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縣
賀蘭縣是銀川市轄縣。位於市境北部。總面積1531平方千米。總人口21萬人(2013年末)。全縣轄4個鎮、1個鄉:習崗鎮、金貴鎮、立崗鎮、洪廣鎮、常信鄉。縣政府駐習崗鎮,距市中心12千米。境內有南梁台子管委會、暖泉農場、寧夏原種場、京星農牧場。
地勢西高東低。黃河流經縣境。礦藏主要有煤、磷礦、白雲岩、賀蘭石等。109國道縱貫南北。名勝古蹟有建於西夏的拜寺口雙塔(1985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金山林場遺址、漢墓群、賀蘭岩畫、摩崖石刻[1]佛像、宏佛寺塔等。
目錄
歷史沿革
西漢時置廉縣,隋、唐時屬懷遠縣。西夏、元時屬定州,明為寧夏衛地。清雍正二年(1724年)置寧夏縣,縣治位於寧夏府城內,為甘肅省寧夏府之首縣。民國初期屬寧夏道。1928年,寧夏道改建為寧夏省,屬寧夏省。1935年,縣駐地遷至謝崗堡(原名謝保堡)。1941年,因寧夏縣與寧夏省重名,更名為賀蘭縣。1949年後仍屬寧夏省。1954年寧夏省撤銷併入甘肅省,屬甘肅省銀川專區。195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建立,銀川專區撤銷,屬寧夏回族自治區。1972年,設置銀北地區,賀蘭縣劃屬銀北地區。1975年,劃歸銀川市管轄。
民國初年,寧夏縣轄4區16鄉,鄉下設堡,即:一區,駐金貴堡,轄金貴、通義、通貴、鎮河等4鄉共26堡;二區,駐立崗堡,轄清水、王澄、立崗、習崗等4鄉共22堡;三區,駐掌信堡,轄常信、洪廣、於祥、豐盈等4鄉共23堡;四區,駐蘆花台,轄蘆花、豐登、楊信、賀蘭等4鄉共19堡。1928年,寧夏縣轄區調整:原轄立崗、清水、通義堡,劃歸平羅縣;蘆花、楊信、豐登、豐盈等堡,劃歸寧朔縣。1931年春,將平羅縣賀蘭山東麓的蘇峪口、賀蘭口、插旗口下山地和立崗、清水、通義、丁義4堡及徐合、於祥、桂文、掌信、洪廣、高榮6堡以沙窩為界的東半部,均劃歸寧夏縣;將寧朔縣的豐登、豐盈、楊信、蘆花等堡及賀蘭山東麓的沖石口、大口子、小口子(即滾鐘口)、拜寺口、黃渠口下山坡地劃歸寧夏縣;寧夏縣屬的葉盛、任春、王洪、王太、王全、楊和、魏信等堡劃歸寧朔縣管轄。
1941年,從原寧朔、寧夏兩縣中析置永寧縣時,寧夏縣沿黃河的通貴、通朔、鎮河、掌政、立強及南部的許旺、楊顯、豐盈、上前線等村堡劃歸永寧縣。寧夏縣更名為賀蘭縣,下轄以數字序號為名的10個鄉。即一鄉(駐習崗堡)、二鄉(駐保家戶)、三鄉(駐通昌戶)、四鄉(駐牛王廟)、五鄉(駐立崗堡)、六鄉(駐白雀寺)、七鄉(駐常信堡)、八鄉(駐譚渠團莊)、九鄉(駐龍王廟)和十鄉(駐王井子)。1949年9月寧夏解放,在原有10個鄉的基礎上,組建為10個區,45個鄉。1950年1月,撤銷第四、第六2個區,調整合併為8個區;5月又由8個區調整為5個區,鄉數未變。
1951年將第四區的登南、北塔2鄉及鎮北堡、滾鐘口、沖石口、南水等地劃歸銀川市管轄,此時的5區43鄉如下:(1)第一區,駐金貴堡,轄金貴堡、保家戶、南寨子、潘昶東、潘昶西、保南、通昌西、通昌東、王澄西、漢佐等10個鄉;(2)第二區,駐立崗堡,轄立崗、立崗南、立崗西、立崗東、清水、清水東、通義、王澄、王澄北、通吉、張亮北等11個鄉;(3)第三區,駐常信堡,轄常信、常信南、丁南、丁北、高榮、洪廣、洪廣南、洪廣西、於祥、五渠等10個鄉;(4)第四區,駐習崗堡,轄習崗、得勝、張亮、桂文、徐合、解放、豐登、西佐、西湖等9鄉;(5)第五區,駐蘆花台,轄三渠、蘆花、蘇峪3個鄉。
