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置成本
購置成本是一個專有名詞。
世界三大漢語詞典分別是中國大陸的《 漢語大詞典[1]》(共13冊,5.6萬詞條,37萬單詞)、中國台灣的《 中文大辭典 》(共10冊,5萬詞條,40萬單詞)以及日本的《 大漢和辭典 》(共13冊,4.9萬詞條,40萬單詞)。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目錄
名詞解釋
購置成本是指為購買存貨本身所支出的成本,即存貨本身的價值,經常用數量與單價的乘積來確定。購置成本是存貨取得成本的範疇,存貨取得成本包括購置成本、訂貨成本。
購置成本的計算公式
購置成本=DU,D表示年需要量,U表示單價
存貨成本
存貨成本是存貨在訂貨、購入、儲存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費用,以及存貨短缺造成的經濟損失。一般包括購置成本、訂貨成本、儲存成本以及缺貨成本。
存貨成本包括採購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訂貨成本指取得訂單的成本,如辦公費、差旅費、郵資、電報電話費等支出。訂貨成本中有一部分與訂貨次數無關,如常設採購機構的基本開支等,稱為訂貨的固定成本;另一部分與訂貨次數有關,如差旅費、郵資等,稱為訂貨的變動成本。訂貨次數等於存貨年需要量與每次進貨量之商。
存貨的採購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於存貨採購成本的費用。其中,存貨的購買價款是指企業購入的材料或商品的發票賬單上列明的價款,但不包括按規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稅額。
存貨的加工成本是指在存貨的加工過程中發生的追加費用,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製造費用。直接人工是指企業在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過程中發生的直接從事產品生產和勞務提供人員的職工薪酬。製造費用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
存貨的其他成本是指除採購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所發生的其他支出。企業設計產品發生的設計費用通常應計入當期損益,但是為特定客戶設計產品所發生的、可直接確定的設計費用應計入存貨的成本。
存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持有以備出售的產成品或商品、處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如原材料、在產品、半成品、產成品、商品、周轉材料和委託加工物資等。
參考文獻
- ↑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作為中國人的你知道有多少個嘛?,搜狐,2022-08-14
- ↑ 漢語的發展史,你了解多少:你真的會說漢語嗎?,搜狐,202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