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敗醬(學名: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 ex Trev.)是敗醬科、敗醬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200 厘米;莖直立,基生葉片叢生,花時枯落,卵形、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頂端鈍或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粗鋸齒,上面暗綠色,背面淡綠色,兩面被糙伏毛或幾無毛,莖生葉對生,寬卵形至披針形,頂生裂片卵形、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花序為聚傘花序組成的大型傘房花序,頂生,總苞線形,苞片小;花小,萼齒不明顯;花冠鐘形,黃色,花冠裂片卵形,花絲不等長,花葯長圓形,瘦果長圓形,扁平種子。7-9月開花。[1]

中國除寧夏、青海、新疆、西藏和廣東的海南島外,中國各地均有分布。俄羅斯、蒙古、朝鮮和日本亦有分布。常生於海拔50-2600 米的山坡林下、林緣和灌叢中以及路邊、田埂邊的草叢中。

全草(藥材名: 敗醬草)和根莖及根入藥,能清熱解毒、消腫排膿、活血祛瘀,治慢性闌尾炎,療效極顯。山東、江西等省民間採摘幼苗嫩葉食用。

目錄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30-100(-200)厘米;根狀莖橫臥或斜生,節處生多數細根;莖直立,黃綠色至黃棕色,有時帶淡紫色,下部常被脫落性倒生白色粗毛或幾無毛,上部常近無毛或被倒生稍彎糙毛,或疏被2列縱向短糙毛。

基生葉叢生,花時枯落,卵形、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1.8-)3-10.5厘米,寬1.2-3厘米,不分裂或羽狀分裂或全裂,頂端鈍或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粗鋸齒,上面暗綠色,背面淡綠色,兩面被糙伏毛或幾無毛,具緣毛;葉柄長3-12厘米;莖生葉對生,寬卵形至披針形,長5-15厘米,常羽狀深裂或全裂具2-3(-5)對側裂片,頂生裂片卵形、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具粗鋸齒,兩面密被或疏被白色糙毛,或幾無毛,上部葉漸變窄小,無柄。

花序為聚傘花序組成的大型傘房花序,頂生,具5-6(7)級分枝;花序梗上方一側被開展白色粗糙毛;總苞線形,甚小;苞片小;花小,萼齒不明顯;花冠鐘形,黃色,冠筒長1.5毫米,上部寬1.5毫米,基部一側囊腫不明顯,內具白色長柔毛,花冠裂片卵形,長1.5毫米,寬1-1.3毫米;雄蕊4,稍超出或幾不超出花冠,花絲不等長,近蜜囊的2枚長3.5毫米,下部被柔毛,另2枚長2.7毫米,無毛,花葯長圓形,長約1毫米;子房橢圓狀長圓形,長約1.5毫米,花柱長2.5毫米,柱頭盾狀或截頭狀,徑0.5-0.6毫米。

瘦果長圓形,長3-4毫米,具3棱,2不育子室中央稍隆起成上粗下細的棒槌狀,能育子室略扁平,向兩側延展成窄邊狀,內含1橢圓形、扁平種子。花期7-9月。

生長習性

敗醬比較耐寒,田間栽培在-6℃仍能正常生長,但以20-30℃生長最適宜。喜濕不耐旱,敗醬草根系發達,土壤保水透氣需兼顧,否則不利於根系生長。耐陰,以林間坡地或背陰山壟田種植為佳,忌暴曬,夏季平原田塊種植要搭建遮陽棚。以腐殖質豐富的壤土或沙壤土為適,pH6-6.5。

主要價值

藥用: 全草(藥材名:敗醬草)和根莖及根入藥,能清熱解毒、消腫排膿、活血祛瘀,治慢性闌尾炎,療效極顯。

食用: 中國山東、江西等省民間採摘幼苗嫩葉食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