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赵县,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古称赵州,地处石家庄市区东南40公里,总面积为675平方公里,总人口61.3万(2017年),辖11个乡镇、281个行政村。县府驻赵州镇。汉为平棘县,晋为赵国,北魏置赵郡,曾为赵州治,隋改为赵州。1913年改为赵县。赵县历史悠久,文物众多,共有文物保护单位21处。

县境位于河北平原,光热充足,地下水丰富,利于井灌,又有石津渠灌溉之利,一年四季分明,春秋两季时间短,夏冬两季时间长。东部为沙质褐土,适于雪花梨生长。赵县农业发达,玉米、小麦是主要粮食产品。特产雪花梨俗称象牙梨,个大,皮薄、汁多、含糖分高,成熟后洁白如雪,故名,是河北省大宗出口的优质水果之一。

2018年12月27日,经河北省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灵寿县、赵县、阳原县县城为河北省园林县城[1]。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2]

目录

自然地理

地质地貌

赵县地处太行山东麓中段的山前冲积平原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开阔平坦。西部海拔高度46.6米,东部海拔高度33.9米,地面坡度约为1/1500至1/2500,相端相差12.7米,受地形、气候变易、河流改道等因素影响,赵县土壤为褐土地带,全县99.7%的土壤属褐土类。

河流

境内古代河流纵横,水量丰沛。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境内尚存洨河、沙河、冶河、汪洋沟、石津渠。除洨河因有石家庄市排出的污水流入常年有水外,其余均为季节河。

洨河源自鹿泉、井陉两县接壤的五峰山,由西北向东南流,自栾城县龙门村南入赵县境,经北王里、新寨店、赵州镇、王西章4个乡镇22个村庄,流入宁晋县境内,赵县境内河段长20.3公里,流域面积223平方公里。河道曲直、宽窄变化不大。其流量年际内变化较大,汛期流量曾达1390立方米/秒,排洪能力665立方米/秒,枯水期流量较小。

石津干渠从藁城市自北向南穿过赵县东部,流入宁晋县,境内总长12.834公里,东西向的分干有两条,从干渠引水出县境,总长分别为3.5公里和6.5公里。年平均引水1558万立方米,浇地20.9万亩次。

气候

赵县属东部季风气候区暖温带半湿润地区。一年四季分明,春秋两季时间短,夏冬两季时间长。春季多偏南风,夏季炎热,高温多雨,初秋多连阴雨,中秋天高气爽,冬寒干燥少雪,多西北风。气候条件适宜多种温带农作物生长,适宜发展农业、林果业。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赵县全境面积675平方公里,2011年末全县耕地面积48151.21公顷,人均耕地1.228亩,比2010年人均耕地1.23亩减少0.002亩,土地资源较为缺乏。

水资源

赵县水资源主要由地下水、过境水和大气降水三部分组成。大气降水是唯一的自产水源。地下水的补给主要依靠降雨入渗、河渠入渗、侧向补给、田间水回归四项。过境水包括石津干渠季节性过水和洨河污水,洨河污水由于严重污染,不算做水资源。实际过境水只有石津干渠水。根据赵县第二次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可知:赵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6263.3万立方米,多年水资源利用量12509万立方米。地下水动态。

矿产资源

境内矿产资源品种较为贫乏。华北石油在大马村、宋城村钻探,探明地下埋藏有丰富的硫化氢天然油气,现封井待采。在赵州镇、高村乡、沙河店镇、王西章乡沿洨河两岸的25个村庄有油井120口。

人口民族

人口

2009年底,赵县有583494人。其中男性301986人,女性281508人。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17‰。其中赵州镇人口67888人,韩村镇人口47321人,新寨店镇人口31751人,沙河店镇人口34170人,范庄镇人口24501人,南柏舍镇人口38958人,北王里镇人口43372人,前大章乡人口43518人,高村乡人口42169人,王西章乡人口27953人,谢庄乡人口69714人。

民族

截至2009年底,全县人口以汉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以上,有少数民族17个,计339人,其中蒙古族99人,回族39人,藏族12人,维吾尔族12人,苗族18人,彝族22人,壮族27人,布依族6人,朝鲜族29人,满族33人,侗族4人,瑶族6人,土家族6人,哈尼族11人,景颇族1人,土族2人,俄罗斯族1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06%。

经济

工业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东部突破的战略要求,赵县工业园区已晋身第一批省级工业聚集区,生物产业园被确定为石家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园区。全县已经形成生物医药、化工、纺织印染、造纸包装、食品调味品、机械零配件制造等特色产业。截至2012年,全县拥有淀粉及深加工企业36家,淀粉生产能力150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10,并拥有40万吨液糖、16万吨结晶糖、10万吨山梨醇、600吨阿维菌素生产能力,行业年收入40亿元。淀粉产业集群被列为省级重点产业集群。行业龙头企业利民集团和兴柏集团被列入全国淀粉20强企业、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纺织印染产业是石家庄市重点产业集群,拥有70余万锭、3万台织布机,年生产棉纱5万吨,棉布6亿米、加工色染漂布2亿米,行业年销售收入近30亿元。造纸包装产业拥有亚洲单机规模最大的河北华泰纸业公司。统万珍极公司是长江以北最大的调味品生产企业。

农业

全县粮食常年播种面积107万亩以上,玉米、小麦是主要粮食产品,年总产量60万吨以上。赵县相继与中科院、中国农科院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优质专用粮食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2006年以来五次被评为全国先进。赵县雪花梨已有2000多年栽培历史,以“大如拳、甜如蜜、脆如菱”之美誉载入史册。截至2012年,已有种植面积25万亩,年总产量5亿公斤,曾荣获国际林博会金奖、中国名优梨金奖、中华名果、中国雪梨王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全县拥有梨果机制冷库1362座,贮藏能力4亿公斤。全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认定面积达到11万亩,食用菌栽培面积达到400万平方米以上。

