谤木
示例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匦使》:“ 梁武帝 诏于谤木肺石旁各置一函,横议者投谤木函,求达者投肺石函,则今之匦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巴陵本末》:“朕访落伊始,首下诏求谠言,盖与谏鼓、谤木同意。”
名词解释
词目:谤木 拼音:bàng mù 解释:相传尧舜时于交通要道竖立木柱,让人在上面写谏言,称“谤木”,指广开言路,听取各方意见。现演变成华表。
典源
《淮南子》卷九《主术训》 “古者天子听朝,公卿正谏,博士诵诗,瞽箴师诵,庶人传语,史书其过,宰彻其膳。犹以为未足也,故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汤有司直之人,武王立戒慎之鼗,过若豪釐,而既已备之也。”东汉·高诱注:“欲谏者击其鼓。” 《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传》 震复上疏救之曰:“臣闻尧舜之世,谏鼓谤木,立之于朝;殷周哲王,小人怨詈,则还自敬德。所以达聪明,开不讳,博采负薪,尽极下情也。今赵腾所坐激讦谤语为罪,与手刃犯法有差。乞为亏除,全腾之命,以诱刍荛舆人之言。”帝不省,腾竟伏尸都市。 典源译文 《淮南子》卷九《主术训》 古代天子上朝听政,有公卿正面进谏,博士朗诵读歌,乐师规劝告诫,平民百姓的街市议论由有关官吏报告君主,史官记载天子的过失,宰臣减少天子膳食以示思过,尽管这样,天子对这些监督仍嫌不足。所以尧设置供进谏者敲击的鼓,舜树立了供人们书写意见的木柱,汤设立了监察官员,武王备用了警戒自己谨慎的摇鼓,哪怕出现细微的过失,他们都已做好了防备的措施。 《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传》 杨震又上疏救他,说:“我听说尧舜时,谏鼓谤木,立于朝廷;商周圣哲之主,小人怨,还自我检查,勉励自己。这是为了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使下情上达。今赵腾以攻击诽谤获罪,与杀人犯法有差别,请皇上减罪,保全腾的性命,启发百姓敢于说话。”帝不理,赵腾被杀掉。 释义 “舜立诽谤之木”, 后遂以“谤木”指相传尧舜时于交通要道竖立的让人在上面写谏言的木柱。后世因于宫外立木以示纳谏,仍称“谤木”。 经过历史的演变以前的“谤木”已成为现今的“华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