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说话后的缄默(乐文欠音)

说话后的缄默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说话后的缄默》中国当代作家乐文欠音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说话后的缄默

今天看到一句话“无话可说” 才是“一切皆好”。

“说话”某种程度上可等同于“表达”,说话是人天生的本领而表达却需要十足的功力。这个功力并不一定是遣词造句要多高深而是指有意愿、有勇气、有意义有表达的意愿。

一是意味着有想表现的对象,二是内容有可以到达的地方。传达方向的缺失在某种程度_上压抑着表现对象使得表达的意愿。

很多年前我喜欢写文章,后来就写的少了。参加工作以后,散文也不大写得出了,现在写的东西都是是,比散文还要散的‘无话可说’。有朋友打趣地说:“发文等于发瘟”。多多少少带着无话可说的意味。但是却还有许多人苦于有话说不出;另有许多人苦于有话无处说;他们的苦还在话中,反而是我这无话可说的瘟却在话外。

曾经不止一次说过,我是个简单、平静的人,以前或以后都不会有过惊心动魄、潮起潮浮的生活,即使是在别人看来最风华的少年时代。这平淡的生活颜色是浅色的,就像不重要的部分用的“颜色8”。有些人生活太丰富了,太复杂了以后,便会会忘记初心,看不清楚自己的本色,我却时刻记着,自己是怎样简单的喜欢独处的人。

我是个懒人,平心而论,又不曾遭过怎样了不得的逆境;既不深思力索,又未亲自体验,范畴终于只是范畴,读的看的书比较多,艺术作品里尽是铅华。然而那是别人文章里的故事。我呢,再怎么去写、去说,大都是新瓶里装旧酒的感伤。当年遇到的大事、大挫折,可能那些日子里觉得是黑暗的,但凡有一点不羁,都不惜郑重地写出来,现在看看,尴尬难当、苦笑而已。可能这便是少年吧!少年就是少年,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悲,看冬雪不叹,看满身富贵懒察觉,看不公不允敢面对。我们也已经过了那个理想的年纪了。有时爱说话,表达的都不一定是活泼。缄默的时候便慢慢多了,爱写的文字也变得少量。

很多人有时出现那种完全不想开口说话的情况,一来是无话可说,二来是无人可说,前者是指说话内容方面的匮乏,后者则是指说话对象的缺失

我喜欢在雨天听雨,前提是我没有很多的心事。如果心里装着一些顾虑、一些担忧、一些烦躁,我恐怕是很难静下来听到雨声的。听不到,自然不会再去描述,便彻底无迹可寻。大概这也是我努力想要做一些文字记录的原因。因为不想说,所以只好去写,留在纸上的是什么,心里存下来的便是什么。有经验的作者经常提供建议:不要只在脑子里想,要多动笔,多做记录。

成年后,肯定都会内敛缄默不少,从自己本身来说也是这样。成年人无论怎样不去说,但看事情是看得清楚的,能看得开,看得远,看到未来是最可取的。眼前没有雾,顶上没有云彩,有的只是自己的路。一句你好有经验,往往说的是时间的担子,一步步踏上这条无尽的然而实在的路。回溯年少时那些情感的玩意,觉得是一种轻松的意味。有人乐意分析他背上的经验,这里的,那里的,工作中的,饭局里的……不是模棱两可地追风捉影,而是剥开来细细品研。也知道那便没了跳跃着的力量,没了书生气,明白在冷静中有自己所需要的。这时候便不再缄默。相较于缄默,更愿意的是听别人的话渐渐多了,所以终于往往无话可说,特别是寻常的人像我一样的人。若还打着少年人的调子,姑不论好坏。原也未尝不可,只总觉像煞有介事,太过理想化。这样一来,如我一样的人,倒可以将从前的狂傲、张扬归结为年少轻狂。但不会还有人觉得95后还是一少年吧。初心虽好,也需面对现实。法国俗语里面无话可说竟与一切皆好意思相同。真是点我开头,“无话可说” 才是“一切皆好”。

[1]

作者简介

乐文欠音,散文在线网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