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譚瑩(清末)


譚瑩(清末)

譚瑩,字銘山,湖南安仁人,自幼天資敏慧,光緒二年(1876年),求學於嶽麓書院,光緒五年中湖南鄉試解元(省考第一名舉人),先後出任長沙、武陵教諭和廣東遂溪知縣等職。1895年,在京應試,曾參加「公車上書」。後來,梁啓超到譚氏書院找過他,時變法失敗,康梁亡命天涯,望門止宿。[1]

目錄

歷史資料

譚瑩擁護光緒帝變法圖強,反對慈禧太后專權誤國,在譚延闓家教讀時,曾結識變法志土譚嗣同,故對康有為、梁啓超極為同情。平時和家裡人曾說慈禧誤國殃民,千秋功罪,後人自有評說。

譚瑩後棄官從教,一生致力培育人才,先後主講於平江天岳書院,茶陵洣江書院,安仁宜溪書院,後受聘為嶽麓書院西齋教席。他一生從嚴治教治學,教學有方,受業學生中有譚延闓等許多名人。

譚瑩不僅在家鄉大力擴建了譚氏書院,免費為同族培育人才,獎勵讀書向學;而且體察民情,非常關心民眾疾苦。民國初年,其受業學生譚延闓任湖南都督。是時田稅過重,民多怨恨,但無可奈何。譚瑩親赴省城求見譚延闓,為民請命,由於服飾簡樸,門衛不為通報,後譚瑩托一外出廚師遞進親筆手書,譚延闓下令打開中門,親自跪接,且減免了部分賦稅,民眾感激。譚延闓後任至國民黨政府行政院長、中央主席,譚瑩一直未找他為子弟謀求一官半職。

譚瑩喜行善事,同情貧苦百姓,每年年底,他在廳屋中擺滿三、四禾桶大米,供貧困無食者領取。平日,對村民急難之事,都慷慨相助。

譚瑩一生力攻經史及天人性理之學(集儒、佛、道哲學大成之理學),已達爐火純青境地,一生藏書甚多,著述不少,可惜都已失散,鄉里僅流傳其家門口的幾副對聯:

德門萃福;

仁宇恆春。

雙水映門,藻綠苹青只薦先人戾止;

泉源盈沼,豆粥麥飯聊表後嗣歡迎。

中庸十六章為德盛矣;

元酒二三獻既又享之。

己鵠高懸,射的必中;

卯雞初唱,旦日搶元。

此乃己卯春聯,寓己卯中元之決心,是年果中解元。

1926年,譚瑩病歿於家,葬於屋後象形山。

世系家譜

澤慈,(譚瑩之曾祖父),為世訓三子,字紹文,生於清乾隆三年(1738),子四,奎、堂、坐、封。覃恩誥贈「朝議大夫」,妣贈恭人,誥命一軸。

註:「覃恩」是指帝王對臣子的封賞;「軸」是指古代裝成捲軸的書或字畫;「恭人」是指帝王對四品官之妻的賜封。

封昌,(瑩之祖父),為澤慈四子,字受符,生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子三,鈈、鑭(蘭)、鏈。覃恩誥贈朝議大夫,妣贈恭人,誥命一軸。

繼鑭(音蘭,瑩之父親),封昌次子,字燦廷,號光軒,生嘉慶十六年(1811),子三,森、熒(瑩)、泉。覃恩誥贈朝議大夫,妣贈恭人,誥命一軸。

譚瑩,繼蘭次子,原名熒,字銘三,生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清光緒己卯中解元,選廣東遂溪知縣。配郁水塘(軍山)陳氏,子一,劼。側室劉氏,子一,勵。

譚家劼,譚瑩長子,字毖祜(甫),生清同治二年(1863),歲進士,誥授「奉政大夫」,民國元年當選為安仁縣議會第一屆議長。

譚家勵,譚瑩次子,字懋甫,號麒麟,少聰穎,譚氏書院中廳「神聖文武」四字,是他十二歲時所書,當地有神童之稱。子一,然。生於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卒於民國年間,年僅30歲。

譚聲然,譚瑩之孫,家勵(麒麟)之子,字欣然,號肇桂,1949年參加革命,任職湖北省交通廳,享受副廳級待遇。

譚遠貽,譚瑩之曾孫,武漢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中學高級教師。曾任教於南京大學、吉首大學、郴州師專、安仁一中、安仁二中等。其子譚水文,長女譚景秋,均為中學教師;次女譚艷秋,實業界人士。

譚石海,譚瑩之曾孫,聲然子,大學本科,出國援外多年,湖北交通廳處長,任京珠高速公路湖北段總經理。其子留學英國。

譚石康,譚瑩之曾孫,聲然子,大學本科,湖北交通設計院副主任,高級工程師。

譚泉,(譚瑩之胞弟)字晴川,(1846-1927)歲進士。其子譚家勛,字懇甫,民國年間,被選為安仁縣議員,修建「安仁文廟」有功,安仁縣長何巍,贈送《惟德永年》金匾,懸掛廳堂。「譚氏書院」改名「崇文學校」後,他首任校長。懇甫之子譚中,華中美專畢業,是名老中學教師,年逾九旬,堅持揮筆作畫,2005年榮獲世界和平國際書畫大展國畫二等獎,並授予《世界和平文化使者》榮譽稱號。譚中之子譚迪遠,湖南大學本科畢業,為郴州鐵路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女譚芳遠,為武漢人民醫院主任醫師。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