1955年10月,撤區並鄉。原第一區各鄉並為金貴、金貴南、漢佐、潘昶、通昌、王澄西等6個鄉;原第二區各鄉並為立崗、立崗西、通義、清水、張亮、王澄、京星等7個鄉;原第三區各鄉並為常信、丁義、高榮、洪廣、於祥等5個鄉;原第四區各鄉並為得勝、解放、習崗、桂文、西湖、豐登等6個鄉;原第五區各鄉並為蘆花、蘇峪2鄉。1956年6月,將26個鄉合併為12個鄉,即:原金貴、金貴南鄉合併為金貴鄉;原通昌、潘昶鄉合併改名為團結鄉;原習崗、得勝、漢佐3個鄉和王澄西鄉的新勝等8個生產合作社合併為習崗鄉;原豐登、西湖、解放3個鄉合併為解放鄉;原通義鄉和清水鄉惠農渠以東部分合併為通義鄉;原張亮、王澄和王澄西鄉的一部分合併為王澄鄉;原立崗、立崗西、丁義3個鄉和清水鄉惠農渠以西部分合併為立崗鄉;原洪廣、高榮2個鄉合併為洪廣鄉;原桂文、常信、於祥3個鄉合併為常信鄉;蘆花、蘇峪、京星3個鄉保持不變。1957年,習崗鎮改為習崗鄉。
1958年10月,全縣組建4個公社:由金貴、潘昶地區組建前鋒公社,駐金貴堡;由立崗、清水、通義地區組建星火公社,駐立崗堡;由習崗、張亮、豐登地區組建紅旗公社,駐習崗堡;由常信、洪廣、金山地區組建躍進公社,駐常信堡;蘆花鄉劃歸銀川市戰鬥公社。1959年2月,4個公社以駐地更名。1961年重新劃分為金貴、潘昶、立崗、常信、習崗、洪廣、豐登、通義、四十里店等9個公社;同時在原立崗公社黃河邊附近組建國營金星農場。1963年從常信公社劃出靠賀蘭山地的3個生產大隊,增置金山公社。1965年,銀川市的通貴公社劃歸賀蘭縣。1970年,通貴公社劃回銀川市管轄。
1980年,習崗公社城鎮部分析出組建為習崗鎮。後撤銷所有公社建制,全改為鄉。1985年,金貴、洪廣、立崗3鄉改置為鎮。1988年2月,撤銷習崗鄉,併入習崗鎮;此時,全縣下轄習崗、金貴、洪廣、立崗等4鎮,潘昶、常信、豐登、通義、四十里店、金山等6鄉和國營金星農場。(以上根據《寧夏現代政區變遷沿革》整理,部分有改動)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賀蘭縣常住總人口178458人,其中,習崗鎮44987人,金貴鎮17612人,立崗鎮18811人,洪廣鎮13431人,潘昶鄉16576人,豐登鄉12320人,四十里店鄉13378人,常信鄉15363人,通義鄉10929人,金山鄉4418人,南梁台子4685人,暖泉農場4197人,寧夏原種場1751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賀蘭縣常住總人口222981人,其中,習崗鎮112061人,金貴鎮29796人,立崗鎮24165人,洪廣鎮17409人,常信鄉25095人,南梁台子管委會7810人,暖泉農場4578人,寧夏原種場1471人,京星農牧場596人。
視頻
賀蘭縣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全國最著名的摩崖石刻 ,搜狐,2015-09-14
- ↑ 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中國政府網,2011-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