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赫
拼音; hè
部首; 赤
五筆打法; FOFO
筆畫數; 14
筆順編號; 12132341213234
倉頡代碼; GCGLC
四角號碼; 44231
Unicode碼; U+8D6B
組詞; 赫然
詳細解釋; 形
1、會意。從二赤。火赤。泛指赤色。
紅如火燒。亦泛指火紅色〖red〗
赫,火赤貌。--《說文》
赫如渥赭。--《詩·邶風·簡兮》
2、顯耀。
以赫厥靈。--《詩·大雅·生民》
又如:赫奕(顯耀盛大的樣子);赫剌剌(威武顯赫的樣子);赫耀(顯赫)。
3、顯盛。
赫赫楚國,而君臨之。--《國語·楚語》
又如:赫奕(光彩燦爛的樣子);赫奕(顯著盛大的樣子);赫張(聲勢盛大的樣子)。
4、炎熱熾盛。如:赫炎(大火燃燒的樣子);赫晞(炎暑熾盛的樣子)。
5、光明。
赫,明也。--《小爾雅·廣詁》
6、勃然大怒。
王赫斯怒。--《詩·大雅·皇矣》
又如:赫咤(憤怒嘆息);赫怒(憤怒);赫斯(帝王盛怒貌)。
動
1、恐嚇。
反予來赫。--《詩·大雅·桑柔》
又如:赫詐(恐嚇詐騙)。
2、使感到驚奇、震駭或恐怖。
伐恩恃權,震赫中外。--《新唐書》
3、分裂,支解。
凡使十二神追惡凶,赫女軀,拉女干,節解女肉,抽女肺腸。--《後漢書》
名
1、姓。赫姓。如:赫連(複姓)。
2、物理學名詞赫茲的簡稱。如:千赫。
常用詞語
赫赫有名、赫然、顯赫人物、嵬嵬赫赫、聲勢顯赫、電赫、哥德巴赫猜想。
字源演變
會意字,從二赤,會赤色熾盛之意。本義為赤色熾盛。《說文》:"赫,火赤皃。"段玉裁本改"火"為"大",並注:"大,各本作火,今正。此謂赤,非謂火也,赤之盛,故從二赤。" 《詩·邶風·簡兮》:"赫如渥赭,公言賜爵。" (舞師臉色紅潤如赭染,公爺賜酒一大杯)毛傳:"赫,赤貌。"由赤色熾盛厚重引申為顯著、顯赫、顯耀,又為大怒、盛怒,又為盛大、興盛、熾盛;由顯著、顯耀引申為明亮。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正韻》呼格切《集韻》《韻會》郝格切,$音煂。《說文》火赤貌。《博雅》赤也。《詩·邶風》赫如渥赭。《傳》赫,赤貌。
又《詩·大雅》王赫斯怒。《箋》赫,怒意。
又《詩·大雅》赫赫炎炎。《傳》赫赫,旱氣也。
又《詩·大雅》赫赫明明。《傳》赫赫然盛也。
又《屈原·離騷》陟升皇之赫戲兮。《注》赫戲,光明貌。
又《小爾雅》赫,顯也。《前漢·軰忠傳》使者所過,威權翕赫。《張九齡詩》茲邦稱貴近,與世常重赫。
又《李白詩》烜赫耀旌旗。
又《廣韻》赫,發也。
又姓。
又赫連氏,複姓。
又《集韻》虛訝切,音罅。與嚇同。《詩·大雅》反予來赫。《傳》赫,炙也。《箋》口距人謂之赫。《釋文》毛許白反,鄭許嫁反。莊子所云以梁國嚇我是也。
又《韻會》施只切,音釋。《爾雅·釋訓》赫赫,迅也。《釋文》赫音釋。
又《前漢·孝成趙皇后傳》赫嗁書。《注》鄧展曰:赫音兄弟鬩牆之鬩。應劭曰。赫蹏,薄小紙。晉灼曰:今謂薄小物曰鬩蹏。《類篇》或作爀。亦作䓇、焃。
又《韻補》葉鬩各切。《荀勖大會行禮歌》明明天子,臨下有赫。來格祈祈,邦家是若。 《正字通》火炙、日暴皆曰赫。《說文》專訓火赤泥。
經籍籑詁
~赤也【廣雅釋器】○~赤貌【詩峑兮】~如渥赭傳○~顯也【詩生民】以~厥靈傳又【小爾雅廣言】○~明也【小爾雅廣詁】○~~明也【廣雅釋訓】○~~盛貌【詩出車】~~南仲傳又【漢書成帝紀】集注【五行志下之上】集注○~然盛貌【文選高唐賦】巫山~其無疇兮注○~~然盛也【詩常武】~~明明傳~~ 業業傳○~戲盛貌也【後漢張衡傳注】○~戲炎盛也【文選西京賦】叛~戲以輝煌薛注○~戲盛貌【文選思元賦】羨上都之~戲兮舊注○~~顯盛也【國語楚語】~~楚國而君臨之注又【後漢郎顗傳注】○~~顯盛貌【詩節南山】~~師尹傳○~~明盛貌也【孝經】~~師尹注○~戲光明貌【離騷】陟升皇之~戲兮注○~虛也【太元爭】~河臞注○~恐也【詩大明】~~在上釋文○~炙也【詩桑柔】反予來~傳○~覺也【廣雅釋詁四】○~怒也【廣雅釋詁二】○~怒也~發也【方言十二】○~怒意【詩皇矣】王~斯怒箋○~~濯濯迅也【爾雅釋訓】○~~旱氣也【詩云漢】~~炎炎傳○~~明著之迅【爾雅釋訓】孫注○~有明德~~然【詩淇奧】~兮咺兮傳○~然已支解之貌【公羊宣六年傳】則~然死人也注○~兮咺兮威儀也【爾雅釋訓】○~胥氏古之帝號【後漢王充王符仲長統傳注】○~音兄弟鬩牆之鬩【漢書外戚 2797傳下】集注引鄧展○䓇與~同【晉書音義上】○~字或作擊【漢書外戚傳下】集注○【詩桑柔】釋文~本作嚇○【詩江漢】~~明明釋文~本作爀○【孝經】釋文~本作赤○【爾雅釋訓】釋文~本作奭○【莊子馬蹄】夫~胥氏之時釋文~本作䓇○【漢書古今人表】高~【呂覽義賞】作高赦○【莊子馬蹄】~胥氏釋文作䓇胥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