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丝路的源头 许清清
重定向页面重定向至:
作品欣赏
走进丝路的源头
七月流火的季节,走进渭河之滨。或许是因为秦始皇的霸气与项羽的悲壮,或许是因为大唐的盛世繁华,千百年来,这片神奇的关中土地,成为中国历史中一篇让人渴望阅读的大散文,古朴、厚重、优美、雍容,深深地嵌在唐诗的意境里。巨浪翻滚的渭河,满目生机的绿意,迎接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远方来客。渭南、蒲城——将相的故里,《丝路新散文》的文友们在它的诞生地相聚,我们走进了这篇“散文”的第一个段落。
旅途中在同一车厢里遇到了电话里相约的庞宇真老师,初次相见却同时认出,她的《那一抹祖母绿》映在我的心镜里。宾馆的前台,肩上有人轻轻一拍:“许老师!”回头看一脸满月、笑颜如花,“刘姥姥!”我居然情不自禁地叫出了大家对执行主编刘莉老师的这个爱称。晚宴间,周岑岑、袁明秀、王淑萍、张引娣、肖萌……几十个老师欢聚一堂,秦腔、信天游唱出了陕西人的热情与豪放。
记得仇媛媛在一篇文章里写道:“文化沙龙就是文化的盛宴,每个人都要借别人的火光将自己擦得更亮。”或许,这就是我们千里迢迢的目的之一。获奖老师们的美篇在我的心里此起彼伏,陕西省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柏峰老师的报告《当代散文创作的审美起点与艺术追求》一针见血地分析了当代散文存在的问题并指明了方向。著名陕西散文家高亚平老师讲到的“读书与写作”;《延河》资深编辑姚逸仙老师从编辑生涯中挖掘出散文的“文贵情深”。这一切都成为我珍贵的“收藏”。
渭南蒲城的风水宝地,埋葬着五位大唐帝王。走在金粟山寂寥的泰陵,想那创开元盛世的李隆基,一世独领风骚、享尽风流,也只能是带着痛失贵妃的绵绵遗恨长眠于此,纵然是依山傍水、一望无际,終不过一把黄土无绝期。
走进蒲城杨虎城将军的故居,“兵谏一篇留浩气,铁窗半世亦英雄。”门楣上的一副对联,写出了一曲西安事变的史诗传奇。从大秦到抗战,从长安到西安,这片土地承载着一个民族历史变迁的沧海桑田,汉唐都城的古韵与历代故事传奇让多少人魂牵梦绕。
有幸与叶子妹妹结伴,循着这篇“散文”的句子走进西安古城。无数次在心里勾勒出自己想象中的盛世长安,更多的是大唐王朝的万国朝圣,是李白笔下的“云想霓裳花想容”。然而,从蒲城走进华清宫,对杨将军的崇敬却远远超越了李杨的生死绝恋。唐玄宗废政贪欢的华清池,早已是莲花海棠无凝脂,满池祸水成云烟。兵谏亭前旭日初照,当年张杨在此逼蒋停止内战“义举煌煌彪史册,赤诚默默送晨昏。”才换来国共联合抗日,赢得大国独尊。张学良一生“囹圉”,杨虎城血洒重庆,两位传奇人物的壮举光耀中华,让美丽的骊山平添英雄豪气!
如此感受,似乎颠覆了华清宫的传统意象,这也只能怪蒋介石踏长恨歌、觅羽衣舞,让这催生浪漫、演绎爱情的骊山,留下现代历史转折的烽烟与血痕。周幽王于山顶的烽火台,燃烽火、戏诸侯,只为博得褒姒一笑。骊山脚下的温泉滋养了历代帝王的腐败,成就了这里雕梁画栋的回廊殿堂、碧水环绕的潋滟妩媚,也挑逗了历代文人对垂柳深处的探幽之作。然而,任何沉湎于肉欲享乐的爱情终将会成为千古遗恨。
兵马俑,已成为西安乃至中国一张巨大的名片。走进一号展坑,气势宏大的兵俑、马俑、战车、列阵,坑道、黄土似乎绵延不绝地向你走来,让人感觉走进一种金戈铁马的古老震撼!秦始皇——千古一帝,一个十三岁登基的少年天子,该长出多么强大的信念,才能成就六合归一的霸业,呼八面来风,无往而不胜!秦统一文字,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奠基,为泱泱大国的历史长卷开创了先河,创立了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制……权利的至高无上,滋养了始皇帝如此强大的贪婪?还是壮志未酬的不甘导致对死亡的恐惧?让他事死如事生兴建起这奢华而浩瀚的殡葬军阵。七十二万子民三十九个春秋的鲜血与泪水构筑起的这座庞大陵墓,埋葬的只不过是“大秦王朝千秋万代”的“一枕黄粱”。
那些兵佣根据无数个将士的相貌塑造而成,千人千面栩栩如生,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微笑的表情,我无法用现代的思维去理解他们,是封建意识里对帝王忠诚引起的伴君荣耀,还是对解甲归田、共享一轮秦月的憧憬?
