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黃山胡公求白鷳 李白
贈黃山胡公求白鷳是一首五言古詩。詩的前四句主要講詩人對白鷳的「酷好」,並希望能得到它;中間四句描繪出一幅美麗的花鳥山水畫,主要是寫白鷳悠閒自在的生活狀態;末四句轉回來述說自己特別喜愛白鷳的心情。
目錄
原文
李白〔唐代〕
聞黃山胡公有雙白鷳,蓋是家雞所伏,自小馴狎,了無驚猜,以其名呼之,皆就掌取食。然此鳥耿介,尤難畜之,余平生酷好,竟莫能致。而胡公輟贈於我,唯求一詩。聞之欣然,適會宿意,援筆三叫,文不加點以贈之。
請以雙白璧,買君雙白鷳。
白鷳白如錦,白雪恥容顏。
照影玉潭裡,刷毛琪樹間。
夜棲寒月靜,朝步落花閒。
我願得此鳥,玩之坐碧山。
胡公能輟贈,籠寄野人還。
譯文
聽說黃山胡公養了兩隻白鷳,這是家雞孵化的,從小就被馴養得很溫順,一點也不會驚慌猜疑,只要用它們的名字呼喚,就會走到掌心來取食。然而,這種鳥性格耿直孤傲,特別難以飼養,我平生酷愛白鷳,卻始終沒能得到。而胡公卻慷慨地將它們贈送給了我,只要求我作一首詩。我聽後非常高興,正好合我此時的心意,於是我拿起筆來,一氣呵成,完成了這首詩贈送給胡公。
我想用一雙珍貴的白璧,買你的這對白鷳。
這白鷳毛白如錦,雪白的顏色令人自愧無容。
白鷳在玉潭裡照影,在瑤草玉樹間刷毛。
夜晚在寒月下靜棲,早上在落花間閒步。
我很希望得到這對白鷳,在碧山綠水間賞玩它們。
胡公你如果能相贈,我就在這與白鷳為伴化為山野之人。
賞析
詩人很喜歡禽鳥,在得到胡暉贈送白鷳後寫下《贈黃山胡公求白鷳》。詩中極力讚美白鷳高潔純美,超脫不凡,以寄託詩人的志趣。同時也寫出了詩人與胡公以詩鳥互贈的真摯友情。還寄託了詩人不凡的生活志趣和獨特的審美觀點。
此詩首句至第四句「請以雙白璧,買君雙白鷳。白鷳白如錦,白雪恥容顏」。主要講詩人對白鷳的「酷好」,並希望能得到它。同時不斷地讚美着白鷳。如「雙白璧」和「雙白鷳」,都是特指「白鷳」。如「白璧」、「白錦」,這都是讚美白鷳的。由於詩人對白鷳的特別喜愛,所以,詩人就將混身長着雪白羽毛的白鷳,比喻為「白璧」(即潔白無瑕的美玉)、「白錦」(即雪白的絲綢)。而雪白羽毛的白鷳,使白雪都覺得不如白鷳雪白、好看而感到羞於見人。「恥」字得恰到好處,白雪是大自然中非常潔白的物質,詩人用「恥」字說明白雪都覺得自己感到羞於見人,以襯托白鷳的羽毛之雪白。更重要的是為下文的「願得此鳥」起到了有力的鋪墊作用,詩人對白鷳的喜愛之情也越來越濃。
第五句至第八句「照影玉潭裡,刷毛琪樹間。夜棲寒月靜,朝步落花閒」。詩人描繪出一幅美麗的花鳥山水畫,主要是描繪白鷳悠閒自在的生活狀態。白鷳悠閒地將玉潭裡透亮的清水當作鏡子,站在琪樹的樹枝中,梳理着自己雪白的羽毛。晚上,白鷳在冷色的月光下悠靜地安睡;白天就在落葉與花叢中散步。
第九句至第十二句「我願得此鳥,玩之坐碧山。胡公能輒贈,籠寄野人還」。這裡詩人又轉回來述說自己特別喜愛白鷳的心情:「如果胡暉能將白鷳贈送給我,而我得到了這雙白鷳,我就住在碧山不走啦,當一個山野村夫,天天與白鷳作伴。」「籠寄野人還」詩人願為了與白鷳為伴化為山野之人,以此來表達詩人對白鷳的喜愛之情。
創作背景
清代學者王琦在他編注的《李太白全集》中注說:「《黃山志》中亦載李白向黃山胡公求白鷳事,以胡公名暉,未詳何據?」也有人認為:李白《贈黃山胡公求白鷳》,是作於秋浦,而非徽州黃山。但是,據安徽省原徽州地區博物館考證,認為李白《贈黃山胡公求白鷳》,是作於徽州黃山。
簡析
《贈黃山胡公求白鷳》是一首五言古詩。詩的前四句主要講詩人對白鷳的「酷好」,並希望能得到它;中間四句描繪出一幅美麗的花鳥山水畫,主要是寫白鷳悠閒自在的生活狀態;末四句轉回來述說自己特別喜愛白鷳的心情。這首詩極力讚美白鷳高潔純美、超脫不凡,以寄託詩人的志趣;同時也寫出他與山民胡公以詩鳥互贈的真摯友情。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出生於蜀郡綿州昌隆縣(一說出生於西域碎葉)。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為醉時寫就,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白帝城》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