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達摩祖師被毒身亡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達摩祖師

來自網絡的圖片

達摩祖師被毒身亡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在關於中土禪宗初祖菩提達摩((Bodhidharma,以下稱達摩祖師)的故事中,有一個幾乎已經成為共識的說法,傳說達摩祖師是遇毒而逝,葬於熊耳山(今河南省宜陽縣),下毒的兇手,傳說是北魏國師菩提流支,他嫉妒達摩,多次加害都沒有成功。[1]

在故事中,他叫人在達摩的飯菜里下毒,達摩祖師知道有毒,但照吃不誤。吃完後就從口中吐出一條毒蛇來。直到達摩祖師已經確立二祖慧可為佛法的繼承人,他才決定圓寂,這時已經是菩提流支第六次下毒。

達摩祖師到中國來,曾經被人下毒六次,因為當時北魏有兩位法師想害他,一位名叫菩提流支,一位名叫光統律師,他們最嫉妒達摩,所以做了些齋菜,內摻些劇毒來供養達摩祖師,達摩知飯里有毒,但還是照吃。

吃後,叫人拿盤子來,吐出一堆蛇來,原來毒藥變成蛇了!菩提流支看毒不死達摩,不知是怎麼一回事,故第二次下加倍的毒藥。達摩又吃了,吃後坐在一塊大石頭將毒藥嘔出去,其力量之大將石頭都爆破了。以後連續四次下毒,都毒不死達摩。

少林寺官網的「少林新聞」欄目更有一篇《達摩祖師遇毒身死的原因何在》的文章,將菩提流支毒害達摩祖師的理由歸之為達摩祖師的弟子曇林對菩提流支翻譯的《楞伽經》提出批評,引發菩提流支的嫉妒憎恨,所以下毒將達摩祖師害死。

還言之鑿鑿地將下毒的方法說成菩提流支親自動手為達摩祖師作了兩樣在西天才能吃到的佛門菜——苦瓜拌刀豆,蕃茄溜苦菜……天了個魯,我就問問是不是還加了咖喱掩蓋毒藥的色味啊?!

在表現達摩祖師傳奇的影視作品中,菩提流支更成為反面人物,妒意滿懷,奸險狠毒。某名牌大學中文系編撰過一個劇本,其中菩提流支更與皇后通姦,殺達摩祖師不成自食其果——所幸,這個劇本沒通過,也沒有最終禍害大家的視聽感受。

真實的歷史上,菩提流支是中國佛教史上著名的高僧,也是鳩摩羅什之後、玄奘之前一個重要的譯師。

《佛學大詞典》的條目記載:

梵名Bodhiruci 。北魏僧。北天竺人。又作菩提留支。意譯為道希。為大乘瑜伽系之學者,資性聰敏,遍通三藏,精通咒術。夙懷弘法廣流之志,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508),至洛陽,帝甚重之,敕住於永寧寺,從而翻譯梵經。計譯有十地經論、金剛般若經、佛名經、法集經、深密解脫經,及大寶積經論、法華經論、無量壽經論等,凡三十九部一二七卷。 此外,師對判教亦有其獨到之看法。其依據涅槃經判釋一代佛法為半滿兩教,謂佛成道後十二年內所說皆為半字教,十二年後所說始屬滿字教。傳說師曾判立一音教,謂如來一音同時報萬,大小並陳,僅以眾生根性不同,隨類而有異解。

師又別依楞伽經提倡頓漸二教之判。因與勒那摩提共譯十地經論,被尊為地論宗之祖。又相對于勒那、慧光法系之相州南道派,師及道寵等一派則稱北道派。又嘗授曇鸞以觀無量壽經,後被尊為淨土宗之初祖。天平年間(534~537)師猶在,後不知所終。[十地經論序、續高僧傳卷一、歷代三寶紀卷三、卷九]

菩提流支從印度帶來的梵文經卷多達萬夾,他首先選擇瑜伽行派的重要經典進行翻譯。當時的北魏朝廷對於菩提流支的譯經工作非常重視,安排之前來華的著名天竺僧人勒那摩提和佛陀扇多和他合作,還安排樂了通曉佛學的僧侶和儒士1000多人作為譯經助手。

譯場就設在皇宮內的太極殿,開譯的第一天,北魏宣武帝元恪(483年―515年,北魏孝文帝元宏次子)親臨譯場,親自擔任筆受(當然只是象徵性的),第二天起才由僧人僧辯等接替筆受工作。經過3年多的辛勤勞動,譯出了《法華經論》、《十地經論》、《寶積經論》等瑜伽系重要著。

在菩提流支主持的譯場的初期,由於他本人和勒那摩提等不熟悉華言,又缺乏必要的經驗,翻譯技巧還不夠純熟,譯文中有不少錯亂的文句和別字。在翻譯過程中,流支等認真總結經驗,不斷提高漢語水平,翻譯技巧隨之不斷熟練,譯文質量也日益提高。

在少林寺官網那篇言之鑿鑿的」故事「中提到的曇林,一般認為也是菩提流支譯場的筆授之一,菩提流支並沒有與其爭奪」知識產權「的動機和必要。

事實上,根據著名佛學家、漢學家、比利時皇家科學院終身院士、泰國國際佛教大學校長魏查理教授(Prof. Dr. Charles Willemen)的看法,達摩祖師不諳華語,其身邊的人士不諳梵語,他或他的團體根本沒有和北魏官方和南朝的梁武帝發生過交集,普提流支與之也並無交集,更沒有妒嫉的基礎。

菩提流支教導曇鸞拋棄向南朝道教領袖陶弘景學習服氣法,皈依淨土念佛,幫助曇鸞奠定了淨土教的基礎。勒那摩提的弟子有慧光(就是宣化上人說的另一個毒害達摩祖師的」兇手「光統律師,慧光的弟子道憑四傳到智儼,可以說是華嚴宗的開闢者。

從這點或許可以看出,所謂菩提流支和光統律師(慧光)下毒毒害達摩祖師,更有可能是後世不同宗派如禪宗與淨土宗、華嚴宗等末學之間矛盾的產物。

這種情況並不希見,玄奘大師的上座弟子慈恩大師窺基的所謂「三車和尚」本意是出自《法華經》的大乘佛教的「三車」比喻說法,可是在傳說故事中,卻變成了官二代,被迫出家而不能捨棄榮華富貴,所以玄奘法師特許他可以不戒女色酒肉,窺基出行就以書籍一車,奴婢一車,酒肉一車自隨。

民眾(包括部分信眾)喜歡聽傳奇故事本沒有大錯,但如果一味迎合他們講故事而厚誣先賢大德就不好了,如果其中更有宗派的私心偏見,那就更加沒有底線了。

慈恩大師這樣的或許辯白清楚也就行了,而關於菩提流支傳言中這樣的行為不但是犯了佛教戒律中的波羅夷大罪,更是在世間法中也無可寬赦的性罪,其負面影響是很嚴重的。

千年之後,再平斯獄,不但對菩提流支國師是雪冤,對達摩祖師也是另一種公平公正。[2]

目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