社会

教育

截至2012年底,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99所,共有在校生75343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以县为主”的教育方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的,不断加大对教育工作的投入力度,先后顺利通过了省、市教育督导评估验收。

卫生

2012年,全县拥有县级医疗卫生机构3家,乡镇卫生院16所,农村卫生室281所,民营医疗机构4家。新农合制度运行规范,2012年参合人数46.4万,参合率97.43%。城乡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已建成4家县级敬老院,拥有床位710张。

宗教

赵县是一个宗教大县,是河北省宗教工作重点县之一,县内有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五教俱全。截至2012年底,信教群众4.6万人,分布在全县16个乡镇、办事处的210个村庄,正式登记备案的宗教活动场所73个。

民俗文化

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众多,其中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就达7项,包括范庄龙牌会、南寺庄背灯挎鼓、赵州扇鼓、梅花调、何庄武狮、五道古火会、赵县道情。

其中,《赵县道情》是分布于赵县东部的一种说唱艺术,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表演形式为双人说唱,器具为筒子、串板、架子鼓、长板等,类似于现代评书,具有深厚的地方特色和艺术价值;《赵县五道古火会》属民俗类项目,是该县杨家庄村特有的一种民间信仰,流传年代久远,所供奉神像保存完好,个个神采熠熠,栩栩如生,古火会还延续了每年正月十五放焰火保平安的习俗;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项目《何庄武狮》兴起于明末清初,将武术与舞狮绝妙融合在一起,在当地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旅游文化

赵县共有文物保护单位21处,其中国保文物有安济桥、永通桥、陀罗尼经幢、大观圣作之碑、柏林寺塔,省保文物有各子汉墓群、宋子城遗址、宋村商周遗址、许家郭汉墓、禅林寺舍利塔、李宪墓,另外还有1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柏林禅寺

柏林禅寺坐落在河北省赵县县城(古称赵州)东南角,与“天下第一桥”赵州桥遥遥相望。它最早建于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古称观音院,南宋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禅院,自元代起即称柏林禅寺。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座古刹虽几经兴衰,却仍然香火绵延、高僧辈出。据僧传记载,著名的译经大师玄奘在西行印度取经之前,曾来此从道深法师研习《成实论》。晚唐时,禅宗巨匠从谂禅师在此驻锡四十年,大行法化,形成影响深远的“赵州门风”,柏林禅寺因此成为中国禅宗史上的一座重要祖庭。

金代,这里一度改为律宗道场,曾有五代律宗大德在此弘扬戒律达五十年。最有名的是诠宗律师。金朝末年,法传临济正宗的归云志宣禅师主持法席,柏林寺由此革律为禅,宗风大振。归云禅师平生主持七所名刹,望重当时,截止北京西郊潭柘寺尚存其舍利塔;元代,这里先后有圆明月溪禅师、鲁云行兴禅师,都是宗门大德,柏林寺由兹气象恢宏,成为燕赵一带的佛教中心;明清两朝,中央朝廷管理赵州地区佛教事务的机构——僧正司设在柏林寺。当时柏林寺的住持往往同时兼任僧正司僧正。近百年来,柏林禅寺屡遭劫难,殿堂、经像荡然无存。到1988年这里重新进驻僧人时,只有赵州禅师舍利塔及二十余株古柏。

赵州桥

赵州桥坐落在河北省南部的洨河上,又名安济桥。赵州桥建于隋代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桥长64.40米,跨径37.02米,券高7.23米,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跨径最大、建造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赵州桥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将安济桥选定为第12个“国际历史土木工程的里程碑”,并在桥北端东侧建造了“国际历史土木工程古迹”铜牌纪念碑。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空心小孔,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没有小拱的称为满肩或实肩型)。

赵州桥建成已距今1400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的7.6级地震,邢台距这里有40多公里,这里也有四点几级地震,赵州桥都没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3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1963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据记载,赵州桥自建成至今共修缮9次。

永通桥

永通桥又名小石桥此说法是相对于赵州桥而言的,赵州桥在当地又称大石桥。

小石桥的建造在唐代永泰年间(765--766年),是继赵州桥之后赵州大地出现的又一座单孔弧形敞肩石拱桥。它东西长34.5米,宽6.63米,拱脚宽6.95米,高6.29米,由20道拱圈砌筑而成,比赵州桥少了8道。跨径23.48米,净矢高5.14米,桥面坡度为百分之三,近乎水平。小石桥不但承袭了赵州桥的所有优点,还与时俱进地有了新的发展。桥的大拱与小拱之比均大于赵州桥,桥体上四个小拱的加大和抬高不仅令桥面更加平坦,便于交通,而且节省石料,减轻了自重,更加利于行洪。这一改进奠定了它在世界桥梁史上的地位。

陀罗尼经幢

陀罗尼经幢位于赵县城内南大街与石塔路相交的十字路口处,这里原是唐代开元寺的旧址,经幢为开元寺的建筑物,后寺废而经幢仍存。因幢体刻有陀罗尼经文,故称“陀罗尼经幢”。这座经幢全部用花岗岩石雕琢叠砌而成,外观造型酷似塔,所以当地俗称“石塔”。赵县古称赵州,其标准称谓应为“赵州陀罗尼经幢”。

历史名人

李嘉佑,唐代诗人,字从一。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天宝七载(748)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