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劇皇后
豫劇皇后 豫劇皇后陳素真, 她1918年3月出生於古都開封,1925年(八歲)拜師,藝名:陳素真 。1927年(10歲)首次登台擔當主演。為豫劇中第一個旦角女演員;1930年(13歲)唱紅開封,並開始收徒弟。被稱為「豫劇舞台上的一尊美神」、「豫劇皇后」、豫劇三鼎甲之首、豫劇大王等美譽。 因豫劇六大名旦中,其五位專職主攻唱,而陳素真邊唱邊舞,並把啞劇引進豫劇中,因此為中國豫劇六大名旦之首。
目錄
弟子傳人
陳素真的弟子頗多,如1943年豫劇六大名旦崔派創始人崔蘭田在洛陽拜陳素真為師,後因自成風格獨立稱派,但也為陳門弟子。 著名陳門弟子:李金花、陳素花、田岫玲、侯秀真、郭清芳、關靈鳳、吳碧波、馬清波、李靜波、鄭秋波、張雪波、徐素波、王喜雲、袁秀榮、周秀梅、宋麗珍、劉琪(京劇)、徐月嬌、張巧雲、宋慧玲、董玉蘭、李曉鳳、牛淑賢、趙吟秋等等。 陳門私淑弟子:李景萼、華翰磊、王景雲、王曉霞、閆淑芳、李佩蘭、武惠敏、董秀香、郭美金、王清芬、曾廣蘭、謝春雲、李素琴等等。 受陳素真指導過的:新鳳霞(評劇)、王秀玲(曲劇)、孫毓敏、劉長瑜(京劇)、王敬先、陳春霞、胡小鳳、張梅貞、張寶英、虎美玲、王紅麗、苗文華、郭英麗、張素玉、郭惠蘭、巴秋燕、常小玉等等。 陳門再傳弟子:王香萍、紀小瑞、田敏、楊春花、王前、吳素真、陳迎輝、景帥媛、張磊磊、趙惠芹、汪俊麗、徐俊霞、董愛春、李俊玲、霍梅英、關小鳳(張秀黨)、呂維英、李艷梅、趙晶蕊、朱立新、蘇良玉、、李紅玲、岳靜靜等等。 陳門第四代傳人:王秀芬、韓紅、陳三花、蔡煥萍、楊惠芳、王愛芳等等。
藝術特點
唱腔 她的唱腔雅致、俏麗、清新,有意蘊、耐品味,古樸典雅,含蓄俏麗,
表演 陳派藝術在表演方面對豫劇的貢獻尤為突出。不知傾倒了多少觀眾。陳素真精心學習研究了做功戲、武打戲,她身段動作優美規範,細膩傳神,剛柔相濟、含蓄秀美、台步行走如飄,能夠準確傳達人物的內心世界,不知傾倒了多少觀眾。 其水袖功夫堪稱一絕,(長綢舞)、(水袖功)、(雙劍舞)、(辮子功)、(羽舞)、(花鐮舞)、(單劍舞)、(獨舞、群舞)、(扇子功)和(穿衣功)等都很美妙絕倫。 被專家稱為「豫劇舞台上的一尊美神」。 豫劇中的唱法、念法、做功、打功、舞技、化妝、水袖、扇子、辮子、台步、閃身等等,很多都是陳素真的獨創。她創造出來的一些東西,早在抗戰時就普及了豫劇界。
陳素真說,到了八十年代,有的新名家認為我的水袖是梅蘭芳、程硯秋教的, 我想說的是,解放前我見過誰呀!想讓這些後起之秀相信我,真難啊!不過,不管咋說,只要能把這些東西傳下去,咋桌都中。 傳統的水袖有:勾、抖、撐、打、撥、擲、沖、揮、拂、拋、揚、盪、甩、背、擺、撣、疊、搭、繞、撩、折、挑、翻等。 陳素真獨創的水袖有:飄、抓、轉、托、揉、旋及團花袖、煙雲袖、扇花袖、波浪袖、飛天袖、鴛鴦袖等多類袖花。[1]
個人簡介
晚年定居於:天津。豫劇一代宗師,豫劇六大名旦之首 ,被稱為「豫劇舞台上的一尊美神」。 她8歲拜孫延德為師,學習:生、旦、淨、丑(後主攻:旦行),10歲在開封相國寺首次登台,改藝名為陳素真,成為豫劇界第一代女演員。甘羅12歲封為丞相,而13歲的陳素真就有人(李金花、陳素花)拜她為師,因此人稱豫劇界的女甘羅。 1934年被譽為「河南梅蘭芳」、豫劇四大坤旦(四大名旦)之首、1935年被譽為「豫劇皇后」、1938年被譽為, 豫劇三鼎甲之首」。1940年在西安又榮獲 「豫劇大王」稱號。
豫劇自陳素真起,格局一新,開創了豫劇雅致化的一個新時代。50年代二次被譽為「豫劇三鼎甲之首」稱號,唱腔、表演影響其後,在豫劇界形成了(無腔不陳、無戲不陳)的局面。 陳素真從藝66年,積一身絕技,生旦淨丑不擋,唱念做打俱佳。「藝不驚人死不休」被其奉為座右銘。她繼承傳統,勇於創新,開創了豫劇舞蹈化、技巧化、形式美之先河,創造了獨具一格、深受廣大觀眾喜愛的「陳門「藝術,成為豫劇界卓有影響力的代表人物。門下傑出弟子有吳碧波關靈鳳牛淑賢等。陳素真大師對於豫劇的改革做出了轉折性的巨大貢獻。[2]
參考文獻
- ↑ 豫劇皇后陳素真大師的得意弟子,著名表演藝術家——張雪波個人圖書館
- ↑ 豫劇皇后陳素真在天津的演出國家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