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惜福,珍惜今生的福德
原文
我们人生就两种状况:一种是满足,一种是扔掉。有些工作它很顺畅,随顺我们的心境效果了,这个时分我们不能太放纵,太过于欢欣;有些不如意的工作,我们也不要抑郁、沮丧而失措,失措即是失去了一个安靖的场所。这两句话其实是一句话:一个人他对于满足会欢欣,对于扔掉他一定会失措。即是你那个取着心,你对于满足的取着,对于扔掉也一定会取着。你说我需要自个只取着满足,扔掉的时分我不取着,这不或许的!所以我们仍是要尽量能够坚持平常心,坚持一个平平的心境,这都是暂时的原因。
作福莫如惜福,悔过莫如寡过。
这个是总结,即是我们把前面的积德行善做出两个总结:一个是生善,一个是破恶。一个是积集资粮,一个是悔过业障。总之,一方面修福,一方面得惜福。修福跟惜福都非常重要。
尽管说根柢法门是一念清净心,在清净心傍边那是罪业也不行得,福报也不行得,悉数有相的地步都不行得,那是一个“如”的地步。但是你从“如”的地步里边出来往后,你就要马上面对一个福报的疑问了,你的身心世界,一个五蕴的身心有色受想行识。我们福报大的人,身心世界有堪能性,你修学圣道那力量大;没有福报的人,那个色受想行识它就会有阻挠,简略有阻挠。所以福报它有堪能性,它在你修行的进程傍边有很大的加持力。
单单是惜福、修福还不行,你还得悔过。“悔过莫如寡过”,悔过的首要意思在律上说,要害是不造新业。即是说你今天悔过的心境,对于这件工作,假定你没有发愿耐久不再造作,假定你的心境还在说,我往后有原因我还要再做,你这个不能构成悔过,当然也就不能灭罪。换句话说,当然不能臆测往后会不会失控,还会再造作也有或许。但是要害点是说,你开端在悔过的时分,你的心境是真实地发愿——我不再造作了,你其时已经有这样的心境生起,那这姿态才真实能够灭罪。所以,“悔过莫如寡过”,悔过的意图要紧即是不再造作了,要减少差错。
这个是蕅益大师把我们修福的积集资粮跟忏除罪障提出两个原则:一个是惜福,一个是防护。这两个有一个原则,这是我们修学佛道、遇境逢缘的一个原则。这以下蕅益大师把它汇归成三心,这样前面悉数的不一样,修行依止这三种心境:
第一个,我们看“应念身世苦空,切莫随流逐队”,这个是觉悟的心境,我们应当觉悟有漏的身心世界是烦恼的,是无常的,是终究空的,不要随顺一般的习气。我们大乘佛法也做一些慈善事业,人世的老百姓也做慈善事业,但是这个精力是不一样的。大乘佛法是查询身心世界是烦恼的,是无常无我的。无常无我,你怎么做慈善事业?慈善事业也是无常无我的。但是,他是以大悲心的原因去做的,是以出世的精力做入世的工作,所以他不会耽着现世的安泰,他有更远大的方针,寻求的是一个终究的安泰。所以要紧的是把握一个觉悟的心境,知道身心世界是暂时的原因,扔掉了现世的安泰,寻求终究的安泰,这是觉悟的心境。
第二个,“衣取蔽形,莫贪规整。食取克馁,莫嗜甘旨。尝省此世前生作何功行,可坐享檀施。”这是一个惭愧心,说我们常常坚持惭愧心,对于衣服的心境:但求能够保暖、隐秘形体,不一定要多么规整美丽,衣服即是保暖就好了。对于食物的心境:能够打败“馁”,“馁”即是饥饿,不一定要贪求甘旨。
对于悉数的受用,想:我是此世此生积功多少,量比来处,有啥积德行善能够享受这样的檀越的布施。我们出家人会有这个疑问:在僧团傍边啥事都是现成的,打板了,出来就餐;房子,别人帮我们盖得漂美丽亮的。我们老是觉得这东西很天然。但是这个工作是非常不天然,这不好有许多许多人的极力。所以,诸位你现在是学生,你不能领会,你有一天做了执事你就知道了,“劳心劳力,忧国忧民”。你要知道,今天一个设备会在僧团呈现,那不好有多少人劳心劳力的效果,不要老是觉得这个是天然的,要珍惜啊。我们讲“人身可贵,佛法难闻”,你得到人身往后,你还得有佛法住世;有佛法住世,你还得有一个僧团让你依止。这些设备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不好有多少人的汗水!看看我们这次佛学院的扩建就好了。小小的扩建,你看,劳师动众的。
当然,诸位今天这一代还看到辛苦,下一代的学弟一来,哎,很天然呀,进来就看到这些了,觉得很天然。很天然的效果——你就不知道珍惜,你就不知道这个原因的可贵。一个人得到人身,来到一个如法的僧团,这么一个多么刹那名贵的原因,他不珍惜,他就简略懈怠,疑问就在这个本地。所以我们对于悉数的受用应当想:这件工作不简略,计功多少、量比来处,应当要把握现时的资具,好好地吃苦修行,这是惭愧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