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贡菜

贡菜,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色泽鲜绿、质地爽口、味若海蜇,食用价值极高。栽培历史有两千二百多年,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高档脱水蔬菜。清乾隆年间曾进贡朝廷,后年年进贡朝廷,故称之为"贡菜"。因其食之有声音,清脆爽口,六十年代被周恩来总理形象地称之为"响菜",亦称之为"山蜇菜"。

安徽亳州市涡阳县义门镇的名贵特产,其栽培史见于秦,迄今义门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苔干之乡",苔干现种植面积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苔干生产、种植基地。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2006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涡阳苔干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邳州苔干蜚声遐迩,为邳州远销全国及香港等地的大宗商品之一。2013年1月8日,邳州苔干,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技术审查,成为继邳州白蒜和邳州银杏之后的又一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贡菜

别称; 苔干、响菜、山蜇、苔菜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 菊目 Asterales

科; 菊科 Asteraceae

属; 莴苣属 Lactuca

地理产品标志; 涡阳苔干 邳州苔干

简要介绍

又名苔干、响菜、山蜇、苔菜。色泽鲜绿、质地爽口、味若海蜇,食用价值极高。属绿叶类蔬菜,秋季取其梗剥皮劈条晒制而成。睢宁县种植薹干已有2000多年历史,此品系北温带珍贵蔬菜,为菊科、莴苣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含有谷氨酸、维C、维D、锌、铁、钙、硒等,对人体发育、抗衰老、防癌有一定食疗功效,是宴席之佳品,清乾隆年间被誉为"贡菜"。现今产品畅销东南亚等地。曾经被周恩来总理称之为"响菜"。

可烧菜、烩汤、配制多种素菜,制作成南北风味,味若海蛰、独具特色。

邳州苔干

历史渊源

邳州苔干蜚声遐迩,为邳州远销全国及香港等地的大宗商品之一。主要产于占城、土山等镇。据《隋书》记载,莴苣自古涡国传入邳州。古涡国,即安徽省古涡水一带。邳南苔干相传于明代从安徽亳地传来。二者传至邳州后分别在邳北、邳南落户。邳北多年来不产苔干,不独种植技术问题,可能与土质有关。苔干因历史上作为贡品进贡朝廷,又称为"贡菜"。

产地环境

邳州市位于江苏省北部,徐州与连云港之间。东与新沂市为邻,西与铜山县和徐州市贾汪区毗连,南接睢宁县和宿迁市豫县,北界山东省。

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5′50″-118°10′40″,北纬34°07′-34°40′48″。东西距离52公里,南北距离61公里。西北部和西南部山峦起伏,腹地河流如织。根据地势高低,全境地貌分为平原洼地、坡地、山地和水域四种类型。其中平原洼地为全市地形主体,面积1080平方公里,占面积的51.7%市境界于黄淮之间,属半湿润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和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13.9℃,日照2350小时,降雨量903.6毫米,无霜期211天。

全市土壤分为潮土、棕壤土、褐土、砂礓黑土和水稻土五个土类,其中潮土为主要类型,分布于平原地区,面积158.8万亩。境内水系属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按流向归宿分为中运河、沂河、邳洪河三大水系。

品质特点

邳南苔干与邳北莴苣属一科二种。莴苣茎短而粗(茎长20一30厘米),苔干茎长而细(70-110厘米)。苔干分紫茎和青茎两类:紫茎水分少,产量偏低,晾干后绿色稍暗、盐霜少;青茎水分大,产量高,晾干后,绿色鲜亮,盐霜大,糖分高,为优种。邳州苔干是我国蔬菜食品中一个珍贵稀有的品种,色泽青绿,形状细长,组织致密,肉质肥厚,质地脆嫩。食用起来清脆可口,清香沁脾,有天然海蜇的美称。据了解,邳州苔干经检测,内含18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以及锌、铁、硒等微量元素,是不可多得的健康食品。

生产情况

邳州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通过"公司+基地+农户"运行模式,大力推进邳州苔干农业标准化生产,使苔干产业迈上标准化、规模化、基地化发展"快车道"。到2013年,邳州苔干标准化种植面积近60000亩,年产量4000吨,基本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新格局,成为中国著名的苔干产区和重要出口基地。[1]

参考文献

  1. 贡菜老鸭汤, 豆果美食关注,2021-03-26 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