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赣江农家菜(王必东)

赣江农家菜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赣江农家菜》中国当代作家王必东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赣江农家菜

在美丽的红海湾北岸,有个号称“女鞋基地”和“象棋之乡”的惠东县,这是一个岭南古镇,隶属惠州。曾经北宋大文豪苏轼在此地衔任,他有一首诗名唤《十月二日到惠州》:

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 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 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 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

诗句中可以领会到诗人彼时的心境,虽长期仕途落寞,却得到了岭南淳朴民风的熏染。试想乡间父老牵手酒肉款待,让居士忘却了一时的贬谪之痛,有了久违的归乡薰暖和煦之感。说到岭南民风,我似乎有点发言权。从踏入惠州,掐指算来,已经二十三年整了,此处虽非故乡却恰似故乡,随着新年的临近,也便常倦思过去,砥砺未来。

因为疫情,响应号召,今年也便就地过节。既然有了生活打算,而且还要过最大的中国节,那吃穿住行便是打理的首项。“民以食为天”,说到吃,我便想到的具有特色的赣江农家菜,这是客居他乡的一份忆念,长锁胸怀的乡恋释放。

因为是中国“女鞋生产基地”,所以常常是车水马龙,客户云集。而作为特色的生产基地,这里也聚集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打工族。流动的人口也流动着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特色美食,赣江农家菜的江西风味,一度让我回味无穷,流连忘返。

说到赣江农家菜,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小酒馆的老板兼职厨师的江西老表。接触他是在三年前的一次酒局。那时是叶龙老表请的地锅鸡,中途相约了另外几个朋友,其中就有这个张友华—也就是那时刚开业的赣江农家菜的老板。后来几个朋友去捧场,我曾去过几次,发现这个小饭店的确有不一样的地方。

二十多年里,我因为生意常在酒局应酬,虽不敢说吃尽山珍海味,但也可以说尝遍酸甜五味。赣江的炸肉饼,石锅鸡等等,我虽叫不出名堂,但是百吃不厌。出入接触多了,我对友华便有了更深的了解。他给我一个印象很深,那就是“孝”。四十岁左右,兄弟四个,他的二哥我接触过两次,国家公务员,一样的言辞温和,谦逊面善。三年间,我去酒店吃饭的时候,常常看到他的父母,七十多岁,慈眉善目,特别是他的老妈妈,见到我总是笑呵呵地打招呼,虽然江西话我不是很能听懂,从她的言语神态,让我看到中国式的老母亲,由此也常常想到我的老妈妈。看到他们一家围坐在一起吃饭,我心里总觉得幸福满满,而因此却很长时间让我心里发酸,我是别离出苦痛来的人。今年年尾,友华的岳母病故,饭店一度没有开张,等到后来他约我喝酒的时候,发现他的身形消瘦,神态凄然。说到岳父母的好处,他似乎哽咽的流泪,让我这个眼窝子浅的人也伤心不已。能为父母流泪的人有几个不孝的呢?我觉得友华为人子女,这份亲情很值得点赞和学习了。

友华很健谈,言语朴实爽快,对人永远不惜笑脸。我接触久了,一改往常对商人的唯利是图印象。在友华饭店我们常约的总是那么几个人,叶龙吴老弟文杰最能喝,每次喝过一场还有二场,和他们在一起,也总能喝的酣畅淋漓。施老弟二国贵州酒量也行,在一起边喝边聊也是余味无穷。相比较不能喝的是老周和老温,但是似乎大家在一起不是为喝酒而喝酒。考虑年龄,我的好多应酬都推了,但是还是喜欢和他们保留应酬,虽不能隔三差五相陪,但是偶尔一聚,却让我在失意的商场争斗之外,体会到一缕外乡的兄弟情怀。偶尔友华带酒上桌,言谈举止也是拿捏的稳,于是这个地方变成了大家经常聚会的老地方了。

一个商人,能够理性地把金钱和情意区分开来,这是不容易的。所谓“君子子求财,取之有道”,这不是说说而已,我常称这样的人为“仁义之商”。

友华有一儿一女,小女儿是今年刚生的,每次看到他老婆背着她忙来忙去,我就体会到异乡创业的艰难。他老婆给我印象是谦恭勤勉,任劳任怨。友华的儿子也似乎有十多岁了,我不是很清楚。但是我看到他教育小孩的场景。我是老师出身,对于他的教育方法不敢苟同,但是他亲力亲为却让我点赞,试想他一边做生意一边还要帮着儿子一个题目一个题目检查评讲,这份耐心看出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心境。这是当下很多年轻父母做不到的事情。

言语是心情表达的最有效方式,而写作者的言语却需要精心打磨,仅仅你说出的是要人向善上进,我是一直这样认为,就像和文中的的那些朋友聚会,在杯觥交错中我觉得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很多,无论做人做事,这也许这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吧!

言语无状,权作新年辞旧,一乐而已! [1]

作者简介

王必东,笔名墨池留痕,江苏东海人,连云港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