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路阳华 白露为霜

重定向页面
白露为霜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白露为霜》中国当代作家路阳华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白露为霜

二十四节气中的名字,我最喜欢的就是白露了。它带着一身的清凉来到人间,如一个淡泊的男子,冷傲,却又不失温润。而中秋总是和白露如影随形,就像一对行走在路上的夫妻,一前一后,从不靠近,却又终身相依。

“露从今夜白”。白露,带着对中秋的相思和禅意来到人间。你看那蒹葭苍苍中,这位痴情的男子,站在旷达静谧的原野,站在萧瑟潮湿的河岸,整夜整夜地望眼欲穿,整日整日地翘首企盼。或许,它是后羿,在等待他心爱的嫦娥;或许,它是玄宗,等待着再游月宫,品那“此曲只应天上有”的霓裳羽衣曲。

等待的过程中,白露,是珠圆玉润,清新透亮的。他固执而痴情,思念的眼泪化为清凉的露水,滋润了秋草,浸润了田野,催熟了果蔬,让人们在那潮湿的寒凉中体会到整夜整夜的相思之苦。他的心迹大地皆知,万物皆懂。

露水,是极其珍贵的,有不同的功效。据说,柏叶葛蒲上的露水可以明目,韭菜上的露水能去白癜风,草叶上的露水会使人的皮肤有光泽。而《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冷香丸,其中一味配方就是取白露那日的晨露配置而成。

而中秋却是不急不躁,缓缓前行的。就如一个赴约的女子,内心急躁,却神情淡然。在这行走的过程中,苹果越发的红了,葡萄越发的甜了,桂花越发的香了,红枣也越发的丰饶了。一切都瓜熟蒂落的时候,中秋终于来了。

我想,白露该是欣喜的吧!所以,我必须要在这个露水挂满草尖的清晨,去看看中秋,去看看白露。

在山间,在旷野,白露化作晨雾,轻柔的弥漫开来。它热烈地拥抱着这个姗姗而来的中秋。秋虫悄悄地的躲在山石后,狗尾巴草则羞涩地垂着头。小野菊打着哈欠睁开睡眼,又赶忙把花瓣一瓣瓣收拢。顽皮的野花藏在密密的草丛中,躲躲闪闪地探着头。

田野,经过一个春夏的耕作,经历了风风雨雨,经历了白露的浸润,在中秋到来时,骄傲地托出一片丰硕。红薯一路小跑,豆荚炸开了花,南瓜长成了车轮,玉米的樱子渐次黑红,萝卜顶着满头的绿发,等待它的归属。

在阳光出来时,白露化作水汽袅袅地飞升。“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那么,最热烈的等待,就是夜晚了。

2 在这个晚间,尘世的人们,也在为中秋的到来欢愉着,忙碌着。

中秋是团圆的,每一个人从城市的各个角落赶到一间叫做“家”的屋子。大家聚在一起,切菜的、炒菜的、洗瓜果的,摆月饼的,各司其职,忙得不亦乐乎。香喷喷的饭菜上桌,大家围坐桌前,斟酒举杯,说着祝愿,赏着圆月,生活的乐趣和中秋的圆满就都在这融乎乎的气氛和饭菜里了。

中秋是要有香烛的。有这么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是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于是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月下,香案上端端正正摆满月饼、瓜果。长辈燃起香烛,冲着月亮的方向,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许下美好的祝愿。我记着那个美丽的传说,虔诚地拜月。愿我,愿天下女子都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中秋一定是要有月饼的。那是“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大家以月饼相赠,寓为团圆之意。时至今日,它成了一份怀念,也成了一种风俗。其实,吃月饼真正的盛行,还是在明初。朱元璋起义成功,也就是因为把消息藏在了月饼里面,准确无误地传递了出去,在八月十五夜成功起义反元。于是朱元璋便在每年的这一天赐一些月饼、糕点给大臣和百姓。于是,吃月饼就盛行了。

我是不喜欢吃月饼的。记忆中,真正的中秋节,是那物以稀为贵的童年。虽然现在的月饼外表华丽,味道纷繁,但总让人觉得少了些什么,不像真正的月饼。我总是怀念儿时那一小块月饼,怀念那酥硬的饼皮,古朴的图案,还有母亲盈盈地笑脸。

对于远方的游子,中秋就是孤独的。他们对于家的思念,或许如吴刚伐桂,是郁郁不可终日的。中秋夜,他们应该是有酒的。 如李白,花间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那种孤独和美妙,是无可言说的。三分酒意时,和一曲霓裳羽衣曲,在月下与影子翩翩起舞,那种意境也是如仙如幻的。

3 子夜,中秋还是要回到白露那里去的。“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明晨,若你看到荷叶上滚动的露珠,那一定是白露了。但,中秋,终究会走的。就如七夕,牛郎和织女终究会离开的。如果你看到霜降时层层叠叠的白霜,请记得,它一定是白露的眼泪凝结而成的。[1]

作者简介

路阳华,金融从业人员。长治市作家协会会员。喜欢写作和体育。偶有文字发表于省、市级杂志、报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