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贪婪的大脑

内容简介

我们欣赏梵高的《星空》,陶醉于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面对白雪覆盖的山峰,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所有这些体验都离不开意识。然而,意识具有主观性,属于个人经验,很难准确把握。长久以来,哲学家们都声称,意识太神秘了,科学无法洞悉意识。

神经科学家丹尼尔•博尔在《贪婪的大脑:为何人类会无止境地寻求意义》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意识运作模式,他的观点与传统的哲学观点完全不同。博尔认为,意识是大脑的产物,随着知识积累,意识也在发展。意识实际上是一个思想工厂,是经过精心选择的、致力于创新的精神空间。意识的主要任务是发现深层结构。

博尔的意识运作模式解释了我们的大脑为何会贪婪地探寻信息,尤其是那些具有模式的信息。比如,当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我们会玩填字游戏和数独游戏。从生物学角度看,玩这些游戏只是在浪费时间;但在博尔看来,这种探寻结构的行为有重大的进化意义。正是这种对结构模式的探寻,引导人类发现了火,学会耕种。

本书将认知与创造力相联系,为解开意识这一科学谜团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见解。

作者简介

丹尼尔•博尔

1997年获得牛津大学哲学与心理学学士学位,1998年获得剑桥大学认知神经科学博士学位。博尔一直以来专注于用神经科学的方法研究大脑最复杂的想法及其产生过程,并与英国著名的脑科学专家阿德里安•欧文(Adrian Owen)和约翰•邓肯(John Duncan)在剑桥大学医学研究理事会认知与大脑科学研究中心一起工作达十余年。博尔还为英国广播公司(BBC)和《科学美国人》等撰写科普文章。《贪婪的大脑:为何人类会无止境地寻求意义》是他的第一本科普畅销书,上市伊始即获得《华尔街时报》和《生物学人》等大众及专业媒体的一致赞誉,并入选2012年《华尔街时报》专业书评人的最值得阅读书单。

原文摘录

宁愿父亲患的是轻度心脏病而不是中风。如果是心脏病,至少他还能活得像原先那样有精神。而现在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他身上的某些部分相当于已经死去。每次他开口说话,都让我觉得属于他身份特征的某些碎片已经丢失了。 坐在父亲的病床边,我深深感到那些深奥的哲学论点与现实是如此不相容——错得太离谱了,甚至到了让人反感的地步。我旁边躺着一个我深爱的人,仅仅由于大脑内的一个小血块使意识受到严重损伤,导致他的身份特征都被剥夺了。意识当然是物质性的! 假设我们将在一场大灾难中消亡,要传给后代的一句话,以神经科学的话语来说可能是:所有意识和无意识都是神经元集合的电活动,神经元是进行信息处理的大脑细胞,每个神经元与其他神经元有几千个输入和输出联结,因此,每个神经元会影响其他神经元的活动,同时,每个神经元的活动也会受到其他神经元的影响。

书评

“人的意识到底从哪里来?”这应该是一个哲学上永恒的话题,而在解释这个问题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意识是架构。所以,对于这样的意识问题唯有随着科学的进步而不断提出新的论断,而新的论断基础也唯有依据充足的证据才能让世人眼前一亮。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学科都可以提出对意识的研究成果且只要自圆其说即可。而神经科学家丹尼尔·博尔在《贪婪的大脑:为何人类会无止境地寻求意义》一书中却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意识运作模式,他的观点与传统的哲学观点完全不同。他认为,意识是大脑的产物,随着知识积累,意识也在发展。意识实际上是一个思想工厂,是经过精心选择的、致力于创新的精神空间。意识的主要任务是发现深层结构。这样的观点无疑开启意识之谜的另外一扇窗户,让世人能够有机会洞悉意识的奥秘。

在提出这样的观点之后,作者并没有急于表述,而是从自身的经验出发进行解析。可能人们会惊讶于为何其选择意识作为研究对象,也有人可能惊讶于研究意识的意义到底何在,更有人会惊讶于这样的书本身的价值何在。而这样的惊讶和疑问无疑恰恰是作者试图回答的,因为该书的副标题就是“为何人类会无休止地寻求意义”。可以说,意义本身并非存在,只是在意识的发展中实现了价值。比如,当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我们会玩填字游戏和数独游戏。从生物学角度看,玩这些游戏只是在浪费时间;但在作者看来,这种探寻结构的行为有重大的进化意义。正是这种对结构模式的探寻,引导人类发现了火,学会耕种,乃至成就了今日科技的成果。

将意识直接张贴上“为何探寻意义”的标签之后,意识引发的认知和创造力就再次进入视野中。其实,就像牛顿发明万有引力定论是来自于偶尔的苹果落地的启示一样,作者丹尼尔·博尔之所以选择意识本质这个极富挑战性的话题作为研究对象,也有其个人的因素,这就是在他目睹了父亲中风后的心理变化得到的真实生活经验。同时,博尔扎实的哲学知识以及作为认知神经科学家具有的丰富经验,为他研究意识本质奠定了基础。博尔将意识看成是大脑的产物,剖析意识各个方面的特征,综合哲学和神经科学知识,为这两个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而这样的见解正是在确定意识是大脑的产物之后得出的结论。

从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也可以窥见人们对于意识的迷茫。“我思,故我在。”笛卡尔曾经用他的怀疑程序强有力地“证明”:有意识的思维或感受是一个自明的、强硬的、不可置疑的事实。然而,从理智的角度看,意识这个确定的事实仍然是一个巨大的谜。意识之谜的吊诡之处在于:它因意识本身而被提出,而如果它能被理解和解决,也必须凭依有意识的理智本身。也许我们应该在意识之谜面前驻足片刻,去体会一下它的独特韵味:有意识的体验好比是宇宙漫长演化中的一道曙光,尽管它还闪烁不定,但它第一次将曾经漫无边际的无意识的黑暗世界的一隅照亮,然后慢慢扩大,并最终明白自己就诞生在那个被它照亮的宇宙中。

而《贪婪的大脑》恰似为人们洞悉意识开启一扇善意的窗户,暂时逃离那样的迷茫,走进现实的世界中去。人类的大脑无比复杂,这使我们拥有丰富的意识。意识是生命的本质,其主要任务是革新。我们运用革新能力,不断探索模式,洞悉世界的本质。“好奇号”登陆火星,人类胚胎干细胞克隆成功等,证明了人类探寻意义和模式非比寻常的能力。但是,正如作者在结语中所指出的,人类似乎聪明过头了,我们经常做一些非理性的行为,导致生活失控。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所最近声称,人类对科技的过于依赖将导致人类的灭亡,因为科技发展之快超过了人类的控制能力,而灭亡时间很可能就是下个世纪。人类运用意识的革新能力,目的是要改善生活,而不是给自身带来毁灭。这无疑也给人类本身的发展敲响了警钟。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