者的連綿不斷之情。

參考文獻

  1. 基督教起源,新浪博客,2013-08-30
  2. 基督教150首經典聖詩 敬拜復興再次升起,基督時報,2012-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