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赫哲族中國東北地區一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同江縣、饒河縣、撫遠縣。少數人散居在樺川依蘭富饒三縣的一些村鎮和佳木斯市。

赫哲族

目錄

起源和歷史 [1]

赫哲族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民族。其先民很早就生活在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的三江流域。隋、唐時期的「黑水」是他們的祖先。過去住北海邊,後來南遷。遼、金時期,赫哲族先民所屬區域為五國部。元朝時期,隸屬於遼陽行達路。明朝時期,赫哲地區歸屬奴爾干都司。清初,赫哲族居住的區域為「呼而哈部」、「窩集部」、「瓦爾喀部」、「使犬部」和「薩哈連部」。清朝初年第一次出現「赫哲族」名稱。歷史上曾因穿魚皮衣和使犬,而被稱為「魚皮部」和「使犬部」,是我國北方以捕魚為主兼事狩獵和使用狗拉雪橇的民族。

宗教信仰 [2]

赫哲族信奉薩滿教,認為世上萬物皆有靈,赫哲人認為天神(赫哲語:巴哈恩都力)是最大的神,掌管天下所有事,天神的供奉在族長家裡有固定的位置,供奉天神的儀式是在有大型瘟疫來臨或災難來臨或者是獲得豐收時才舉行。供奉時要擺上供品,由一位道法高深、德高望眾的薩滿主持儀式。

服飾特點 [3]

由於特殊的生產生活方式和特定的自然生存環境,赫哲族人早年的衣服、被褥多用魚皮和獸皮縫製,但因人們的居住區域不同,所用的原料也有所區別。

赫哲族:分布在黑龍江省的三江流域,那裡山林密布,江河縱橫,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漁獵生活給赫哲族人服飾打上特別印記,他們早年的服裝的主要原料是魚、獸皮。赫哲族形成了以獸皮、魚皮製作服裝的傳統。赫哲族的魚皮服飾文化是世所罕見的,熟制魚皮,製作魚皮線的技術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製作出來的魚皮服飾具有防水、抗濕、輕便、耐磨等諸多特性。

建築特點 [4]

「夏天住昂庫,冬天住地窨」說的就是赫哲族兩種比較古老的居住形式:穴居式的較為固定的住所——地窨和臨時性的可移動住所——昂庫。

地窨,又稱地窨子,赫哲族為「胡日布」,主要是冬季寒冷時固定住所。基本建造方法是:往地下挖三尺左右深的長方形土坑,大小寬狹根據人口而定,然後在土坑中間、前、後立起柱腳,架上檁子。檁子用椽子固定,椽子下邊架在挖的坑邊上,上邊釘在檁子上,成「人」字形架。再在上面鋪好笤條和草,培上五六寸厚的土即可。門開朝向陽面,門旁有個簡單的窗戶,早年窗戶用去鱗的鰱魚皮糊上,後來才改用紙,噴上魚油,顯得亮堂而結實。屋內有的搭鋪,有的搭炕。這種地窨在冬天十分暖和,但頂多可住兩年、一般只住一年而後在下一個冬天之前重蓋。

傳統節日 [5]

「河燈節」是赫哲族的民間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世世代代靠捕魚為生的赫哲人都會在這天放河燈、祭河神,以此來祈禱、祝福族人平安、捕魚豐收。

鹿神節來源於赫哲族早年對虎神的崇拜,把獵物豐收以寄託於虎神的保佑,逐漸形成具有民族特點的風節。每年九月九,赫哲族就要過鹿神節。目的是為了祭把虎神,慶祝出獵順心如意,祝賀部族人丁興旺。因為祭虎時全村要跟着薩滿跳鹿神舞,故又稱鹿神節。

烏日貢節是赫哲族人一個新生的節日,誕生於1985年。"烏日貢"意思為娛樂或文體大會, 每兩年舉行一次,一般在農曆五、六月間舉行,歷時三天。節日的內容豐富多采,除了各種 民族體育競技活動,還有最熱鬧的群眾性的聚餐宴飲活動。

飲食文化 [6]

以魚類為主要食品的赫哲族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食魚文化」。除了曬魚乾、將魚片燒熟的烤魚乾、炸魚塊、將魚肉去刺粉碎後翻炒成肉鬆的炒魚毛、曬魚子等特殊加工的食品令人唾涎欲滴以外,赫哲族的生制魚食品也別具風味。其中,最有特色的「剎生魚」就有「刨花魚」、生拌魚絲、蘸魚片、生拌鰉魚鼻翅等各種花樣。其中尤以「刨花魚」和生拌魚絲最受歡迎。

赫哲族的燒烤飲食也別具特色,在河畔沙灘或深山老林之中,架起火堆,把魚分半切片,或用樹枝把動物的肉塊穿成串,放在火上燒烤,當魚片、肉塊逐漸變色,發出一股誘人的香味。

相關視頻

赫哲族舞蹈詩劇


參考資料

  1. 赫哲族的歷史文化 祥安閣風水網,2015-09-15
  2. 赫哲族宗教信仰——薩滿教  中國網,2009-03-06
  3. 赫哲族的服飾特點有哪些? 360星座網,2015-07-09
  4. 赫哲族房屋的特點是什麼? 新浪,
  5. 赫哲族的傳統節日與風俗習慣 起名網,2019-06-02
  6. 赫哲族飲食文化 祥安閣風水網,2015-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