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跋 拼音:bá 注音:ㄅㄚˊ 部首: 足 部外笔画: 5 总笔画: 12

五笔86:KHDC 五笔98:KHDY 仓颉:RMIKK 郑码: JIXS 电码:6405

笔顺编号:251212113544 四角号码: 63147 UNICODE:8DCB

目录

基本字义

bá   ㄅㄚˊ 翻山越岭:~涉。 踩,践踏:~前踬后(喻进退两难)。 文章或书籍正文后面的短文,说明写作经过、资料来源等与成书有关的情况:~文。~语。序~。

英汉互译

cross mountains postcript

方言集汇

粤语:bat6but6 客家话:[海陆丰腔]pat8bat7[梅县腔]pat8[陆丰腔]pat8[客英字典]pat8[客语拼音字汇]pad6[宝安腔]pat8[台湾四县腔]pat8bat7

详细解释

跋 bá 〈动〉

(形声。从足,犮( bó)声。本义:草中行走,越山过岭) 同本义 [climb over mountains]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左传·成公十三年》 跋涉山川,蒙犯霜露。——《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大夫跋涉,我心则怃。——《诗·鄘风 ·载驰》 又如:跋援(犹攀登);跋履(登山涉水) 扭转 [turn round] 跋马望君非一度,冷猿秋雁不胜悲—严武《巴岭答杜二见忆》 又如:跋马(勒紧马绳,使马回转) 踏,踩 [stamp] 又如:跋浪(踏浪;破浪);跋足(踮起脚跟) 见“跋扈”

词性变化

跋 bá 〈名〉

火炬,火把 [torch]。如:跋烛(快要点完的蜡烛) 通“茇”。 [草烛的]根部。泛指东西的底下部 [root;base] 烛不见跋,尊客之前不叱狗,让食不唾。——《礼记·曲礼上》 烛尽见跋。——《聊斋志异·邵女》 文体的一种。附在正文之后。即后序 [postscript] 后人题跋多盈巨轴矣。——《梦溪笔谈》 又如:跋尾(题写文字于书卷之后)

《康熙字典》

《酉集中》《足字部》 ·跋 ·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5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蒲撥切,音魃。《說文》蹎跋也。《玉篇》跋,行貌。《詩·鄘風》大夫跋涉。《傳》草行曰跋,水行曰涉。《釋文》韓詩云:不由蹊遂而涉曰跋。 又《詩·豳風》狼跋其胡。《傳》跋,躐也。 又《類篇》本也。《禮·曲禮》燭不見跋。《註》跋,本也。《疏》本,把處也。 又《前漢·揚雄傳》跋犀犛。《註》張晏曰:跋,躡也。師古曰:反戾也。 又《後漢·崔駰傳》黎共奮以跋扈兮。《註》跋扈,强梁也。 又《篇海》足後爲跋。故書文字後曰跋。 又姓。《五代名畫補遺》跋異,汧陽人。 又《集韻》《正韻》北末切,音撥。義同。 又《集韻》博蓋切,音貝。與同。詳字註。 又《韻補》叶蒲麥切。《蘇軾·趙康靖公銘》遂授以政,歷佐三葉。濟于艱難,不疐不跋。

说文解字

《卷二》《足部》 ·跋 蹎跋也。从足犮聲。北末切

English

go by foot; epilogue, colophon[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