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遲鈍漢語詞彙。拼音chí dùn,是指反應遲緩;腦子不靈敏。

形容人(感官、思想、行動等)反應慢、不靈敏和動物行動緩慢。出自《後漢書·五行志一》:「遅鈍之畜,而今貴之。」、宋·梅堯臣 《杜挺之將出京遺予薪芻豆》詩:「餘糧遲鈍不暇惜,均於朋契惟義惇。」一本作「 滯鈍 」。[1]

目錄

詞語讀音

拼音:chí dùn

注音:ㄔㄧˊ ㄉㄨㄣˋ

詞性

引證詳解

亦作「遅鈍」。

1、謂貨物不易售出;銷路不暢。

①《後漢書·五行志一》:「遅鈍之畜,而今貴之。」

②宋·梅堯臣 《杜挺之將出京遺予薪芻豆》詩:「餘糧遲鈍不暇惜,均於朋契惟義惇。」一本作「 滯鈍 」。

③許傑 《我的寫作生活》:「而在另一方面,也因 中國 的文藝市場遲鈍,要靠稿費收入,每至不容易生活。」

2. 謂思想、感官、行動等反應慢,不靈敏。

①《三國志·吳志·孫奐傳》:「吾初憂其遲鈍,今治軍,諸將少能及者,吾無憂矣。」

②《北齊書·李繪傳》:「下官膚體疏嬾,手足遲鈍,不能逐飛追走,遠事佞人。」

③宋·俞文豹 《吹劍錄》:「 文豹 謂士大夫與其敏給也寧遲鈍。」

④《明史·李裕傳》:「人材質不同,偏執類酷,遲鈍類軟。」

⑤茅盾 《路》四:「就是神經遲鈍的人也嗅得出到處緊張的空氣。」

⑥丁玲 《水》三:「望着 大福 的三爺,在一雙遲鈍的眼裡又擠出兩顆眼淚來。」

3. 謂鏽蝕;不鋒利。

①《藝文類聚》卷三五引 晉 束晳 《貧家賦》:「釜遲鈍而難沸,薪郁絀而不然,至日中而不熟,心苦苦而飢懸。」

②梁斌 《播火記》四九:「災難像銹鈍了的銼刀,生澀、遲鈍地鋸銼着人們的生命。」

4.緩慢,不迅速。

①宋 蘇軾 《杭州謝執政啟》:「湖山如舊,魚鳥亦怪其衰殘;爭訟稍稀,吏民習知其遲鈍。」

②清·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某扶乩之人,遇能書者則書工,遇能詩者即詩工,遇全不能詩能書者則雖成篇而遲鈍。」

③清·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 康祺 初入京,尚聞有一洗萬古之謔,蓋取 杜 句嘲之,以見升遷遲鈍也。」

④端木蕻良 《鴜鷺湖的憂鬱》:「小女孩惶悚地小雞樣地向他疑惑地看了一眼,把舉起來的鐮刀遲鈍地放下來。」

5. 謂聲音低沉粗重。

①馮雪峰 《月災》:「我們投進了它的懷裡去的時候,它就發出了一陣厭煩的遲鈍的低微聲音來。」

②峻青《黎明的河邊·烽火山上的故事》:「在那萬山叢中,不時地傳來了沉重而遲鈍的炮聲。」

③蕭軍 《羊·軍中》:「同時在最後一百的數目里,棒子起落的聲音遲鈍了,不輕妙,折扣打得比較少--軍中普通打人,照例是『數十打五』。」 [2]

詞語讀音

近義詞

遲緩、愚鈍

反義詞

靈敏、靈活、靈便

心理學解釋

1)智力殘疾的一級,相當於可訓練性智能不足(IQ在30到50之間)。

2)智力商數為80到90的人,不屬於智能不足。心理測量學家推孟、韋克斯勒即如此使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