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新浪網 的圖片

趙孟介壺銘》是中國漢字里的一個名詞術語。

隨着社制度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中國的漢字也在不斷演化着,從最初的甲骨文[1]漸漸發展到了小篆[2],後來文化進一步發展後,才出現了」漢字」這種說法。

目錄

名詞解釋

東周以後,銅器銘文逐漸移到器表,與花紋圖案、浮雕裝飾相結合,成爲器物美的組成部分和欣賞內容之一。這就對文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適應新的審美需要。於是增加字形線條的美感,使之富於裝飾性,即成爲春秋戰國時代正體篆書注重風格變化的主要動力。另一方面,刻款開始流行,它以加工方便、文字更具有書寫的美感而風靡各國,體勢修長、線條婉曲的金文大篆隨之脫頴而出並成爲時尙。晉國的《趙孟介壺》銘文就是這種文化背景之下的產物。銘文單行排列,字勢縱長修美,高雅端莊,亭亭玉立,風姿翩然。其線條柔韌婉通,瘦如鐵線,再輔之以粗細變化,旣避免了單純,又具有手寫篆體的頭重尾輕的筆意,精麗非常。作品有着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般的英姿,全無小家碧玉似的俗媚,非錦綉之心、精深之藝,無以爲此。《書譜》云:「質以代興,妍因俗易」,「馳騖沿革,物理常然」。《趙孟介壺》書法風格的確立生動地證明了這個眞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