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過零丁洋

作者文天祥

年代南宋

出 處 :《文山先生集

體 裁七言律詩

《過零丁洋》作者文天祥,這首詩是他在1279年正月過零丁洋時所作。此詩前二句,詩人回顧平生;中間四句緊承「干戈寥落」,明確表達了作者對當前局勢的認識;末二句是作者對自身命運的一種毫不猶豫的選擇。詩中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運,表現了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和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以及捨生取義的人生觀,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最高表現。

為氣貫長虹、啟迪後世的名篇,尤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影響了一代又一代愛國志士和廣大民眾。自"五四運動"以來到抗日戰爭,在中國本土,在南洋和海外各地,無論是文學創作、戲劇演出、歌曲傳唱中,經常可以看到《過零丁洋》等篇,激勵民族情愫的吶喊。對後世志士仁人的節操,文學上的摯情文采都有深刻的啟發和廣遠的影響。

目錄

提要

民族英雄文天祥是正應麟任會試主考官時發現的人才。正應麟向當時的皇帝宋理宗推薦文天祥的文章時說:「此人肝膽如鐵石,文章如龜鑑。」意思是意志堅強如鋼鐵和石頭,文章簡直如同經典著作。文天祥這份殿試考卷將近萬字(實有九千三百多字),竟然都沒有打草稿,一動筆就寫成了。

文章針對時弊作了全面中肯的計砭,令人讀後耳目一新,有撥雲見日的感受。文天祥的文章寫得如此之好,又如此之快,一方面是文思敏捷,更重要的是他平日讀書之外,留心天下大事,關注民間疾苦。

文天祥中狀元以後,被派到江西當地方官。後來元軍逼近首都臨安,文天祥把家產全部賣掉,充作軍晌,並親自率領部隊趕到臨安,準備與元軍作戰。

文天祥到了臨安,立即被任命為右丞相,並作為南宋使臣赴元營談判。文天祥到了元營,怒斥元軍首領背信棄義。元軍首領理屈辭窮,惱羞成怒,強行將文天祥扣押。文天祥千方百計從元營脫身,一路飽經艱險,到達江西,集合南宋官軍,奮起抵抗元兵。他轉戰廣東、福建,幾次給敵軍以沉重打擊,最終因敵眾我寡,不幸兵敗被俘。元軍將領張弘范原是宋軍將領,他投降了元兵,又勸文天祥歸順。

文天祥把過零丁洋時寫下的一首七言律詩抄給他,表明心跡。全詩如下: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張弘范看了詩,知道文天祥絕不會屈服,便將文天祥押解到元朝京城大都。

元軍將領張弘范,原是宋軍將領投降了元兵,勸文天祥歸順。文天祥把《過零丁洋》時寫下的一首七言律詩抄給他,表明心跡。

文天祥在押解途中幾次自殺不成,絕食七天七夜沒有餓死。在獄中還寫下《正氣歌》,這首詩現在讀起來還令人肅然起敬。文天祥終因寧死不降被元兵殺害,以他自身的壯舉譜寫了又一首「正氣歌」。

原文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譯文

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開始於一部儒家經書;從率領義軍抗擊元兵以來,經過了整整四年的困苦歲月。

祖國的大好河山在敵人的侵略下支離破碎,就像狂風吹卷着柳絮零落飄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動盪不安,就像暴雨打擊下的浮萍顛簸浮沉。

想到前兵敗江西,(自己)從惶恐灘頭撤離的情景,那險惡的激流、嚴峻的形勢,至今還讓人惶恐心驚;想到去年五嶺坡全軍覆沒,身陷敵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嘆自己的孤苦伶仃。

自古人生在世,誰沒有一死呢?為國捐軀,死得其所,(讓我)留下這顆赤誠之心光照青史吧![1]

作品鑑賞

這首詩是文天祥被俘後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詩人回顧平生,但限於篇幅,在寫法上是舉出入仕和兵敗一首一尾兩件事以概其餘。中間四句緊承「干戈寥落」,明確表達了作者對當前局勢的認識:國家處於風雨飄搖中,亡國的悲劇已不可避免,個人命運就更難以說起。但面對這種巨變,詩人想到的卻不是個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遺憾兩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軍事上取得勝利,從而扭轉局面。同時,也為自己的孤立無援感到格外痛心。

尤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影響了一代又一代愛國志士和廣大民眾。

我們從字裡行間不難感受到作者國破家亡的巨痛與自責、自嘆相交織的蒼涼心緒。末二句則是身陷敵手的詩人對自身命運的一種毫不猶豫的選擇。這使得前面的感慨、遺恨平添了一種悲壯激昂的力量和底氣,表現出獨特的崇高美。這既是詩人人格魅力的體現,也表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處遠遠超出了語言文字的範圍。

視頻

過零丁洋

參考資料

  1. 過零丁洋,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