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来自 觅知网 的图片

贾素珍(1870年-1930年),外文名:Susie J. Garland,在甘肃省宣教39年,盲人国语点字法首创者,最终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当地百姓的澳大利亚宣教士。

传教士(missionary),亦叫作宣教师宣教士,是坚定地信仰宗教[1],并且远行向不信仰宗教的人们传播宗教的修道者。虽然有些宗教,如日本神道教,很少会到处传播自己的信仰,但是有很多宗教用传教士来扩散它的影响,例如伊斯兰教与基督宗教[2]

目录

人物简介

贾素珍,1870年生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由敬虔的基督徒母亲抚养长大。少女时代从事过绣花工作。21岁时,与长她九岁的姐姐贾兰珍一起加入中华内地会,远渡重洋,于1891年9月26日到达中国。她们先被安排到江苏扬州接受语言训练,教她们的中文老师原是一位佛教徒。姐妹俩一面向他学习中文,一面向他传福音,终于使他明白了福音真理,归信了基督。信主之后,他把家里的神台和偶像全部打碎。

通过语言考试后,贾素珍和姐姐被派到甘肃秦州(今天水市)宣教站。1895年春夏之间,贾素珍与何宝莲姑娘(Miss Maude Holme)骑马以两个月时间,行程近400英里,走遍许多村镇、县府和大城,多次巡回布道,向民众传福音。许多村民都很乐意听她们传讲,但城里的民众却时常抗拒。到1900年初,在秦州城已有87人受洗加入教会

1899年,贾素珍和姐姐一道回澳洲述职,期间躲过了义和团之乱。乱定后,宣教士仍不易拿到赴中国内地的签证,故拖延至1902年夏天,她们才得以回到甘肃秦州,重开男校和妇女会。

贾素珍热衷于福音文字工作,当她听到一位中国基督徒姚先生(Mr. Yao)的见证后,深受感动,就写出《姚重生的生平事迹》(The Life Story of Yao Chong-seng),印成小册子,寄往中国和欧美各地的朋友。这位姚重生是男校的老师,出身于四川一个富裕家庭,受过高等教育。太平天国之乱后,迁居秦州,往返于四川和甘肃之间做生意。途中曾遇见过西方宣教士向百姓赠送寒衣,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后在朋友处见到宣教士送的《马可福音》,遂拿回家去读过,虽觉有趣,但内心并无感动。不久在兰州他见到自己的老友、时已成为基督徒的孙列,并同他一起去教会做礼拜。临别时,孙列送他一本《新约圣经》。但他仍无归信基督之意,反而在心中没有平安时,跑到兰州一个著名道观向道长问道,并有遁世隐居之意。道长乐得收他为徒,并赐他道袍和念珠。但他回家料理家事时,因长子病重,只好留在家中照顾儿子。期间在床边细读《新约圣经》,使他改变了决定。1885年5月,他到城中寻访到韩世箴(Mr. Henry W. Hunt)教士,从他得到《旧约圣经》。韩向他介绍基督教信仰,传福音给他,并邀请他来参加教会崇拜。此后,他每礼拜天都要步行27里路前来参加主日崇拜,也虔心研读圣经,在信仰上长进很快,以致在过年时连烧香祭祖的事也不做了。受洗后,他改名叫重生,随后担任男校老师,更热血邀请女宣教士到家中向她母亲和妻子传福音。数年后他全家归主,在村民中有很好的见证。

1905年冬,出于教导盲童读书的需要,贾素珍利用中文字的偏旁,及上下部首配合,创造盲人点字法。经过不断地研究、改进和试验,终于获得成功。1913年,她专程到长沙,完成她所创造的点字阅读法;又花了数月时间,为盲人编写出第一本入门书《Primer》,以及如何使用点字阅读的方法。同年在上海举行的全国盲人事工大会上,正式通过采用贾素珍借用流行盲人点字法(Braille System)首创出的盲人国语点字法。经大英圣书公会(British and Foreign Bible Society)的文显理博士(G. H. Bondfield, D.D.)极力推荐,她于1914年完成了旧约诗篇,由大英圣书公会发行。稍后她还出版了一本《旧约历史》(Old Testament History),对造福盲人事业,贡献极大。

1910年秋,秦州发生大水灾,农作物几乎绝收,粮价上涨,加之中国各地爆发革命,造成政局不稳,社会动荡。出于安全考虑,欧美各国宣布撤侨。贾素珍和姐姐几经辗转,长途跋涉,于1912年抵达上海,同年5月17日回澳洲述职,直到1913年11月才返回中国。

