輒
輒 |
輒是一個漢字,讀音為zhé,左中右結構,部首為車。
一般釋義為總是、就。
也指車箱左右板上端向外翻出的部分,亦稱"車耳"。
出自清·彭養鷗《黑籍冤魂》第二十四回:"此物非不可嘗,苟文人墨客,淺嘗輒止,用以悅性陶情,有何不可?"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輒
繁體; 輙
拼音; zhé
一般釋義; 總是;就
漢字結構; 左中右結構
筆順; 橫折豎橫橫豎豎橫橫橫折
基本信息
寫法:輒
繁體:輙
拼音:zhé
一般釋義:總是;就
繁體字:輒
漢字結構:左中右結構
造字法:形聲
簡體部首:車
輒的部首筆畫:4
總筆畫:11
筆順:橫折豎橫橫豎豎橫橫橫折
五筆86:LBNN
五筆98:LBNN
詳細字義
〈名〉
1.形聲。本義:車箱左右板上端向外翻出的部分,亦稱"車耳"。
2.同本義 [sides of a chariot,etc., that point downward at the front]
3.姓
〈動〉
1.專擅,獨斷專行,專權[act personally in all affairs; decide and act alone]
輒,專輒也。--《廣韻》
輒,遇事既然也。皆倚恃妄作之意。--《韻會》
臣輒敕主者及黃門令罷爽羲訓吏兵,以就第。--《三國志》
甘受專輒之罪。--《晉書·劉弘傳》
2.又如:輒代(擅自替代);輒行(輒自行使);輒爾(任意);輒悔(擅自反悔;隨便反悔)
〈副〉
1.立即;就[immediately]
飲少輒醉。--宋·歐陽修《醉翁亭記》
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東晉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 :"公(袁可立)一日視西城,有內璫殺人者,公輒按捶問抵罪。"
明 王時敏《煙客題跋·題自畫關使君袁環中》:"蓋時見公(袁可立子袁樞)墨瀋,不覺小巫氣索,欲下筆而輒止者數四。"
清·彭養鷗《黑籍冤魂》第二十四回:"此物非不可嘗,苟文人墨客,淺嘗輒止,用以悅性陶情,有何不可?"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八回:"三百人從柵內發矢,中者輒倒,陽越身中數箭而死。"
大風東來輒飄去,君復為構"煙雲萬頃亭"。--明·宋濂《看松庵記》
故有所覽輒省記。(因為迫切的要讀書,又得不到書,所以有看過的就記在心裡。所覽,所看過的書。輒,副詞,立即,就。省記,用心記住。省,深思。)--清·袁枚《黃生借書說》
又如:輒議蠲除(馬上商議取消或廢除);輒造(就來造訪;冒然造訪);輒斬(就殺;立即斬殺)
2.總是,每次[always]
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明·袁宏道《滿井遊記》
迨試而輒困。--《溫病條辨》敘
語及時事,輒顰蹙不答。--《明史·馬文升傳》
又如:動輒得咎
3.則[then]
地方百里之增減,輒為粟百八十萬石。--《漢書·食貨志》
相關成語
淺嘗輒止。淺:一點;輒:就;止:停止。略微嘗試一下就停止。比喻不肯下工夫深入鑽研。有時也用來形容不深入說明,點到為止。
動輒發怒。動:動不動。輒:就。即動不動就生氣的意思。
出處:《後漢書·南匈奴傳》:"臣等生長 漢 地,開口仰食,歲時賞賜,動輒億萬。"【宋】李綱《辭免知樞密院札子》:"臣本書生,進由庠序,以忠義自許,妄意事功,而性剛才拙,動輒多忤。"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佃戶曹二婦,悍甚,動輒訶罵風雨。"魯迅《書信集·致陶亢德》:"因為我其實不能幽默,動輒開罪於人。"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陟葉切《集韻》《韻會》陟涉切,$音敿。《說文》車兩輢也。
又《廣韻》專輒也。
又《增韻》忽然也。《韻會》每事卽然也。
又足疾也。《春秋·昭二十年》秋,盜殺衛侯之兄輒。《穀梁傳》輒者何,兩足不能相過也。齊謂之綦,楚謂之踂,衛謂之輒。
又姓。◎按《說文》從車耴聲。俗或作輙,非。
輒的書法
輒的書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