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路有所思(王海燕)

路有所思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路有所思》中國當代作家王海燕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路有所思

晨光熹微,我沿着浦陽江堤岸走路鍛煉。

夜雨後的浦陽江畔,「山接青霄水浸空,山光灩灩水溶溶。風回一鏡揉藍淺,雨過千峰潑墨濃。」天,似碧如藍;水,顫動漣漪;風,輕揉淺藍……幾朵絲薄的雲兒,滑進一江春水中,一動不動,愜意地躺着。啁啾輕曳綠葉,俯身輕嗅沁雅野花。遠眺,仙華山層層深綠,恰似濃綠汁印染出的彩墨圖。

山之綠重,水之輕盈,雲之飄逸,花之馨香,鳥之清嚦,皆具江南綽約風姿,不由心生愉悅之情。

堤岸上,鍛煉的人漸漸多了起來,跑步的、散步的、打太極拳的、跳廣場舞的,當然也少不了遛狗的。一隻毛色閃亮的大金毛,眾目睽睽之下撒了一泡尿,揚長而去。主人快步跟在金毛後面。只要彼此歡喜,人遛狗,狗遛人,也並不要緊了。

行至豐安橋,蓮狀的隔水壩似乎抹了油,潺潺江水,嘩啦啦,猝不及防地跌了下去,懵了圈,打着旋,泛起潔白的水泡……平緩的江水中,墨綠色的水草,柔順地貼着江泥,似一片綠錦,似——枚春箋,嫵媚而動人。不遠處,一隻白鷺停在江石上,心旌蕩漾地看着那朵粉嫩嫩的月季花。

陽光小心翼翼地從一條細弱的柳枝中探出了頭。隨後,不動聲色地占領了一片草、一塊地、一棟樓、一江水、一座橋、一行人……旋即,世界便燦爛起來,連同行人的歡聲、笑語,也瀰漫着燦爛的味道。

豐安橋向西直行一段路,便是南平橋了。橋邊有一仿古涼亭,涼亭外,垂柳長條短葉翠濛濛,恰似錢枚詩云:「短長亭子短長橋,橋外垂柳一萬條。」一片攀出牆的朵朵紅色月季花,點綴在這滿眼的綠意中,分外妖嬈。

輕拂的江風帶走了身上的潮熱,我把些許酸痛的腳擱在石欄杆上拉伸,小憩一會兒再走。

舉目南平橋上,紅綠燈一刻不息地交替閃爍着,生怕耽誤了川流不息的車輛與行人。對於大多數的普通人來說,一輩子起早貪黑,付出艱辛與努力,就是想活着的時候,能過上幸福的生活而已。但有時候,付出與回報並不成正比,尤其是在這幾年新冠疫情的陰影之下,這點小小的願望,也是如此的遙不可及。火爆網絡引起世人共鳴的「世人慌慌張張,不過只圖碎銀幾兩。偏偏這碎銀幾兩,能解世間萬種慌張。」便是現今老百姓最真實的生活寫照了。

南平橋下,淤泥堵塞,一棵構樹被垃圾裹得猶如木乃伊般,疲憊不堪地站在江中。廢棄的橋墩上,一棵細柳樹倔強地站在上面,一條紅鯉魚畫在柳樹的倒影中。茅草茂盛,浮萍挨挨擠擠,深綠、淺綠、嫩綠,倒也雜而不亂。

忽耳邊響起幾聲蛙鳴,細細一看,一隻大青蛙正蹲在不遠處的茅草叢裡,認真地看着我。以示尊重,我也認真地看着它,認真地學它呱呱呱叫。不曾想,草叢裡隨即傳來一陣此起彼伏的蛙鳴,像是點燃了一串小碎炮。

我不禁啞然失笑,脫口而出辛棄疾的「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對於蛙鳴,我有一種油然而生的親切感,這源於兒時的農耕歲月

那個年代,鄉下的農家房子,大多緊挨着田間地頭。蛙鳴從春耕、播種、拔節、揚花、抽穗,呱呱呱,一波高過一波。尤其是夏季的雨後,以及繁殖期間,那連綿不絕的蛙鳴聲,與清風、明月、繁星一起,常常伴我入眠……蛙鳴,也成了農耕歲月留給我最深的記憶,也是一輩又一輩的農人們辛苦勞作的見證。而今,時代更替,歲月變遷,此興彼衰,曾經習以為常的蛙聲,亦漸行漸遠了。

休息片刻,陽光鬧騰起來,熱意漸甚。我快步行過南平橋、中山橋,往北拐個彎,到了和平橋的三岔路口了。

三岔口邊有一株高大的樟樹,疊翠的枝葉,輕晃着跳躍的陽光,皸裂的樹皮上覆蓋着青苔,灰綠相間,憑添幾分滄桑之意。

我忍不住駐足,虔誠地望着枝幹上那醒目的一個個疤口,一種感同身受的相惜之情剎那間湧上心頭。在時空的交集中,在彼伏的目光中,疤口便有了溫度,有了柔情……

曾經鮮活的樟樹枝椏,或被風雨,或被人為而生生地斷裂,形成了或大,或小,或凹,或凸,或深,或淺的疤口。在自然與人類面前,它無法掙脫,只有默默承受,默默自愈,那些疤口就是它最倔強的生命宣言。

人生如樹。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名利榮辱,就像這棵樟樹錯綜的枝椏,鋪滿了世間的角角落落。

周嶺在《認知覺醒》中說:「生命是由當下的一個個片段組成的,身心合一的片段組成的就是幸福專注的高質量人生,身心分離的片段組成的是分心走神的低質量人生。」而對於普通人來說,身心分離往往是人生常態。

為了生活,我們都需要背負責任和壓力,在面臨人生的選擇時,不管你是身不由己,還是心甘情願,你會斷掉生命之樹中那些貌似不重要的枝椏,如健康、尊嚴、信仰、旅行、陪伴、情感……而這些貌似不重要的枝椏,卻構成我們生命中最甜蜜、最真實、最重要的部分。但當時的你,一定會告訴自己,我別無選擇。

時過境遷,當你回首往事時,或許會感慨不已,「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的無情幻滅,真實的生活卻如作家米蘭·昆德拉所說:「生活,就是扛着痛苦的我,穿行人間。」那些曾經捨棄的不重要的枝椏,成了你人生中無法回頭的遺憾,甚至於傷痛,凝結成一個個生命的疤口,鮮活地刻在了我們的內心深處,陪伴一生。

帕斯卡爾說:「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面對遍體鱗傷的生活時,我欣賞蘇軾的「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欣賞李白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欣賞鄭板橋的「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他們用熱情、豁達、堅持、泰然,告訴我們,即使不易,但生活依然值得期待。我常以此自勉。

和平橋折北,穿過沙溪,至西山公園,向西行走十分鐘,便到了自己的工作室。一個半小時的路程,我仿佛思悟了半生……[1]

作者簡介

王海燕,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浙江省散文學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