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香
豆瓣香 |
中文学名: 豆瓣香 |
豆瓣香[1],中药名。为木犀科植物山桂花OsmanthusdelavayiFranch.的叶及皮。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具有祛痰止咳,化瘀止血之功效。常用于慢性气管炎,跌伤瘀痛,外伤出血。
目录
入药部位
叶及皮。
性味
功能主治
清热消炎,止血生肌。慢性气管炎;外用治骨折,外伤出血,扭伤疼痛等[2]。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消炎,止血生肌。主治慢性气管炎;外用治骨折,外伤出血,扭伤疼痛等。”
相关配伍
1、治骨折:豆瓣香鲜皮、叶适量,捣烂。复位后,外包于骨折患处,3-5d换药1次。(《全国中草药汇编》)
2、治外伤出血,扭伤疼痛等:豆瓣香研末外用或捣烂外敷[3]。(《全国中草药汇编》)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形态特征
常绿小乔木,高8-15米,近无毛;树皮灰褐色,不裂,有臭味。叶近革质,倒卵状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4-18厘米,宽3.5-7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渐狭,边缘有粗齿和带不整齐的腺齿,两面无毛,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中脉在上面凹,下面突起,侧脉5-10对;叶柄长2-4厘米,稀6-8厘米,无毛。圆锥花序顶生,长5-10厘米,稀20厘米,多分枝,幼时被黄棕色毛,以后脱落无毛;花浅灰色或黄绿色,有芳香;花梗长3-5毫米,在果期花序轴增粗;苞片小,锥状或披针形,早落;萼片为卵形,长3-4毫米,顶端圆形,有缘毛;雄花:有多数雄蕊,花丝有毛,伸出花冠,花药为黄色;腺体肉质,有短毛;雌花:萼片和退化雄蕊较雄花短一半,子房长圆形,无毛,两端尖,不完全的3室,每个胎座上有2至多颗胚珠,花柱通常3个,柱头长圆形,稍凹。浆果成熟时红色至黄红色,球形,发亮,直径5-8毫米;种子1-2粒,扁圆形或球形,子叶黄绿色。花期2-6月,果期4-11月[4]。
分布区域
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
生长环境
生于山地杂木林或灌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