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达摩祖师被毒身亡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达摩祖师

来自网络的图片

达摩祖师被毒身亡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在关于中土禅宗初祖菩提达摩((Bodhidharma,以下称达摩祖师)的故事中,有一个几乎已经成为共识的说法,传说达摩祖师是遇毒而逝,葬于熊耳山(今河南省宜阳县),下毒的凶手,传说是北魏国师菩提流支,他嫉妒达摩,多次加害都没有成功。[1]

在故事中,他叫人在达摩的饭菜里下毒,达摩祖师知道有毒,但照吃不误。吃完后就从口中吐出一条毒蛇来。直到达摩祖师已经确立二祖慧可为佛法的继承人,他才决定圆寂,这时已经是菩提流支第六次下毒。

达摩祖师到中国来,曾经被人下毒六次,因为当时北魏有两位法师想害他,一位名叫菩提流支,一位名叫光统律师,他们最嫉妒达摩,所以做了些斋菜,内掺些剧毒来供养达摩祖师,达摩知饭里有毒,但还是照吃。

吃后,叫人拿盘子来,吐出一堆蛇来,原来毒药变成蛇了!菩提流支看毒不死达摩,不知是怎么一回事,故第二次下加倍的毒药。达摩又吃了,吃后坐在一块大石头将毒药呕出去,其力量之大将石头都爆破了。以后连续四次下毒,都毒不死达摩。

少林寺官网的“少林新闻”栏目更有一篇《达摩祖师遇毒身死的原因何在》的文章,将菩提流支毒害达摩祖师的理由归之为达摩祖师的弟子昙林对菩提流支翻译的《楞伽经》提出批评,引发菩提流支的嫉妒憎恨,所以下毒将达摩祖师害死。

还言之凿凿地将下毒的方法说成菩提流支亲自动手为达摩祖师作了两样在西天才能吃到的佛门菜——苦瓜拌刀豆,蕃茄溜苦菜……天了个鲁,我就问问是不是还加了咖喱掩盖毒药的色味啊?!

在表现达摩祖师传奇的影视作品中,菩提流支更成为反面人物,妒意满怀,奸险狠毒。某名牌大学中文系编撰过一个剧本,其中菩提流支更与皇后通奸,杀达摩祖师不成自食其果——所幸,这个剧本没通过,也没有最终祸害大家的视听感受。

真实的历史上,菩提流支是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高僧,也是鸠摩罗什之后、玄奘之前一个重要的译师。

《佛学大词典》的条目记载:

梵名Bodhiruci 。北魏僧。北天竺人。又作菩提留支。意译为道希。为大乘瑜伽系之学者,资性聪敏,遍通三藏,精通咒术。夙怀弘法广流之志,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508),至洛阳,帝甚重之,敕住于永宁寺,从而翻译梵经。计译有十地经论、金刚般若经、佛名经、法集经、深密解脱经,及大宝积经论、法华经论、无量寿经论等,凡三十九部一二七卷。 此外,师对判教亦有其独到之看法。其依据涅槃经判释一代佛法为半满两教,谓佛成道后十二年内所说皆为半字教,十二年后所说始属满字教。传说师曾判立一音教,谓如来一音同时报万,大小并陈,仅以众生根性不同,随类而有异解。

师又别依楞伽经提倡顿渐二教之判。因与勒那摩提共译十地经论,被尊为地论宗之祖。又相对于勒那、慧光法系之相州南道派,师及道宠等一派则称北道派。又尝授昙鸾以观无量寿经,后被尊为净土宗之初祖。天平年间(534~537)师犹在,后不知所终。[十地经论序、续高僧传卷一、历代三宝纪卷三、卷九]

菩提流支从印度带来的梵文经卷多达万夹,他首先选择瑜伽行派的重要经典进行翻译。当时的北魏朝廷对于菩提流支的译经工作非常重视,安排之前来华的著名天竺僧人勒那摩提和佛陀扇多和他合作,还安排乐了通晓佛学的僧侣和儒士1000多人作为译经助手。

译场就设在皇宫内的太极殿,开译的第一天,北魏宣武帝元恪(483年―515年,北魏孝文帝元宏次子)亲临译场,亲自担任笔受(当然只是象征性的),第二天起才由僧人僧辩等接替笔受工作。经过3年多的辛勤劳动,译出了《法华经论》、《十地经论》、《宝积经论》等瑜伽系重要著。

在菩提流支主持的译场的初期,由于他本人和勒那摩提等不熟悉华言,又缺乏必要的经验,翻译技巧还不够纯熟,译文中有不少错乱的文句和别字。在翻译过程中,流支等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汉语水平,翻译技巧随之不断熟练,译文质量也日益提高。

在少林寺官网那篇言之凿凿的”故事“中提到的昙林,一般认为也是菩提流支译场的笔授之一,菩提流支并没有与其争夺”知识产权“的动机和必要。

事实上,根据著名佛学家、汉学家、比利时皇家科学院终身院士、泰国国际佛教大学校长魏查理教授(Prof. Dr. Charles Willemen)的看法,达摩祖师不谙华语,其身边的人士不谙梵语,他或他的团体根本没有和北魏官方和南朝的梁武帝发生过交集,普提流支与之也并无交集,更没有妒嫉的基础。

菩提流支教导昙鸾抛弃向南朝道教领袖陶弘景学习服气法,皈依净土念佛,帮助昙鸾奠定了净土教的基础。勒那摩提的弟子有慧光(就是宣化上人说的另一个毒害达摩祖师的”凶手“光统律师,慧光的弟子道凭四传到智俨,可以说是华严宗的开辟者。

从这点或许可以看出,所谓菩提流支和光统律师(慧光)下毒毒害达摩祖师,更有可能是后世不同宗派如禅宗与净土宗、华严宗等末学之间矛盾的产物。

这种情况并不希见,玄奘大师的上座弟子慈恩大师窥基的所谓“三车和尚”本意是出自《法华经》的大乘佛教的“三车”比喻说法,可是在传说故事中,却变成了官二代,被迫出家而不能舍弃荣华富贵,所以玄奘法师特许他可以不戒女色酒肉,窥基出行就以书籍一车,奴婢一车,酒肉一车自随。

民众(包括部分信众)喜欢听传奇故事本没有大错,但如果一味迎合他们讲故事而厚诬先贤大德就不好了,如果其中更有宗派的私心偏见,那就更加没有底线了。

慈恩大师这样的或许辩白清楚也就行了,而关于菩提流支传言中这样的行为不但是犯了佛教戒律中的波罗夷大罪,更是在世间法中也无可宽赦的性罪,其负面影响是很严重的。

千年之后,再平斯狱,不但对菩提流支国师是雪冤,对达摩祖师也是另一种公平公正。[2]

目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