1918年秋,贾素珍到甘肃南部的西和县宣教,看到那一带庙宇林立,偶像崇拜盛行,香火鼎盛,许多贫苦百姓把一点点钱都用在迷信活动上。这些令她心里很难过,亦促使她决心在此地设立宣教站,以福音把人们从迷信中解救出来。

1920年12月16日夜晚,甘肃省发生了大地震。震中在甘肃省东部,遍及数千平方英里。贾素珍当时刚好外出到固原福音站。从她的灾情报告看出当地受灾之严重:

“这次地震的损失无法估计,人口伤亡和房屋倒塌的数字高得惊人。……在固原,多处地面断裂,有黑色的水喷出来。政府估计死亡人数高达四万之多。城内全部夷为平地,有600人遇害,千万人无家可归。我们福音站房舍全毁,看守的同工和家人都受了伤 ……。”

1922年初,贾素珍到上海参加国语注音符号委员会(Phonetic Script Committee)工作。7月17日,和姐姐贾兰珍一道,第三次回澳洲述职。1923年,贾素珍在澳洲中国内地会年会主讲“中国文盲的问题”,分享她数十年兴办教育之心得。她谈到早在中国宣教之初,她就注意到文盲问题了。经过多年的努力,在一般民众中,有九成文盲,故而向这些人传福音很难。但在基督徒中只有六成文盲,这就是宣教与教育的结果。但这六成不能够读圣经的人,仍是建立教会的一大障碍。

中华民国成立后,在北京召开一次“全国语音标准化会议”(Standard Pronunciation Conference),从常用的七千至八千个中文字中,采用国语发音,据此而定出39个国语注音符号,附在每个字的旁边,便可以读出其音。这套读音方法成为教会推动读经运动、消除文盲的极好工具。1917年,“中国续行委员会”(China Continuation Committee)为此特别成立了“注音字母推行委员会”(Phonetic Promotion Committee),公推贾素珍为执行干事,并致函中华内地会总干事何斯德先生(D. E. Hoste),请求批准贾素珍离开甘肃省二、三年,专心策划推动这一运动。“注音字母推行委员会”的口号是“每个基督徒都读圣经,每个基督徒也都是文盲的老师”。1923年5月,全国基督教会议(National Christian Conference)在上海举行,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和宣教士都非常热心支持拼音运动。代表中有一位不识字的农民,特地远道坐火车来参加会议,见证他一位邻村的朋友,就是用拼音法读完了全本新约圣经。在其村中,通过一人教一人的拼音教学方式,已有20位村民可以读圣经了。

1924年1月,贾素珍和姐姐从澳洲述职归来,离开秦州,到南部徽县开荒建立一个新的宣教站。开始时向当地人传福音十分困难,她们借医疗工作先与当地人民建立友谊,然后再慢慢把福音传给他们。

1927年,因“南京事件”的影响,英国使馆传令全部撤侨。虽然贾氏姊妹觉得没有必要撤离,但最后还是顺从地随众撤离。1928年初,政局虽已平静下来,但到中国内地的签证仍然不易拿到。直到10月,她们和另外六名传教士一起,在甘肃内地会监督任守谦牧师(Rev. Ebenezer J. Mann)的带领下,返回甘肃徽县。一路目睹天灾人祸所造成的满目疮痍,以及盗贼横行。

她们抵达时,甘肃正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旱灾,农作物歉收,饿殍遍野。国际统一救灾会呼吁全体宣教士参与救灾,协助分发粮食及必需品给灾民。同时,上海内地会总会也捐赠大批救济品,运到甘肃赈灾。由于灾区卫生状况恶劣,引起伤寒病流行。甘肃省内地会宣教士中,先后有六位因日夜抢救灾民,不幸染上伤寒,不治而死。姐姐贾兰珍就是其中的一位,于1929年12月27日去世。

1930年初,贾素珍和丁崇德姑娘(Miss Ivy M. Dix)继续独力支撑徽县宣教站。旱灾过后,因伤寒流行,医疗工作更为繁重。4月27日,秦州接到徽县发来的紧急电报:“丁生病,我也不适,能来否?贾。” 于是,秦州的吴宝瑛医生(Dr. B. Y. Wu)立即带著李桂香姑娘(Miss Hilda E. Levermore)和护士濮美瑛姑娘(Miss Olive M. Botham, S.R.N.)兼程赶赴徽县救援。当时甘肃的交通极为不便,从秦州到徽县要走四天的路程。当她们于5月2日到达后,即马上施救。在她们的抢救与照顾下,丁崇德渐渐好转,后终复原。但贾素珍因年老体衰,抢救无效,于5月3日早晨去世,享年60岁。

参考文献

  1. 宗教与文化.doc,豆丁网,2012-11-01
  2. 基督教的主要圣礼和节日,中国新闻网,201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