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赤頰黃鼠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赤頰黃鼠(學名:Spermophilus erythrogenys)為松鼠科、黃鼠屬的動物。赤頰黃鼠為體型中等黃鼠,尾甚短,後足掌裸露,體軀背面從頭頂至尾基一色沙黃,或一色灰黃,雜以灰黑色調。赤頰黃鼠是白晝活動的鼠類,其聽覺、視覺和嗅覺都很靈敏,警惕性高,具冬眠習性,喜食植物的綠色部分、花果、塊根及少量鞘翅目昆蟲,全年僅繁殖一次,產仔數為2-10隻,棲息於低山草原、山前丘陵草原和半荒漠平原,分布於中國、哈薩克斯坦、蒙古、俄羅斯聯邦。赤頰黃鼠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目錄

簡介

赤頰黃鼠為體型中等黃鼠,體長可達258毫米,略小於長尾黃鼠。尾甚短,其長為體長的13-24.1%,平均為17.3%。後足掌裸露,僅近跖部被以短毛。體軀背面從頭頂至尾基一色沙黃,或一色灰黃,雜以灰黑色調。有些前額區被毛呈棕黃色。體背有黃白色波紋,或無波紋。鼻端、眼上緣、耳前上方和兩頰具棕黃或鐵鏽色斑。體側、頸側、前後肢內側、足背及腹面均為淺黃或草黃色。尾毛上下一色沙黃或淡棕黃,或背面具三色毛:毛基棕黃,次端毛黑色,毛尖黃白,呈現出不明顯的黑色次端環;尾腹面雙色:毛基棕黃,毛尖黃白,無黑色次端毛,只呈現黃白色環。赤頰黃鼠頭骨眶間較窄,成體通常不超過9毫米,平均為顱基長的18.9%。吻部短而窄,取門齒孔中橫線測得之寬度多小於8毫米。上臼齒列大多數長於齒隙,少數小於齒隙長。上門齒後方的一對硬齶窩甚淺,向後未伸延為淺槽。前頜骨額突較窄,一個額突的後1/3處的最大寬度,等於同一橫線上的一塊鼻骨的寬度;或有超過者,但其超過部分,亦不及一塊鼻骨寬的1/3。齶長明顯小於後頭寬。聽泡較短,其長小於其寬。頂骨上的二條骨脊呈鐘形或鈴形。上下門齒唇面的釉質白色。

評價

赤頰黃鼠是白晝活動的鼠類。其聽覺、視覺和嗅覺都很靈敏,警惕性高。出洞前,在洞口四處瞭望,觀察動靜,如遇可疑之物或危險信號,立即發出短促單一的"吱"聲。通報同類後,迅速逃入洞中。天氣變化對其活動有一定的影響,一般無風、晴天和氣溫高時,活動頻繁,在地面活動的時間有時可達220分鐘。當遇到陰雨天氣,則活動減弱,甚至出現由低處向高處移動的現象。在7級以上大風時,很少出洞活動。5月中旬上午8時至下午6時前活動頻繁,尤其在午間12-14時,有一次活動高峰,早晚活動甚少,夜間無活動。活動範圍一般不超過30米,但有時可達40米以上。[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