秦始皇十年征战统一,秦王朝仅15岁而毙命。“死”得太过奢华透支了一个王朝的寿命,倒不如一个女人的无字碑来得精明。武则天看透了一切:做得人上人滋味又如何?正如李治所说“皇帝是一个苦差。”也许她太累了,无字便是“请勿打扰”是对、是错、自有后人评说。秦皇陵前思绪万千,最是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为人民鞠躬尽粹,一把骨灰抛江海,留取丰碑在民心!“无我”便是永恒。
西安,这个核心的“段落”,用唐诗的意蕴写下13个王朝的繁盛与苍凉。它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大雁塔位于慈恩寺内。唐永徽三年,大唐高僧唐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而成。这个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与华夏文化的融合,象征着大唐气势磅礴的开放与包容。夜色中,大雁塔文化广场的音乐喷泉,演绎了这座古都最绚丽的动态璀璨。大型的喷泉池成阶梯式上升直至雁塔脚下,喷泉池外,唐诗园林区的灯光亮起,霓虹闪烁、五彩灵动。庄严大气的大雁塔门洞里透出橘黄色的灯光,与矩形喷泉广场的池水拉开了幽远的历史景深。翘首以待的市民与游客人头攒动,晚九点,一曲《雁塔鸣钟》的音乐响起,渺远的钟声传来,洞箫、古筝、竹笛的音律特色,带着盛世的唐风古韵弥漫而来,彩色泉水喷涌而起,万练舞动、溢彩流云。庞大的白色背景喷泉缓缓涌动,像一行行唐诗流动着古典的韵律;主景泉水随着音乐悠然起舞,似彩色的榴火跳跃摇曳;娇粉色的泉水喷出朵朵莲花,绽放着迷人的婀娜;黄、绿、蓝、紫,像纤柔的舞女旋动着柔软的腰肢,七彩的“纱裙”飘出万种风情;一曲《水幻大唐》如“霓裳羽衣”再世;一曲《丝绸之路》六十多米高的水柱昂扬而起,万马奔腾的气势里阵阵驼铃……一弯新月挂在柳梢,今日的长安,却再难寻觅“万户捣衣声”,它集现代、古典、高贵、平实于一体,一座长安城,多少繁华梦!
跟叶子夫妇一起漫步在古城墙脚下,感受着它的古朴厚重。城墙上残留的弹孔炮痕,诉说着朝代更迭的血雨腥风;抚摸着它的粗粝与沧桑,每一个砖缝都会触碰一个历史故事。回首望去,钟楼的灯光在人流的涟漪里闪烁,旅游业的兴旺让古城长夜无眠。
不经意间,一个典雅的“古城墙书屋24h”在眼前一亮,它特有的格调让我们不约而同地走了进去。一阵凉爽带着墨香扑面而来,不过20平米的小小书屋却是三层的结构,屋顶和栏杆上的绿植让人感到惬意的生机;墙壁的树杈形木板装饰上,整齐的新书依势而站立成不同的姿势,楼梯侧面的墙上次第而上挂着四副梅兰竹菊,拐角处十分协调地点缀几块放书的吊板,二楼门套的侧面书写着一副对联:“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二楼和三楼的书架前坐着看书的人,安静得出奇。我回身下望,一个约十岁的小女孩正在楼梯上附着母亲的耳朵窃窃私语。一袭素裙的叶子,远远地给我一个优雅的背影,痴痴地看着书架上的书,旁边的一幅字画“茶能醉人何须酒,书更香我不须花。”一切都是那样雅致,那样繁而不乱得恰到好处,透着主人的别具匠心。突然想起柏峰老师讲到的“繁荣与喧嚣”任何繁荣都离不开与喧嚣共存的宿命,几天来行走在鼎沸的人群里,感受着双重的灼热。在这样一个宁静的处所停下脚步,感受古城的别韵,正像生命的旅程中用书香滤去途中的尘埃与浮躁。
再看一眼车窗外的古城,火车启动,耳边响起白老师豪放的秦腔;姚、袁两位老师火辣辣的信天游;栢峰老师浓重的陕西口音:“作为时代精神的书写者……同样站在更高层次的文化起点上,要充分认识到……”匆匆一顾的西安之行,只不过这片土地的冰山一角,行囊里已是满满旳厚重,让遗憾成就留恋,让念想牵系重逢。再见了,关中大地!这篇厚重的“散文”岂能一次读懂![1]
作者简介
许清清,1954年11月出生于河北省井陉县胡家滩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