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鐸
基本資料
中文名 | 謝鐸 | 字號 | 字鳴治,號方石 |
民族 | 漢 | 成就 | 雁山「七賢」之一 |
出生時間 | 1435 | 時代 | 明朝 |
職業 | 官員 | 去世時間 | 1510年 |
出生地 | 太平縣桃溪(今溫嶺市大溪鎮) | 主要作品 | 《桃溪集》、《伊洛淵源續錄》、《尊鄉錄》 |
生平簡介
天順八年(1464年)進士,入翰林院為庶吉士,次年授編修。
成化三年(1467),謝鐸參加編修《英宗實錄》,後升侍講。
成化九年(1473)校勘《通鑑綱目》[2]
弘治三年(1490)提升為南京國子祭酒。
弘治四年(1491)辭官回鄉,家居十年,先後有數十人舉薦。
明孝宗命吏部遣人員至其家,起用為禮部右侍郎兼國子祭酒。
五年後,謝鐸72歲告老還鄉。
謝鐸經學精通,寫文章符合體制規範。兩次擔任國子師,嚴格課程,杜絕私人請託,增加學舍,修建堂室,擴建廟門。安排辦公場所三十多間房讓他的下屬使用;貧困的生員就周濟體恤他們,生員死了就請示官府確定儀制給他們殮葬。閒賦在家時喜歡周濟體恤聚居的同族親屬,待自己卻是布衣蔬食。
正德五年去世。追贈他為禮部尚書,謐號文肅。
[3]
典故軼事
三入仕途
第一次是明天順八年(1464年),謝鐸中了進士,與李東陽一起被選入翰林院為庶吉士,此後授編修,升侍講。成化十六年(1480年)以家艱離職回鄉丁憂,十八年閏八月服除,按例應當起復,但是謝鐸託病家居,屢召不起。
第二次是弘治元年(1488年),在李東陽、黃孔昭的勸說下,謝鐸應召復任侍講。弘治三年擢升為南京國子監祭酒。弘治四年,因次子卒,謝鐸以「先祀無托」和身體有病為由以退休回家。
第三次是弘治十二年(1499年),因國子監缺祭酒,朝廷眾多言官推薦謝鐸,八月提升為禮部右侍郎,掌國子監祭酒。據明太學志,明代兼國子監祭酒共24人,謝鐸為第一人。然而謝並不領情,多次推託。弘治十三年(1500年)四月,孝宗派人就其家起之,謝鐸只得啟程赴京。五月中途病臥紹興官舍——蓬萊館。謝以病為由,托紹興太守向朝廷申報辭呈。七月十八日離開紹興,由金華、麗水、溫州繞道回鄉,於八月十七日抵家。皇帝不准辭呈,七月再下聖旨。謝鐸回家未有幾天,九月重新上路,於十一月到京。這最後一次入仕之途,可謂艱難。[4]
成就及著作
明天順八年(1464)進士,入翰林院為庶吉士,次年授編修。成化三年(1467),參修《英宗實錄》。九年,受命校勘《通鑑綱目》,後升任侍講。時值邊警,呈《論西北備邊事宜狀》,指陳邊防弊端,主張整飭邊務,言辭中肯,部分為憲宗採納。十四年,以父喪告假回鄉。弘治初,參修《憲宗實錄》。弘治三年(1490),擢南京國子祭酒,提出選擇良師、選拔人才、廣徵圖籍、修正曆法等六項建議。次年辭官回鄉,家居10年,先後有數十人舉薦。後起為南京禮部右侍郎兼國子祭酒。
博通經史,文學造詣極深。時詩壇盛行台閣體,堆砌辭藻,-。與李東陽等主張詩歌革新,宗法杜甫,面向現實,成為茶陵派代表詩人之一。寫有不少揭露現實、關心民生疾苦詩作。弘治十年,應台州知府陳相之邀,纂修《赤城新志》。主要著述有《伊洛淵源續錄》、《尊鄉錄》、《赤城論諫錄》(與黃孔昭合編)、《桃溪淨稿》等。卒後贈禮部尚書。
謝鐸家富藏書。成化四年(1468年),其父建「貞則堂」,他又於「貞則堂」之東建藏書閣為「朝陽閣」。十六年(1480年)父病故,他辭官悼喪,遂以中秘圖書以及四方所購置於閣中。有的書如《尚書》、《西漢書》、《韓柳李杜集》殘缺不全,又多方鳩集,與其他收按類收藏。藏書達數萬卷。編有《朝陽閣書目》,已佚。著有《桃溪集》、《伊洛淵源續錄》、《尊鄉錄》等。
詩作欣賞
《次儒珍韻》
莞海東頭去路賒,獨乘羸馬到君家。
十年夢裡相尋處,依舊青山兩岸花。
《病中懷黃世顯李賓之》
十日高眠晝起遲,緩尋方藥得中醫。
不才豈是官無事,多病惟應志未衰。
門巷雪深妨過馬,江湖歲晚益多歧。
衣冠論說今如此,舊簡殘燈亦自疑。
《病中有懷呈十五叔父》
夕陽西下隔秋陰,三徑門前舊竹林。
無復驚塵隨別夢,獨憐多病損閒心。
絕交書在從人棄,漫興詩成每自吟。
此路近來休更問,欲將青鬢謝朝簪。
《長信詞》
芍藥春深映曲欄,海棠枝上雨初殘。
合歡扇在君須記,莫放秋風一夜寒。
《逸老堂》
一笑功名真覆鹿,十年辛苦枉聽雞。
夢魂回首長安路,幾憶清風竹下溪。
《雁湖》
雁湖高處不勝舟,見說諸天在上頭。定有瓊台非世界,更無花木亦春秋。
談空漫憶三生在,飛錫終誰一到休。不識閬宮蓬島外,幾人曾伴赤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