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諸脈主病詩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諸脈主病詩

作者;尊生老人

類別;詩歌

語種;中文

ISBN;7801560078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開本;大16開

出版時間;1999年8月

裝幀;平裝

雜病源流犀燭》,內科著作。三十卷。清·沈金鰲撰。刊於1773年。本書為《沈氏尊生書》的重要組成部分。卷首載有《脈象統類》、《'''諸脈主病詩'''》。直到今天,此書仍不失為內科名着而受到極大重視。全書七種於1773~1774年合刻於無錫沈氏師儉堂,以後有多種合刻或單刻印本。現存乾隆、同治刻本。1949年後有排印本。[1]

目錄

內容簡介

闡釋雜病方面是為專著,按臟腑經絡、風寒暑濕燥、內傷外感、面部身形各門統括諸種雜病,包括臟腑門、奇經入脈門、六淫門、內傷外感門、面部門、身形門等。每門分若干病證,每病各着源流一篇,並詳述病證原委,悉其形證,辨證求因,審因論治,依法立方,按方遣藥。理法方藥比較契合。每病在介紹方治外,並附導引等治法。沈氏博採前人著述,結合個人見解予以整理編寫,論述較為完備,在雜病著作中有相當影響。

作者

沈金鰲,清代醫家(1717-1776年)。字芊綠,號汲門、再平,晚年自號尊生老人,江蘇無錫人,乾隆年間中舉,候選訓導。早年習儒,博聞強識,涉獵廣博,經史詩文、醫卜星算,皆有涉獵。著《尚書隨筆》等。至中年,猶屢試不中,遂矢志攻醫,於臨證各科,均甚精通。又研習《》、《》、仲景之學及仲景以下歷代名家,互相參訂。後來又勤於著述,先後撰成《脈象統類》、《諸脈主病詩》、《雜病源流犀燭》、《傷寒論綱目》、《婦科玉尺》、《幼科釋迷》、《要藥分劑》,總其名曰《沈氏尊生書》,內容賅博,論述亦精闢,頗有精闢,頗有影響。現有多種刊本行世。

序言

余弟芊綠,博古明經,一生篤學,大約四十以前專志儒書,四十以後專攻醫學,故著作甚富,於儒則有芊綠草堂稿若干種,於醫則有《沈氏尊生書》若干種,余於所著儒書能讀之,以余所知也,於所著醫書,雖讀之,實不能知也,然不知者醫之理,猶能知者醫之文,茲讀《雜病源流犀燭》,共計長短一百七十餘篇,篇各一法,法各宗諸左史,無一散亂,無一重複,於所著儒書,知其能獨發心裁,成一家言也,則於所著醫書,即文法之變妙,亦可知其能獨發心裁成一家言也,此余不知其醫書,而猶能即所知者以知之也,特書此以弁《雜病源流犀燭》雲,愚兄岵瞻書。

自敘

極天下能燭幽者,犀之角而已。角何能燭,以犀性之通靈也。犀之神力,全注於角,其通靈之性,亦全聚於角,是以燃之而幽無弗燭也。夫人得天地最秀最靈之氣,失其靈者,私汩之耳,私汩其靈,必是非莫辨,矧能燭幽,若是者,吾於醫有感焉。人之有病,或感七情,或染六淫,皮毛肌肉,經絡臟腑,受其邪即成病,而病即發於皮毛肥肉經絡臟腑之間,故曰雜也。雜者,表里易蒙,寒熱易混,虛實易淆,陰陽易蔽,紛形錯出,似是實非,欲於易蒙易混易淆易蔽中,確定為勿蒙勿混勿淆勿蔽之症,非本通靈之性,洞徹精微,安能如犀之無幽弗燭。秦越人視病,洞見人臟腑癖結,能燭幽也,能本通靈之性,以燭乎至幽也。夫醫何能盡如秦越人,然切脈辨症,就症合脈,反覆推究,從流溯源,縱不能洞見癖結,當必求昭悉於皮毛肌肉經絡臟腑之間,或為七情所傷,或為六淫所犯,知其由來,審其變遷,夫而後表里不相蒙,寒熱不相混,虛實不相淆,陰陽不相蔽,皆通靈之為用也。悉皆通靈之用,原本於性生者也,雖不燃犀,奚翅幽之能燭乎,亦何憂病之紛形錯出於皮毛肌肉經絡臟腑間乎。書既成,因名之曰《雜病源流犀燭》。

乾隆癸巳清明前一日錫山沈金鰲芊綠氏自書

參考來源

(《脈診.四診訣06》諸脈主病)

參考資料

  1. 《諸脈主病詩》,360doc個人圖書館 , 2015年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